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en Days in Heaven

父後七日
Seven Days in Heaven
評分: 6/10
年份: 2009
片種: 劇情
導演: 王育麟、 劉梓潔
演員: 陳家祥、 太保、 吳朋奉、 陳泰樺、 王莉雯

受到電影人垂青的文學作品﹐ 多半是中長篇小說。 改編電影的話﹐ 一般都 是採取撮寫法﹐ 抽取原著中的精華加以提煉﹐ 並刪減一些不影響主線脈絡的 枝節﹐ 以容納在約兩小時的片長裡。 相反﹐ 若作品屬短篇﹐ 改成劇情長片便 需要拉長補寫 ﹐ 十分考驗編導的創造力。

把短篇小說拍成電影不是易事﹐ 當中台灣導演李安看來甚好此道﹐ 賣座傑作《 斷 背山》﹑《 色﹐ 戒》的原著都是短篇﹐ 經過編導的修飾和增補﹐ 成為不亞於原著 的電影精品。 去年由同名散文改編的電影《 父後七日》﹐ 也在評論界取得不俗口 碑﹐ 更有趣的是﹐ 電影版的聯合導演之一﹐ 正是原著作者劉梓潔。

《 父後七日》講述一個家庭的父親去世﹐ 子女回鄉為他主持喪事的經歷。 據聞原 著為僅數千字的散文﹐ 要拍成劇情長片﹐ 不免在細節上增添不少戲劇元素。 影片 劇情不但透過女兒的角色﹐ 表達對亡父的緬懷和追憶﹐ 也藉著在小鄉鎮舉行的喪 事﹐ 展示傳統地道葬禮儀式的光怪陸離 。

雖然很多人都把影片焦點放在傳統地道喪葬文化的展示(從電影宣傳海報來看﹐ 也 是電影公司的策略) ﹐ 但整部電影拍得最好看﹐ 也最能讓觀眾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的﹐ 其實是女兒(王莉雯) 和父親(太保) 的感情。 編導透過一些零碎但言簡意賅的追憶回 溯片段 ﹐ 輕描數筆便把兩人深厚的父女感情真摯地表現出來﹐ 例如父親接載女兒 時﹐ 聽到她生日﹐ 便立刻把車子停下﹐ 拿出早已準備的食物分享﹐ 便溫馨別緻。唯 一可惜的是這些穿插全片的段落實在太疏太少﹐ 如編導能花更多時間在這些人情 描寫之上﹐定必能夠建構出更強烈的情感凝聚和戲劇力量。

相對來說﹐ 編導意欲透過繁複 的傳統喪葬儀式﹐ 反映制度僵化和諷刺社會上的虛情 假意﹐ 便予人事倍功半之感。 當中容或製造出一些黑色幽默的場面﹐ 但在斷裂式的 敘事手法下﹐ 始終無法整合出一條清晰的脈絡。 不過話說回來 ﹐ 不論是父女情的主 線﹐ 還是喪葬文化的獵奇式展示﹐ 事實上都來得很雜很散﹐ 感覺就是編導為了把原 本簡短的故事刻意拖長﹐ 東拉西扯的把所有的東西堆砌起來﹐像炒雜碎的﹐ 一副拿 捏不定的樣子。 這看來關乎編導的改編能力。

編導選擇不以明星或偶像派擔綱﹐頗能加強劇情實感。 實力派的陣容如資深演員太 保和舞台經驗豐富的吳朋奉等﹐ 演出紮實討好﹐ 讓觀眾投入於劇情之內。

《 父後七日》描寫人情﹑ 反映世情均有妙筆﹐ 但整體稍嫌隨性和鬆散﹐像是一篇抒情 散文。 如果拍成短片﹐ 成績應會更佳﹐ 現在成為一部九十分鐘的長片﹐ 則凸顯了 素材和編導處理經驗的不足。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