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王子
Prince of the Himalayas
評分: 5/10
年份: 2006
片種: 劇情
導演: 胡雪樺
演員: 蒲巴甲
從1995年的《蘭陵王》到最新作品《喜馬拉雅王子》,胡雪樺一直在神話與傳統間,雕塑著來自原 始的力與美,重組悲劇性的伊迪帕斯情結。只可惜,胡雪樺對於角色內在肌理的理解與刻畫,遠不 如他經營影像奇觀的功力深厚。於是,除了孔雀公主楊麗萍麗江畔的曼妙身影,或是青康藏高原上的 一派蒼茫,關於胡雪樺的作品,我實在無法記住更多。
或許由於我看的《喜馬拉雅王子》是國語發音版(金馬是放映藏語版),恐怖的配音如高分貝噪音般 折磨人,煽情指數瞬間提升到霹靂火龍捲風等級。然而拋開配音問題,《喜馬拉雅王子》依舊問題重 重。首先,胡雪樺找一個只會擺出很單調一號猙獰表情的「好男兒」蒲巴甲來演藏版哈姆雷特,就是 超級無敵大失策。蒲巴甲的眼睛的確很大,但卻是大得渙散無神,給人「脫窗」之感。片中一場又一 場的悲劇演繹,對這位新人來說實在太過勉強,如果不是有表現精彩的多布杰鎮住全場,後果絕對不 堪設想。再來,也是最嚴重的,胡雪樺雖然是很優秀的舞台劇導演,然而並不代表他就是很稱職的電 影導演。他顯然仍沒意識到「舞台場景轉換」與「電影鏡頭調度剪輯」的巨大差異。所以《喜馬拉雅 王子》的每個鏡頭、每個段落,拆開後放到舞台上各自獨立觀賞,或許美得令人屏息,但連成一氣之 後,宛如一鍋滿滿但味雜的總匯湯,雖然豐盛卻少了鍋中物各自的獨特性。此外,胡雪樺為王子與叔 父之間加進了寬容與諒解,的確是不錯的點子,可惜《喜馬拉雅王子》的劇本最終卻沒有達到與這個 好點子並駕齊驅的水平。以致這樣的創意改寫,最終淹沒在一連串恐怖且歇斯底里的對話中。
看完《喜馬拉雅王子》之後,再回頭看看同樣有著莎劇血統的《夜宴》與《滿城盡帶黃金甲》(這三 部片皆於2006年推出),你可能會開始思索自己是不是對馮小剛與老謀子刻薄了點?至少,我覺得《夜》 與《滿》並未「過度貪戀」壯麗造景,而忘了電影成功的要素來自劇本骨血的豐潤,以及畫面與畫面間 的對話與連結。
猛人- 多布杰
文: Ryan from 【關於電影,我略知一二…】個人新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