十分鍾情
Decade of Love, A
評分: 6/10
年份: 2008
片種: 短片
導演: 林愛華﹑ 陳榮照﹑麥子善﹑ 鍾偉釗 ﹑林華全﹑張偉雄﹑黃精甫﹑袁建滔﹑ 楊逸德 ﹑ 李公樂﹑ 司徒錦源
演員: 吳嘉龍﹑ AmandaS ﹑ Ana R ﹑ 張達明﹑ 黃又南﹑ 韓君婷﹑ 何卓塋﹑ 陳英明﹑ 何華超﹑ 蔣雅文﹑ 張德光﹑ 吳浩康﹑ 李司棋﹑ 李歐梵﹑ 謝君豪﹑ 田蕊妮﹑ 黃婉玲﹑ 徐正希﹑ 吳耀漢﹑ 薰妮﹑ 廖啟智﹑ 歐錦棠﹑ 趙晨伊﹑ 何超儀﹑ 張智恆﹑ 陳一嘉蕙﹑ 林童﹑ 喬靖夫﹑ 林祥焜
近年歐美影壇興起以城市為主題的短篇合集電影﹐ 年前的《 我愛巴黎》和《 東 京部落》﹐ 在小情小趣中都拍出別緻趣味。 香港電影人在2007 年藉著回歸10 年 的日子﹐ 也拉雜成軍﹐ 拍攝一部以香港為主題的短篇合集電影《 十分鍾情》﹐ 由十多位導演拍攝十段故事﹐成績各異﹐ 但不乏是一個有趣的實驗和新嘗試。
從片名及坊間消息得知﹐ 影片本來有十個短篇故事﹐可惜其中一段由鍾繼昌執導 的《 愛的光環》﹐ 在公映前被刪掉﹐ 結果剩下九個短篇﹐ 不能十全十美。 關於《 愛 的光環》被刪﹐ 有說是因為內容不能通過內地審查﹐ 由於影片投資方是和內地關係 密切的銀都機構﹐ 所以不能容許較敏感的劇情﹐ 不過這些說法都只是在網絡上流傳﹐ 一直未有官式答案為大家釋疑。
撇除十缺一的遺憾﹐ 影片的整體成績其實也不是很突出。 短片和長片始終是很不同 的電影類型﹐ 擅長拍劇情長片﹐ 不一定代表能夠透過短片發揮﹐ 十一位導演(有兩片 由兩位導演執導) 各施各法﹐ 部分的確拍出神采﹐ 但整體來說﹐ 不少都是停留在空有 概念但欠實行開展的程度﹐ 可能礙於資源和製作時間所限﹐ 完成度不高﹐ 也顯示出 導演在拍攝短片的局限。
九個短篇中﹐ 以林愛華的《 舊山頂道》完成度最高﹐ 也最貼題﹐ 透過一對感情轉淡的 夫妻的十年離合﹐ 反映港人在過去十年的生活轉變和點滴。 林聰明地找來演技旗鼓相 當 的謝君豪和田蕊妮合演夫婦﹐ 兩人在不多的場景中﹐ 以細膩的表情和對白﹐ 表現出 兩夫妻由恩愛甜蜜到貌合神離﹐ 感情欲斷難離的深情﹐ 在短短十多分鐘﹐ 以小喻大﹐ 言簡意賅﹐ 讓人看得感動。
李公樂和司徒錦源的《 開飯 》﹐ 是另一個比較引人注目的短篇。 故事本身很簡單﹐ 只是 說一個不成氣的兒子(歐錦棠) ﹐ 本來和兄弟姊妹狗咬狗骨﹐ 家庭不睦﹐ 但在年邁父母的 支持下﹐ 終於開竅﹐ 恢復善良本性。 影片最特別的地方﹐ 是以一個追蹤鏡頭直落拍攝十 多分鐘﹐ 考驗演員的實力和攝製隊伍的能耐。 這明顯是一個以技術取勝﹐ 多於故事讓人 留下印象的電影。 這是充滿主旋律色彩的短篇﹐ 父子不睦的關係明顯是回歸後中港關係的 對應﹐ 兄弟姊妹的不和﹐ 也反映了香港不同派別的深層矛盾。 劇情處處展示父母的德高望重 和施恩不望報﹐ 其實頗為肉麻﹐ 「阿仔有乜頭暈身熱﹐ 都要靠老豆派糖打救」﹐ 其中港關 係的暗喻﹐ 更是昭然若揭。 最後一家人太唱《 父母恩》﹐ 歌頌老祖宗﹐宣傳味道太濃了﹐作 為投資方的銀都機構必然會感到很滿意﹐ 但純粹從抒發香港情懷來看﹐ 過度計算和傳道性 的劇情﹐都無法讓真正的香港人接受。
陳榮照的《 路漫漫雞蛋赤赤紅 》﹐ 以簡單直接的故事﹐ 反映香港在過去數十年間的一些生 活和社會變化﹐ 雖然細節略為造作﹐深度也顯不足﹐ 但效果不俗﹐ 編導善於捕捉街頭實景 的人文情懷﹐ 讓人看得親切。 以往常拍動畫的袁建滔﹐ 拍攝充滿兒童幻想的童話《 紙皮爸 爸 》很富創意﹐ 展示出豐富的想象力﹐ 粗糙的電腦特技效果﹐ 恰好配合劇情需要﹐ 很山寨 但也很好玩﹐ 是全片較有娛樂性的一部。
黃精甫的《 清芳》和張偉雄的《 遠望》﹐ 前者拍攝離島異鄉情侶的感情﹐ 後者則以都市地 道男女為題材﹐ 恰好成為一個對比。事實上﹐ 兩片在風格上的反差也很強烈﹐ 黃精甫非常 強調唯美的畫面和聲音﹐讓人留下印象的橫移接鏡 ﹐ 靈感可能來自市川準《 東尼瀧谷》﹔ 張偉雄則展示出極為簡潔寫實的美學風格﹐ 強調現場聲音的都會場景﹐ 兩人均凸顯了兩種 截然不同的電影美學。 可惜兩片同樣習染了對白冗長和累贅的毛病﹐ 尤其是張偉雄的《 遠望》﹐ 對白如文學小說的文字﹐ 在一個任職文員的年青女生的口說出﹐ 未免太造作和乏味﹐ 讓人 無法信服。
麥子善的《 依然有夢》﹐ 找來經驗豐富﹑ 久未現身大銀幕的李司棋主演﹐ 是一大看頭。 可 惜另一位獲邀的名人李歐梵﹐ 卻未能入戲。 李教授看來應是隨和的長者﹐ 以往在報章雜誌 也曾發表幽默的言論﹐ 可惜明顯地電影演出不是他擅長的領域﹐ 平板得毫無表情的外型和唸 白﹐ 讓原本舞台味濃的劇情大為失色。 正因為影片採取舞台劇式的風格﹐ 不靠場景的話﹐ 演員的表演工夫便非常重要﹐可惜雙李的合作﹐在演技層次的巨大差異下﹐ 完全擦不出應 有的火花﹐ 結果整部電影就如李教授的表情一樣﹐ 落得無神無氣﹐ 不知所云。 同樣地﹐ 楊逸德的《 最後一口價》﹐ 也是拍得沒精打彩﹐ 儘管有張達明的插科打諢﹐ 但在過度頻繁 的沉悶手機互信中﹐ 始終無法吸引觀眾入戲。
不過說到全片最弱的﹐ 必然是林華全的《 獅子下山》。 在九個短片中﹐ 其實以這部最富原 始創意﹐ 也最能凸顯香港地道情懷。 可惜不知導演是否籌備時間不足﹐ 或者是什麼原因﹐ 在執行上嚴重欠缺專業性﹐ 整個製作猶如不合格的學生習作一樣﹐ 不論演員表現﹑ 對白設 計﹑ 特技運用和編導手法﹐ 都非常業餘﹐ 好像是三﹑ 兩個中學生突然想到要拍一點東西﹐ 也不多動腦根﹐ 便開機拍攝一般。 影片劇情立意雖佳﹐講自閉青年和香港變化不乏討好的 地方﹐ 但完全未能展示出編導的技巧和應有的思想深度﹐電影語言的發揮近乎零﹐ 令到影 片淪為粗糙的電視習作﹐ 實在非常可惜﹐ 也教人懷疑曾拍過另類奇片《 走火槍》的林華全﹐ 腦袋是否出了什麼問題。
香港回歸十年﹐ 在社會談論最多的﹐ 其實不外乎是政治和時事﹐ 可是《 十分鍾情》在這方 面的捕捉明顯不足﹐ 不少短篇無視現實﹐ 只停留在虛無漂渺的幻想世界中尋夢﹐要爭取本 地的共鳴﹐ 著實不容易。 然而如此﹐ 這畢竟是不錯的電影嘗試﹐ 對於香港的商業導演﹐ 也 是很富挑戰性的考驗。 雖然今次整體上未算成功﹐ 部分短片的完成度特別低﹐ 但作為初次 嘗試﹐ 應能為電影人帶來不少啟示﹐ 增加他們拍攝這類電影的信心。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