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周記 - 中國足球有無得救?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2年02月12日

2022年02月12日

中國足球有無得救? by Kantorates

中國足球有無得救?

世界盃外圍賽發展至今,愈來愈多球隊已獲得足夠績分,晉身今年冬季在卡塔爾舉行的世界盃決賽周。亞洲地區方面,一如去年評論所料,伊朗、南韓已率先取得決賽周的門票、沙特阿拉伯則處於有利位置,剩餘的一個直接晉級席位,應是日本和澳洲之爭,本來澳洲情勢較佳,但最近日本隊似有回勇之勢,個人預測將可壓倒澳洲入圍,而澳洲則必須透過附加賽,才能擠身世界盃。

至於背負十四億球迷期望的中國隊,則愈踢愈頹,雖然臨陣易帥,但不進反退,新帥上任後更是兩戰皆北,其中更是首次負於向來看不起的東南亞新丁越南,遭全國球迷非議,看來球隊離大洗牌之期不遠,相信大部分三十歲以上的國腳,很難繼續待在國家隊,球隊換血刻不容緩。

為何中國十多億人口,就是無法搞好足球運動?或者說,不管是中國內地,香港、澳門或台灣等華人為主的社區,始終就是無法培養出能夠在國際足壇有競爭力的隊伍,難道華人真的沒有踢足球的基因?這顯然是否定的,看看人家日本和南韓便可知道,同是黃種人的身體質素,人家的球員現在都能在最頂尖的歐美球壇立足,南韓球星孫興民更成為英超寵兒,進球如麻,跟歐美球員對抗不落下風,證明中國足球界的問題,跟人種或基因並無關係,說到底還是制度的流弊,導致國足發展停滯不前。

觀乎今屆中國足協為國家隊進軍世盃做的準備,便覺匪夷所思,說的就是為了遷就國家隊集訓而不斷變更或延誤國內頂級聯賽的賽期。這種土法煉鋼的兒嬉策略,不論是對國家隊還是聯賽,都是災難性的破壞。環顧世界球壇,從未聽過有任何一個國家犧牲聯賽後,國家隊能夠取得成績,相反,愈是強勁的國家隊,國內聯賽的發展定必愈是興旺,中國足協棄聯賽保國足的做法,根本就是本末倒置的反智行為,不失敗才怪。事實上,如果去年十二強賽的關鍵時刻,繼續讓聯賽開打,確保球員處於作戰狀態,然後在賽前幾日徵召入伍,作一些配合訓練,效果定必比起暫停聯賽後把球員召入封閉的隔離基地集訓,形同閉門造車好。國家隊要自強,聯賽更應進一步開放,不限外援數目,這樣做國內球員出場機會的確會減少,但卻能產生汰弱留強的效果,只有最強的球員才能立足頂級聯賽,而他們長期跟高水平外援合作,進步也定必會快。

至於歸化球員政策,以往也曾說過,本身並無問題,有這些巴西球員的加入,的確令國足實力增強。然而足協末有考慮團隊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功虧一簣。人性這回事說起來複雜,但也很簡單。當一個團隊中有一些人特別努力和鶴立雞群,不免就會令到大部分較平庸者感到不安,害怕自己的弱點和懶散態度曝光,而為了保著自己的位置,免得被淘汰,最簡單直接的做法,就是把這些優秀分子清除,例如刻意孤立對方,或者製造陷阱讓對方背鍋。過去大半年一班歸化球員在國足面對的處境,就是上述問題的最佳例證。當然,按照國際足協政策,歸化球員必須在意欲入籍國家的聯賽踢上五年才合資格,一般情況下球員都已年近三十或以上,狀態下滑難免,要他們像剛來中國聯賽時一樣神勇,是不切實際。

中國足球要跟上國際軌道,或者趕上日韓,首先要改革的還是人治問題。所謂青訓、聯賽等都是萬變不離其宗,中國人不比日韓笨,球員身體條件也不會比人差,之所以始終上不去,就是當中太多人事方面的阻礙。中國人講求人情、面子的處事方式,在某些領域上或許有用,但在體育運動發展,則顯然有害無利。

另外就是在發展青訓外,還應該更重視校際聯賽。日本足球的興旺,由小學校際比賽開始層層漸上,小球員根基良好,而且一直在具競爭力的環境成長。相反,中國的足球學校或青訓計劃等,基本上只有有錢的富裕家庭才能負擔得起,小球員入隊後就是大爺,也沒有比賽的競爭性,自然是進步緩慢。

最後也談一下香港,正如《媽媽的神奇小子》所言,香港不少人口口聲聲支持體育,實際上就如感冒一樣,只有在國際大賽時才會突然關注,但賽後曲終人散,便沒人理會,想想連蘇樺偉這樣為港爭光的體壇傳奇,也幾乎因失業而被迫退役,可想運動員的艱難。香港球壇基本上也是一池死水,大部分家庭都不會希望子女靠踢波搵食,與其苟延殘喘,還不如結束職業聯賽,把全部資源集中起來,組成一支隊伍參加國內頂級聯賽更好。反正香港的職業足球人口無論如何推廣,也不可能在這個急功近利和金錢掛帥的社會環境下上升,改行精英制度,不管對香港足球界還是港足的發展,都更為合理。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