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光影旅行
Let the Wind Carry Me
評分: 9/10
年份: 2010
片種: 劇情
導演: 姜秀瓊、 關本良
演員: 李屏賓
失覺、失敬。
看電影宣傳海報首先映入眼簾的幕前幕後名單是導演, 其次是演員, 繼後是配樂家(因會留意電影音 樂, 純粹個人喜好), 攝影師不是特別在意, 以往想當然的認為導演身兼攝影一職, 日本導演岩井俊二 是表表者。然而, 多謝電影公司邀請觀賞紀錄台灣攝影師李屏賓的紀錄片《乘著光影旅行》, 了解攝 影師是導演的眼, 也是把導演的腦海構圖, 經攝影師的雙目及掌鏡的手, 投射導演的光影景象。
光、影是自然界照亮大地, 以及勾勒人與物剪影的線條, 李屏賓知之甚詳, 憑藉多年經驗, 光影逃不出 李氏眼睛, 他是掌握光與影的大師。
電影以導演為主帥, 其他職位次之, 以大鬍子(李的綽號)合作多部電影的台灣導演侯孝賢為例, 他們的 關係是切肉不離皮, 侯導口述車輛交錯的場景要怎樣拍, 攝影師緊貼身邊, 聽其指令; 拍攝《海上花》 時, 李屏賓玩了一點小把戲, 他與導演在發揮舊上海富貴人家的室內燈光有分歧, 攝影師堅持自己那 套, 他不想得失導演, 於是同助理或打或說導演不明白的暗號, 創造理想光調, 過程不重要, 結果才是重 要, 既然侯孝賢不會發嚕騷, 燈光色調合乎導演及攝影師要求, 他不會在意這小小的[跪計]。經歷《戀 戀風塵》, 《珈琲時光》的合作, 侯導演首部歐洲電影《紅汽球之旅》是向法國導演Albert Lamorisse於 1956年拍攝短片的致敬影片, 紀錄片紀錄了侯導及李攝影師並肩商討紅汽球怎樣擺位、取鏡, 奇妙的是, 紀錄影像的紅汽球穿梭大廈影像平平無奇。然而, 經掌鏡師的調度, 汽球賦予了生命, 看到完成品時發 現紅汽球在蔚藍天空漫遊, 它在樓房之上飄流, 彷彿感到人的溫度情感借汽球傳到法國列車樓房, 攝影 師貫注了導演的中心思想到普通的物事, 令東西化成光影精靈。幕前可以是光影十色, 幕後是苦心經營 的嘔心瀝血, 侯孝賢的短少華髮及李屏賓的風塵撲臉是為電影藝術苦幹的經年印證, 他們一同抓頭髮的 稍現即逝片段是多年陪養的默契, 名導演背後必然有好攝影師是對的, 所以我對於某些電影標榜是某人 作品頗嗤之以鼻, 電影是共同創作作品, 豈能一人邀功? 尚不明白的諸位看看這部電影, 感受片子背後的 萬眾一心吧。
電影《春之雪》, 男主角妻夫木聰和女主角竹內結子在房間纏綿, 男方的手主動的欲拉開女方衣服, 女子 欲拒還迎, 鏡頭在木間隔不斷移動, 觀眾窺不清全豹, 視線在李屏賓的攝影機帶動下在木柱與男女主角遊 走, 技巧表達了角色間的若即若離。 日本導演行定勳大讚, 稱拍攝手法行內交口讚頌, 攝影不受言語限制, 鏡頭下的人和事是赤裸裸的, 是人與物的天然契合, 盡現人的情慾交流、世事變幻。
姜文奇幻電影《太陽升起來了》又是另一例子詮釋攝影師的建議如何造就不一樣的光景: 漫天風雪, 李屏 賓要求導演不要等風和日麗的景象, 照常拍攝好了, 要是等待, 需時數天, 支出會超出預算, 姜文同意, 導演 要虛心聆聽攝影師意見, 為的是取得最佳攝影效果, 導演要有捨棄己見的心, 信任對光影有把握的舵手, 電 影片段描述女士策馬在雪地山領漫步, 雪花點點灑落, 氣氛蒼涼, 一次因應氣候改變初衷的取景是主角度險 山到和平地的冷熱轉變。
李屏賓掌鏡的多部電影大多有列車穿插場景, 不是偶然, 列車在台灣、日本、中國及法國都有起點及終站, 起 是攝影師於不同國家的作業, 終是完成工作後歸家伴年老母親。
紀錄片亦有感性一面, 兒子(李屏賓)經常外地工作小回家探望母親, 母親從不介懷, 慈母看著兒子的結婚 照片, 好好打理家居, 好待兒子有舒適的家, 兒子攜八十歲母親到外國領獎, 兒子的得獎宣言是感謝親自觀 禮的母親, 在座的外籍嘉賓一齊站立鼓掌, 她腼腆的起立感謝; 兒子同母親一同吃粉紅蛋糕, 母子在 同一雨傘下的散步, 宛如李屏賓工餘時拍攝的樹葉擺動錄像, 枝葉無定向搖動是兒子不固定的工作場所, 葉 所歸的根是身在他方, 心紮家鄉。
猛人- 姜秀瓊、關本良、李屏賓
文: Patrick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