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bye, Dragon Inn

不散
Goodbye, Dragon Inn
評分: 10/10
年份: 2003
片種: 劇情
導演: 蔡明亮
演員: 李康生、 苗天、 石雋、 三田村恭伸、 陳湘琪

我生活在陰雨綿綿的台北市四年,卻從來沒有真正注意地、踏踏實實地作 過大安森林公園的長椅;雖然去過總督戲院及遼寧夜市,卻從來沒去注意 中興百貨騎樓的地攤有賣哪些東西;雖然每週至少跑一趟西門町看電影, 也絕不會有興趣進去逛逛那些外觀腐朽的大樓裡頭在賣什麼膏藥。離開台 北後,走在台北火車站前天橋的機會變多了,卻從沒感受過「天橋不見了」 對我的影響。反正要過馬路時,我總會很自然地跟著人群鑽進地下道中。

是我麻木了嗎?還是蔡導太過敏感?假如依蔡導所言,上一部作品《你那邊 幾點》會是一個結束;那不到半小時的短片《天橋不見了》大概就是關於「 未完成」的另一個開始吧——儘管你也可以因為湘琪跟小康的角色,而決定 把它當作《你那邊幾點》的延續。

至於《不散》,這麼一部充滿創作自信的大膽,卻又能細膩地揉搓著蔡導一貫 的孤獨抑鬱,則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起點。

蔡導的作品好像永遠在幫台北做紀錄,從西門町、中興百貨騎樓、火車站前的 天橋、到福和戲院,那停滯而精鍊的影像,正沈默地從橫向空間裡訴說著台北 都會在縱向歷史時間的變遷。較恐怖的是,那一份自《青少年哪吒》起,就一 直苦無出路的很ㄍ一ㄥ情感,在最新的《不散》中,依舊是那麼無助——即使, 《你那邊幾點》曾經放射出稀薄微弱的光亮。

熟悉蔡導風格的影迷,會注意到《不散》裡水的意象依舊無所不在,情慾的流 動仍是那麼遲滯而無法溝通,而這群沈默的人們,依舊如一縷縷幽魂,只有勇 氣在慾望的終端左嗅右聞,卻始終打不起勇氣開口。末了,也只有如放影機投 射在銀幕上的光束般,隨著戲終人散而化為塵埃。濃妝豔抹的楊貴媚,該不會 是在《河流》中只有背影現身的按摩女郎的再現吧?而戲份最重的三田村恭伸, 彷彿是過去蔡導作品中,專屬於小康角色專利的移交(廁所一間間的關關闔闔, 尤其令人想起《河流》的三溫暖場景),如漂泊的慾靈般穿梭在戲院大廳、暗 廊、後臺、及廁所間,那份不得其果的孤獨,映襯著瘸腿的陳湘琪的愛小康在 心口難開,原來…竟如此相似。

在《河流》、《你那邊幾點》中驚鴻一瞥客串的陳昭榮,為沈默的《不散》說出 第一句帶著驚異、恐慌、卻又有著黑色諧趣的台詞。鬼在哪裡?電影開演時的滿 場觀眾哪裡去了?各樣的水聲(滴的、沖的、流的、倒的)、湘琪的鐵鞋一拐一 拐的拖拉聲、喝水吃雞腿嗑瓜子聲及暗廊廁所間尋欲求愛的男人們的腳步聲,在 杜篤之精緻的音效設計下,配合著銀幕上忠肝義膽的俠客與大內高手一決生死的 刀光劍影聲,竟呈現出一股超現實感。種種音效,合力譜出一曲奇異動人的旋律。

苗天的出現,跟《你那邊幾點》的已逝父親角色應已無關,他和石雋的特別登場, 竟宛如《胭脂扣》裡留戀不願離去的如花般,蕩漾著一股纏綿、一份眷念。蔡導在 這部充滿自信的大膽作品中,深情地用廖本榮的攝影機來凝視戲院裡的人來人往及 銀幕上的《龍門客棧》。有一幕,湘琪和同樣大眼睛的上官靈鳳,一在銀幕裡、一 身處銀幕外,虛構與現實、過去與現在、平面與立體,女俠的輕盈俐落對比著女售 票員的行動不便,在飽滿酣暢到無須任何語言的完美畫面中,蔡導給了陳湘琪這個 代表著現實的人物,殘酷、銳利卻也溫柔的撫慰。

老片《龍門客棧》的結局是光明的,至少比蔡導所有的作品都還要希望快樂。銀幕上, 微弱的燈光裡,我們看著石雋臉上逐漸亮起的光,然後——是淚珠!燈光完全亮起, 戲院裡稀疏的人影,卻讓整部《不散》畫面中最明亮的一刻,滲透著一股淒然。石雋 和苗天(註1)兩位《龍門客棧》的老演員,開啟了本片的第二段對話。原來《不散》 是台灣版的《新天堂樂園》,那講明白說清楚的哀嘆,是對台灣電影、台灣觀眾、甚 至整個觀影環境最無奈的喟嘆。

小康總算還是拿到了壽桃。湘琪走出了封閉的福和戲院,外面卻下著感覺比戲院裡更鬱 悶的大雨。湘琪那看似期待卻又轉回洩氣的背影,把《不散》好不容易釋出的一絲光線 又給堵了起來(註2)。然而,就在姚莉的〈留戀〉緩緩響起的一刻,《不散》拍出了 繼十多年前《阿飛正傳》片尾突然響起的公共電話後,華語電影史上最美麗的謝幕式。 一首老歌,道盡了文字、言語都訴說不了的情感,比起《洞》的歌舞與《天邊一朵雲》 的美麗雲朵,蔡導的構圖功力(湘琪緩緩撐傘走過那一景)已臻無懈可擊之境界。

福和戲院牆上貼的「暫停營業」公告,其實是「永久停業」。電影院關了門,觀眾只能在 家看DVD,而飄盪在投影機與銀幕間的縷縷情絲,將再也沒有機會依附著光束投影到銀幕 上——徒留蔡導的、影迷的不捨之情,揮‧之‧不‧散。

註1:苗天及他牽著的小孩,在《不見》、《不散》的出現原來是有關連的。關於《不見》, 我已無力再寫一篇推薦,但李康生初執導所顯露的潛力是無庸置疑的。有人覺得《不見》所 要講的跟蔡導一貫的人際疏離主題類似,我倒覺得《不見》對社會冷漠的描述與批判,比蔡 導更強烈哩。

註2:這一整段沈默的美麗,除了讓我想起王家衛的諸多經典片段,我覺得更充滿了對王導、 蔡導都影響甚大的安東尼奧尼的氣味。接下來,我要說說去年金馬獎頒完後,蔡導發表的馬 後砲。對我而言,《不散》的偉大證明蔡導真有資格放這個馬後砲!《無間道》也許可以拿 下最佳影片,因為它代表著一個成熟的電影工業推出的完美製品。劉偉強、麥兆輝是技術純 熟的電影工頭,蔡導卻是主導創意與設計的藝術家。一張標準IKEA餐桌跟本土藝術家一刀刀 刻出來的手工桌,該如何互相評斷?很可惜地,金馬獎評審諸公做了一個錯誤而且毫無創意 的決定。

猛人- 陳湘琪

文: Ryan from 明日報電影評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