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少女的魔女命運
撰文: bio-man | 發布日期: 2013年11月01日
緣起
講起變身或變裝英雄的作品,歐美地區不是DC COMIC就是MARVEL系列的漫畫英雄,而日本就是特搜戰隊騎士以及魔法少女的題 材。說起魔法少女題材,從甜心戰士到美少女戰士的公式底定;再到其他根據公式所延伸出來的文本解讀之作品,魔法少女題材類 型唯一不變的始終在於主角成為魔法少女後的包袱與命運。而在2011年底所推出的《魔法少女小圓》夾帶著許多打破既有公式以及 更多搓破魔法少女這類光鮮幻想的現實議題,在帶給觀眾震撼之餘,也創造出驚人的口碑以及話題性,更一度被稱為是繼《EVA》 之後最有觀賞價值的佳作。
而後在2012年推出了將電視版劇情所集合而成的總集篇電影版,除卻將故事的重點更為集中,另一方面也將觀眾對於作品本身設定上 所不明的一些細節補強,雖然之於觀眾來說是熟悉的劇情,卻也能更投入到各個角色之間的情緒轉折。
然而劇場版的問題也一如筆者兩篇針對上下集的影評所提到的一樣,節奏過於明快而少了很多對於角色的理解與認同或是在動機上的 解釋不足,也因此筆者將自己過去對於電視版的評論重新挖出來,給予觀賞過劇場版卻對於部分劇情以及角色互動有所疑問的讀者一 些解讀與個人淺見。
魔法少女的魔女命運
『這個世界稱呼發育中的女性為「少女」;那麼注定成為「魔女」的妳們,當然就被稱為「魔法少女」!』 QB如此的解釋著。
曾經看過一部電影《SE7EN》,算的上是9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黑色電影,影片的結局,退休的黑人警探說了一句很現實卻又看起來稍 微有的希望的話,『海明威說過,這世界很美好,值得為它去奮鬥。我個人同意後半句話。』
不知為什麼,看《魔法少女小圓》時,居然不自覺的聯想到美國圖像小說改編的電影《WATCHMEN》,同樣的架空虛構背景卻是異常的寫實!
嚴格說起來,《魔法少女小圓》(以下簡稱《小圓》)這作品雖然是屬於原創動畫,但就根本上來說,其實在整體來看,不論故事或題材 類型,其實都存在太多似曾相識的影子。就「魔法少女」的設定來說(甚至是故事走向的安排)仍存在抵定公式的代表作品《美少女戰士 -第一部》的影子(甚至是全滅後的轉世重生);甚至在對於既有公式的嘲弄上,也不比《邪道魔法少女》這系列充滿更多的惡趣味(雖然就 市場定位來說,方向也確實不同)。但若這作品真的在突破性上是如此欠缺,其實筆者也沒有看本作的必要了。
撇開ACG界的四巨頭齊聚這個噱頭(除了虛淵之前疑似有插手的《黑礁》雙子篇,其他人之前的作品,筆者都是在本作之後才開始接觸),筆 者對於本作的認知也是先從諸多的同人創作…以及希叔叔於地下堡壘三次大罵的影片,約略知道本作並非傳統套路的作品。而後在帶領筆者開 啟粉紅色人生(嗯…ACG界的部分)的友人強力推薦下(同時也提醒了先撐過前2集的老傳統劇情),筆者以幾乎馬拉松式的方式將這套作品看完。
震撼!
這是筆者在看完本作後的感覺,雖然之中仍存在許多的似曾相識(嗯…不斷的輪迴,古手梨花的影響有這麼遠嗎?),但卻很難得的並沒有 成為一鍋漿糊,相反的,還條理分明,故事之間的連貫性都算是交代的很清楚。雖然在分鏡上並不完美,但是背景的美術設計(新房的一貫 風格,之後在《化物語》才算是正式回歸,在《小圓》是相對收斂很多,卻仍非常必要如此去達到這樣的反差),卻是讓這個在人物畫風怎 麼看都是傳統路線的作品,在強烈的反差下,造成了在故事一些關鍵轉折點的衝擊。
對比於岡本倫原著的《ELFEN LIED》同樣在人物設定走療癒系畫風的設定,《ELFEN LIED》在開始就是走標準的成人路線,血腥、色情… 的一切暴力獵奇,在該作中是毫無保留的將「人」最負面的一切本質,從開始就赤裸裸的呈現給觀眾。雖然在故事的安排與部分場面分鏡的 美術設計上仍舊是有著一定程度的劇情張力,但由於首集就放送了海量的殘暴場面,反而在最後各角色的收尾上並沒能給予觀眾更強烈的共 鳴。反觀《小圓》從故事的前兩集,除卻幾幕屬於電影觀眾才能明白的一些「黑色電影」之慣用手法(不論初遇魔女/使魔的劇情,或是QB初 登場前的幾幕躲於暗處觀查小圓的鏡頭),不論在分鏡或場景的安排上,都呈現出不同以往同題材作品的視野。就根本來說,如果沒有前2集 在故事線的安排,第3集的「學姐斷頭秀」(漫畫版比較直接,動畫版是尺度邊緣的含蓄)也就沒能讓這部作品從遭到棄置的命運扭轉為瘋狂 追捧的結果。
因為有著傳統的類型設定做為一個基礎,所以在第3集的故事正式開展下,觀眾才真正的看到了編劇虛淵玄在這作品中真正要表達的主題…「希 望V.S絕望」、「博愛V.S利己」…等一切看似絕對二元論卻存在著相對模糊地帶的觀念之衝擊。雖然故事發展到後來才知道,這已經是不知道 第幾次的輪迴(但也是最後一次),但對比於前幾次曉美焰的輪迴中,小圓是建立在純粹博愛的願望或是迫於無奈下的選擇而成為魔法少女, 在這最後一次的輪迴中,小圓做出的決定,是在知道了許多事實真相以及許多的傷痛下才有了這個願望。
麻美的願望是活下去,但伴隨的卻是孤獨。小圓的出現,給了麻美有同伴相隨的喜悅。但也因為精神上的滿足,最後是非常突然的死亡。之 後在曉美焰的其中一次輪迴中看到,麻美知道了魔法少女最終命運所帶來的衝擊,最終的崩潰對比於第3集在願望帶來的孤獨與得到了同伴的喜 悅,麻美的死亡也只是一瞬間的措手不及。並沒有如同Sayaka在許下願望後逐步的走向絕望…這個因為太執著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相較於麻美的完美(但也相對的脆弱)、曉美焰的單一執著(對比之後的輪迴中在知道一切真相後所導致個性上的相對冷漠),以及小圓在知 道一切之後仍選擇以博愛的方式拯救所有人,甚至是杏子在叛逆之下所刻意埋葬的傷痛(尤其看到了Sayaka與自己過去的心路歷程之相似), Sayaka雖然在角色上的魅力並不比其他四人強烈,但卻是在性格塑造與心路歷程的描述上最完整的一位。(所以杏子的存在是對比於Sayaka在 面對真相後的掙扎以及在「博愛V.S利己」的立場上角力。)
『如果給予希望,就註定要付出同等的絕望,這就是我們魔法少女的命運。』 不同於其他四人在性格上的絕對(更甚至,已經是超現實到讓人難以置信現代社會還有這種人的存在…雖然這作品本來就很超現實就是了), Sayaka這角色是最接近「人」這個身份的一種存在(雖然就定義上來看,成為魔法少女後,早已經就「不是人」了),不論是從純粹友情的考 量下所做出的願望;在面對杏子完全不同的想法所開始產生的固執;知道真相後的心死(加上與小圓決裂後,又無意間碰上了兩個男人對於女性 的惡意想法之「洗禮」),以及最後在對堅持立場的動搖與徹底的絕望下死在杏子面前的那句『我,真的是個傻瓜。』雖然這一路看下來,對 於Sayaka的固執與脆弱,或許難免會存在一種「妳真的很傻」這樣的觀點來看待Sayaka最後的自取滅亡。但是一如童話大師安徒生所創作的《美 人魚》這個故事,同時也可能在某程度上參考了王爾德的《漁夫和他的靈魂》(就根本來看,其實《漁夫和他的靈魂》也算是《美人魚》的變形 延伸)…
如果當初宣傳上,《小圓》走的是「愛」、「正義」以及「希望」這個路線,那麼在塑造Sayaka時以《美人魚》為參考藍本的前提下,最後 Sayaka以魔女身份重生時的形象(騎士的上半身與人魚的下半身,皆代表了Sayaka的心理),似乎對於筆者而言,想給予的不是刻責而是同 情。所以當看到了杏子以選擇「救贖」一般的自殺行為去回應著神的漠視(身為神職者的後代卻面對著不被神所眷顧的命運,『神啊!我的人生已 經是這樣的肢離破碎,就讓我再做一次夢吧。』杏子正是在Sayaka身上看到了自己過去的影子,所以才試圖去拯救Sayaka那逐漸崩潰的心靈,結果…就 這樣了…),只剩下曉美焰去獨自面對著可能到來的必然結果,看似徹底的絕望,卻在小圓以「自我犧牲」一般的願望下,為所有的魔法少女們帶來 了真正的救贖。
撇開這個故事在收尾的部分所留下的模糊地帶,不考慮故事本身其實只是將觀眾所熟悉的一些題材元素整理後的再包裝(說到底,這故事本身的商 業性不不輸給吉卜力工作室的一些主題明確但商業色彩偏重的作品),《小圓》之所以能成為2011年最具代表性且迴響最大的動畫作品,除了充分 的將觀眾所熟悉的元素充分的在各方面都發揮的中規中矩(如果發揮到極端,一如同為新房監督的《化物語》,評價也就徹底走向兩極了),更多 成份是故事本身的完成度很高,人物的塑造能帶給觀眾認同感。12集是相當剛好的一個安排,兩集的故事引言;約8集的故事主線,以及最後的收尾… 太多(一如早期的漫畫作品逐漸淪為三流肥皂劇),會給人一種新鮮感欠奉的感覺;太少(如果真這樣,乾脆弄劇場版算了,結果在2012年還真的推 出了前篇+後篇的總篇集劇場版),故事的交代反而會走向極端的風格主義(個人不討厭《物語系列》,但它的敘事手法太過於風格化了)。
不知道在當時結局首播的延遲,是真的因為地震所造成的影響,又或著是為了不要太刺激剛歷經天災傷痛的日本民眾,因而必須稍微修改結局的推托。
其實日本不論是電影、漫畫或動畫,始終都沒能跳脫二戰的兩顆核彈所產生的陰影,也因此不論那個作品,始終都存在著大和民族潛意識中的傷痛。
『雖然有討厭的事情,也有悲傷的事情,但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我想守護的東西。』
港片《無間道之終極無間》有句臺詞,『往往都是事去改變人,人改變不了事。但他們(陳永仁、楊錦榮)卻改變了一些事!過去就讓它過去,明天還要開始!』
是了!
『往往都是事去改變人,人改變不了事。過去就讓它過去,明天還要開始!』
一如最後一集的那首詩:
不要忘記,
在某個角落,
始終有一個人在為你而戰。
只要你記住她,
你就不是孤單一個人。
就像是《SE7EN》退休的黑人警探說的話,『海明威說過,這世界很美好,值得為它去奮鬥。我個人同意後半句話。』
即使世界仍值得為它奮鬥,還是有著抹殺希望的隱憂
簡單談談為什麼筆者當初要寫這篇文的理由好了,曾看過一部殺手電影(片名忘了)有過一句台詞,「如果你殺了一個人,但是沒人知道這 個人為什麼死,那這個人等於沒有死。」另外又有一部電影(也是片名忘記的作品)的台詞是:「如果我們沒有了對這個人的回憶,這個人 就是真的死了。」而這句台詞是在該角色的葬禮之後。而筆者個人最喜歡的人生哲學電影《With Honors》裡,Joe Pesci演的流浪漢在看了一 篇報紙的訃文後說道:「這個人根本沒活過。」
在《小圓》這篇作品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就是『存在感』。對應到結局的那首詩:「不要忘記,在某個角落,始終有一個人在為你而 戰。只要你記住她,你就不是孤單一個人。」曉美焰在Sayaka死去的那集裡與小圓的對話中暗示了自己在不斷的輪迴中,每每都要重新讓小 圓認識自己的那種痛。而這筆者聯想到丹佐華盛頓演的一部電影《時空線索DEJA-VU》一句台詞…「如果你知道一件很瘋狂的事實,但你知 道沒人會相信你,你會怎麼辦?」這句台詞在曉美焰身上,似乎是再貼切不過。但也因為曉美焰的關係,成就了這個故事線之時間線的小圓 最後的決定,是建立在面對所有親自見到的哀傷與真相之前提下,因而讓故事走向了這個必然的結果。
對於虛淵的收尾表示不滿的同好,個人就不多舉例了。但是筆者個人也不打算為虛淵的這個結局辯護什麼,更正確的說,如果現在的這個故事 之收尾是玩弄所謂的『大團圓』這種快樂結局,說穿了,虛淵不只是婊了自己之前所一直強烈的『灰色地帶』這個主題,更是犯了把觀眾與讀 者當成了傻瓜的大忌。
我們花了3集去認識巴麻美;4集去認識杏子與Sayaka,最後則是花了11集了解了曉美焰的用心…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我們(觀眾/讀者)就像小 圓一樣的見證了這個過程。
也許會對小圓的抉擇感到一點的不滿,但還能期待甚麼?
她們都只是『少女』!是還尚未進入成人世界,雖然對於成人世界頗有幾分好奇,卻仍是天真的以仍難以排除的童真去看待成人世界的紛擾。
英國電影《倆小無猜Melody》描述著兩個孩童之間的純樸愛戀,沒有欺騙、現實、謊言以及背叛!但是成人世界的介入,迫使了兩個孩子 選擇了成人世界那不被祝福的方式…『私奔』,作為對成人世界的一個反抗。但之後的事呢?筆者想到的是《艋舺》的旁白字幕「我們一起 走進了大人的世界,無法回頭。」一如疑似虛淵編劇的《BLACK LAGOON》的雙子篇,「兩個孩子學會了所有的殺人手段,墮入了我們(黑 社會)的世界。」
小圓改變了世界的規則(世界是有希望的),但卻改變不了絕對的善與惡,一如電影《WATCHMEN》曼哈頓博士在面對羅夏指責「如果你 不置身事外,根本不會如此」的時候所做的回應,「我幾乎能改變所有的事,除了人性。」
隨著新劇場版《叛逆的物語》上映(日本已於2013.10.26上映),雖然目前的故事是以回歸到觀眾所熟悉的魔法少女類型公式下的世界觀作為 作品的收尾,但是隨著片中的簽約吉祥物QB在片末與曉美焰對話中所提到對於重組世界前的『魔女概念』表現出的興趣,雖然編導在故事的結 局是留下了善意與希望,但仍透過這一段劇情留下了這個世界所存在的隱憂。而這似乎也成了新篇作品可以發展下去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劇情 根據。最後究竟最後是以突破自我作收;又或者是另一個爛尾,就待上映後見真章了。
但即使忽略掉續篇《叛逆的物語》,這仍無損於《魔法少女小圓》之於日本動畫史上的一個里程地位,至少連東京都的區議員田中健都出來力挺 這部作品,就不難想像《魔法少女小圓》這作品所造成的影響性。
文﹕ bio-man (1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