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周記 - 俄烏變成資訊戰的隱憂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2年04月02日
2022年04月02日
俄烏變成資訊戰的隱憂 by Kantorates
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戰爭發展至今,仍然處於膠著狀態,令到很多人意料不及。畢竟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軍力差距不少,俄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的軍事力量,攻打相鄰的國家未能一擊得手,戰事一拖再拖,難免令到士氣受挫。
不過說起來,今時今日的戰爭,已不能跟古代相比,好像美國作為世界頭號軍事強國,過去數十年每次出兵,都未有秒殺的穩勝戰績,例如七十年代深陷越戰泥沼便傷亡慘重,雖然手擁精銳部隊和各種先進武器,但卻未能迅速解決敵人,九十年代以後多次征戰中東,面對敵方的游擊打法,也是老鼠拉龜,尤其人家在主美軍是客,山長水遠出動兼且人生路不熟,難免有「猛虎不及地頭蟲」之嘆。
現在俄國入侵烏克蘭境內,情況也是大同小異,表面看軍力佔絕對優勢,但人家烏克蘭畢竟是地主,加上處於生死存亡邊緣,兩軍互搏有拼死保衛家園之心,決斷程度非奉命行事的俄軍可比。另外,現代戰爭跟古代不同,以往如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兩地,除了因為軍力強盛、打法靈活,還有令人恐慌的威懾力,例如遇著頑抗的城鎮,得手後往往施以屠城的血腥手段,殺人如麻,首級堆積如山的景象,難免令抵抗者產生畏懼,不戰而潰。然而自二戰後軍事武器發展一日千里,人類深知太殘酷的戰爭可能會快速令到世界滅亡,因此定下各種公約,即便爆發戰爭,也不能作出不人道的濫殺行為,雙方互搏都要留一手,強者難以趕盡殺絕,弱者容易拖延活命,因此戰事呈膠著的機會便會大增。
事實上,俄烏戰事發展到現階段,戰場早已由烏克蘭的土地,擴散到網絡世界,這場戰爭已名副其實成為一場資訊戰,由歐美為首的國家,透過媒體和輿論還擊俄國,差不多是以文鬥方式迫令對方退兵。這一方面是因為一旦歐美參戰,恐成第三次世界大戰,死亡數字將是數以億計,到時歐洲所有國家,都很難置身事外;其次,即便美國出兵,美俄兩雄硬碰,先不論誰勝誰負,落得結局必然就是兩敗俱傷,兩國元氣大傷,歐洲也受重挫,獲益的當是亞洲各國,特別是中國,這顯然是美國不願樂見,所以任何情況下,美軍都不可能參戰。
現在的資訊戰,主要就是從道德上譴責俄方,過去一個月的新聞,有關戰場上的真實戰鬥情況其實並不多,每次傳出軍情,不是「據烏克蘭/俄國政府指...」,就是一些某方「疑似」擊倒某方的傳聞,然後配上模稜兩可的照片,很難令人真正了解實際戰況,甚至是哪一方正佔優勢。相對來說,歐美主流媒體的焦點,一直都是放在災民身上,深入報道戰爭爆發後,災民痛失家園,流離失所的慘情狀況,重點就是製造輿論聲音,加深大眾對戰禍受害者的同情。
歐美各國另一策略,就是盡全力禁制俄國的新聞傳入。社交網絡如Facebook、Youtube等機構早已明言,支持俄國的消息大部分都會被禁制,情況等同幾年前對付特朗普一樣,阻止其聲音在網絡散播。對於不能禁絕的消息,例如俄國在聯合國上提出的烏國生化實驗室說,便拋出假新聞論應對。同樣地,俄國也採取手段,禁制Facebook等歐美社交網絡,並且不斷發布有利己方的資訊,俄國國內人民跟歐美一樣,只會聽到單方面的消息,在俄國當然就是支持俄國政府,俄軍長驅直進的新聞,但不會看到烏克蘭軍民頑抗、難民流離失所的悲情場面,因而他們也是難以理解真正局勢。
不過有一點值得思慮的,就是當大家都只能看到一面的聲音,有時便很難就事情作出理性的判斷,舉例來說,俄烏戰新聞上,歐美只報喜不報憂,只報烏軍反擊而不報俄軍推進情況,各界便難以看清兩軍對壘形勢,由於看到的資訊只顯示烏軍頑抗或取得優勢的段落,當俄軍攻城略地的消息傳出,便登時令不少人殺個措手不及。同樣地,俄軍在烏克蘭推進不易,對於以為俄國所向無敵的部分國民,也是始料不及。
文鬥如能成功停戰,確是好事,最理想就是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化解危機,讓烏克蘭的人民免於繼續受苦,因為任何平民都不應成為政治犧牲品,但現實的情況就是,矇蔽資訊在短時間內縱有效益,長遠來說對於全人類卻是有害無利,只會進一步加強仇恨,令到一些本來可以化解的誤會,永遠無法消除。所以Tesla老闆馬斯克一方面利用衛星維持烏克蘭的網絡流通,另一方面卻沒有應歐美政府要求,動用科技禁制俄國網絡,表面看似是一番造作,實際上自是有其道理。大家分析新聞的時候,其實應該像進行股票投資一樣,不應完全盡信媒體的導向,不要感情用事,而是盡量汲取不同渠道的資訊,哪怕是你完全不認同的一方,也要看看人家在說什麼,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全局,也是分析國際政局和時事的正確之道。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