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oman River

豆滿江
Dooman River
評分: 7/10
年份: 2011
片種: 劇情
導演: 張律
演員: 崔健﹑ 尹蘭

中國境內的朝鮮族群大概有200 萬人左右﹐ 和眾多少數民族相比﹐ 已屬人數最少﹐ 受到主流社會的關注自然不多。 在流行文化如電影或電視媒體﹐ 有關朝鮮族的紀 錄也少。 朝鮮裔中國導演張律﹐ 可算是現今最常表達對朝鮮族群關注的電影導演﹐ 自《 芒種》以來已把鏡頭聚焦在中國朝鮮族人民之上﹐ 其後的《 界》更把視野擴闊 至滯流中國的北韓難民。 2011 年的新作《 豆滿江》則回歸中國朝鮮族﹐ 以一貫的內 斂手法講述一個發生在中韓邊境的悲劇故事。

影片主角是一個十歲左右的中國朝鮮族少年Chang-ho 。 他和年邁的祖父及啞巴姊姊 一同居住在中國和北韓邊境的小村落﹐ 鄰近分隔兩地的豆滿江。 由於環境關係﹐ 該 地向來都是北韓難民偷渡中國的熱點﹐ Chang-ho 因而認識年齡相若的北韓少年。 兩人 成為好友﹐ 並一起踢球。 另一方面﹐ 一個北韓難民闖入Chang-ho 的家哀求食物﹐ Chang-ho 的祖父好心收留﹐ 讓他在柴房暫住。 可是這名難民不但沒有知恩圖報﹐ 而且更垂涎 Chang-ho 的姐姐...

在龐大的商業市場的急速發展之下﹐ 中國主流影業幾乎已被大型商業片壟斷。 任何沒 有商業元素﹐ 即欠缺大量明星堆砌或缺乏明顯通俗娛樂性題材的電影﹐ 都會被認為是 沒有價值而不獲投資﹐ 電影公司或發行商也不會提供協助。 在這樣的情況下﹐ 雖然大 堆頭的製作蜂擁而出﹐ 但這些作品不免都只是純粹地志在賺錢和販賣通俗娛樂價值﹐ 很少再看到一些真正有心有誠意專注社會問題﹐ 揭示人民生活的作品。 所以﹐ 像張律 這類型的導演﹐ 一般都只能依靠外來資金拍戲﹐ 而他們那些專注於對族裔社群關心的電 影(在某程度上也是一種文化紀錄)﹐ 便更型顯得珍貴和重要。

張律最近幾部電影﹐ 鏡頭從來沒有離開朝鮮族人民。 正如上述﹐ 《 芒種》講述一名朝鮮 族婦女在中國被擠壓的經歷﹔ 《 界》以一名身處蒙古的北韓女難民為主角﹔《 豆滿江》則 把視點回歸中方﹐ 細緻描寫一個中國朝鮮族家庭面對北韓難民湧入的心態和雙方的交往。 雖然同為朝鮮族﹐ 同操一樣的語言﹐ 可是在現實的政治和社會環境影響下﹐ 兩地人民的 互動關係便變得曖昧難解﹐ 當中包含既親厚卻充滿隔膜的感情﹐ 剪不斷理還亂。

劇情方面﹐ 影片秉承張律的一貫套路﹐ 說穿了整個故事其實頗為煽情和催淚﹐ 但是在導演 亟為刻製及沉實的氣氛和節奏控制下﹐ 頓時變得詳和。 在冰天雪地的場景下﹐ 整部電影都予 人非常冷漠和毫無生氣的氣氛。 張律平穩而不動的鏡頭﹐ 汲取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留白概念﹐ 透過大量構圖嚴謹的空鏡 (間或橫移) ﹐ 編導引導觀眾用眼睛留意情節發展的同時﹐ 也用心感 受戲中人所處的世界。 在這種和台灣新電影一脈相承的影像美學風格之下﹐ 張律成功把一 個原本通俗濫情的爆谷戲劇消費行為 ﹐ 轉化提升為一個富靈性和反思效果的觀影體驗。

顯而易見地﹐ 張律的電影不是大眾之選。 其亟度緩慢的節奏尤其讓大部分早被荷李活式敘事 風格「 荼毒」的主流觀眾卻步。 不過﹐ 對於一些不單視電影為娛樂﹐ 而是認可其作為反映現實 及社會文化的工具的觀眾﹐ 《 豆滿江》提供的趣味和思考性﹐ 倒是非一般商業娛樂片可比。

影片在2011 年的三藩市國際亞美裔電影節放映。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