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
Back to 1942
評分: 6/10
年份: 2012
片種: 戰爭
導演: 馮小剛
演員: 張國立、 陳道明、 徐帆、 張涵予、 張默、 Adrien Brody 艾哲倫保迪﹑ Tim Robbins 添羅賓斯
中國大導演馮小剛近年喜拍大型災難電影﹐ 去年的 《 唐山大地震 》 以小喻大﹐ 描寫 震後災民生活點滴﹐ 劇情催淚但稍嫌刻意煽情﹔ 今年(2012) 的 《 一九四二 》 繼續走悲情路 線﹐ 正如在網絡上看過的評論﹐ 基本上這是一個「 由慘到很慘到非常慘」 的故事﹐ 至 於是否真的能夠刺激觀眾的淚腺﹐ 就見仁見智。
影片改編自小說 《 溫故一九四二 》 ﹐ 我沒有讀過原著﹐ 但據聞是報告文學﹐ 所以要 拍成電影﹐ 有賴編導組織一條可供追蹤的故事線索。 馮小剛把小說改編﹐ 主要把焦點 放在兩條主線﹐ 第一條是從人民的角度去感受大災難﹐ 透過地主老東家(張國立) 家散 人亡的遭遇﹐ 反映民眾如何在災劫之中掙扎求存﹔ 第二條支線則是從官家的角度﹐ 從 當時中國政府最高指揮官蔣介石(陳道明) 和地方官員李培基(李雪健) 等人不同的救災態 度﹐ 表現政府高層的盲目不仁﹐ 中下層的無能為力。 全片劇情不斷在兩條支線縱橫交 錯﹐ 試圖從不同角度包攬當年這個災荒事件的眾生相。
正如前述﹐ 我沒有讀過原著﹐ 不清楚編導對小說作出的改動﹐ 現在單從電影劇情以及 編導處理手法看來﹐ 基本上就是直線式敘事﹐老東家一家的悲慘遭遇層層遞進﹐ 慘烈 的過程不斷提升﹔ 另一方面﹐ 官方的救災工作也是始終如一的冷酷盲目。 這種純粹描 寫﹑ 不加鹽加醋的拍法﹐ 某程度上或許能夠避過刻意煽情的指控﹐ 尤其上次 《 唐山大 地震 》 幾場女主角暴哭戲便顯得特別矯情造作﹐ 不過另一方面﹐ 情節的交代有如流水帳般 被展示﹐ 個別場面雖然富看頭﹐ 卻無法凝聚出豐厚的劇力。 雖然這種程度的流水帳﹐ 和 《 建國大業 》 那種純粹由事件而非人物主導劇情的套路不同﹐ 但整體上難免予人類 似的觀影感受﹐ 尤其在片中角色亟為繁多﹑ 歷史人物頻繁出場的情況下﹐ 幾乎沒能讓 人摸清誰是誰﹐ 以及這些人物在片中所起的戲劇作用。 至於兩位荷李活明星的加入﹐ 在戲分被刪剪得七零八落之下﹐ 也看不到任何發揮。
經歷 《 集結號 》 ﹑ 《 唐山大地震 》 等大片的歷練﹐ 馮小剛拍攝大場面是沒有難度﹐ 戰爭轟炸的拍攝主要借助韓國特技團隊的協助﹐ 雖然略嫌重複﹐ 但總算達到要求。 不 過作為一部以人物為主的電影﹐ 觀眾著眼的看來還是演員的表演。 兩大主角張國立和 陳道明沒有同場演出﹐ 而是分別支撐各自的支線。 從劇本提供的條件來看﹐ 張國立的 角色雖然發揮較多﹐ 但在沒有太出彩的情節支持下﹐ 反而未及形神俱備的陳道明搶鏡。 或許說陳道明形似蔣介石有點言過其實﹐ 但他確能表現出一個軍事領袖的強悍姿態﹐ 以及那種大人物的氣度﹐ 選角應記一功。 至於其他角色﹐ 以徐帆和張默的戲分較重﹐ 但論可觀性可能未及出場不多的張涵予和馮遠征。 現在看來﹐ 荷李活巨星艾哲倫保迪 和添羅賓斯只是作為宣傳綽頭而存在﹐ 即使角色換上一般外藉演員﹐ 看不出對電影會 有任何影響。
馮小剛近年三部歷史鉅製﹐ 始終以低調沉實﹐ 完全不靠明星的 《 集結號 》 最耐看。 《 一九四二 》 則比 《 唐山大地震 》 稍好﹐ 至少沒有造作濫情﹐ 而且描述軍民互動以 及官員腐敗的情況﹐ 也有借故諷今的弦外之音﹐ 整體上較容易引起觀眾共鳴﹐ 細節 尤其值得品味。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