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周記 - 為何華語片難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1年01月09日

2021年01月09日

為何華語片難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 by Kantorates

為何華語片難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

今年的荷李活奧斯卡金像獎電影頒獎禮,將於四月底舉行,比以往晚一點。去年底各國報名參加最佳國際電影(即外語片)的片目大致確定,現在借此欄目先作評說預測。

香港地區派出參賽的代表,為2019年底由曾國祥執導的內地電影《少年的你》。這部電影在去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大獲全勝,獲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等共八項大獎,另外也在國內多個電影頒獎禮嬴得不少獎項。表面來說,能獲得這樣多的認同,確是代表香港參賽的最佳選擇,然而影片故事改編內地小說,劇情背景設於內地,所有演員和角色都是內地人,全片對白都是普通話,究竟這樣的電影,跟香港有多少關係,著實教人感到納悶。如果說影片導演和投資方來自香港,因而就應該算作香港製作,那麼今年代表中國內地參賽的《奪冠》,又應如何區分?該片也是香港導演,也有香港投資,是否也足以代表香港?如是的話,今年香港是否有兩片參賽?

正如上述,今年代表中國參賽的電影,就是陳可辛執導的《奪冠》。這部電影其實跟《少年的你》頗為類似,都有香港片商的投資,導演也是香港人,而影片劇情和人物,全部都是發生在內地,全片對白也是普通話,但奇在卻不是代表香港,而是以內地代表身分報名。這樣的報名情況,跟香港人的身分問題相映成趣,即同時擁有香港身分證和其他地區護照(國籍),當某一方有利益時,便以該身分獲利,但真要說身分認同,其實卻是個四不像。

不過不管是《少年的你》和《奪冠》,要打入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五強的入圍名單,機會都不大。回顧過去十多年的名單,對上一部進入提名名單的華語片,竟然已是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之後不論中港台三地,都再沒有電影入圍。中港兩地不能入圍,最主要是因為報名都必須官方核准和審批,變成只有政治正確的電影才有可能獲得報名資格。而眾所周知,中國內地的政治正確,跟歐美的認知剛好相反,所以不要說獲獎,就是提名也是毫無機會。

中港電影不能入圍的另一個原因,可能也跟近年奧斯卡評委的口味有關。回顧過去十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得獎名單,幾乎全部都曾於歐洲三大影展(康城、柏林、威尼斯)獲得最高榮譽(金棕櫚、金熊或金獅)或次要榮譽(評審團大獎、銀熊、銀獅)等,然而中國內地在歐美獲大獎的電影,通常都不符合官方口味,所以不會獲得報名資格。至於港產片,撇除合拍片的話,純本地製作絕少能夠衝出香港於歐洲揚威,即便當中有拍得特別出色的作品,國際知名度幾乎是零,奧斯卡評委自然不會知道。像《禮儀師之奏鳴曲》這種未有在歐洲揚威而爆冷嬴奧斯卡的時代,看來已不復存在。

那麼台灣代表《陽光普照》如何?這部電影在第56屆台灣金馬獎獲最佳電影、導演和男主角等多項大獎,也是合理的報名之選。然而正如上述,影片只在亞洲揚威,未有在歐洲三大影展亮相,而導演鍾孟宏雖才華洋溢,卻始終未獲三大影展加持封聖,在美國知名度偏低的情況下,要打動奧斯卡的評審看來不易。

至於亞洲其他地區的代表,日本代表《晨曦將至》的導演河瀨直美早獲歐洲三大影展認可,在歐美有一定的知名度,然而影片題材不算尖銳,處理手法也比較輕淡,加上冗長悶藝,相信較難討好美國人的歡心。南韓代表《南山的部長們》戲劇張力強,不過題材地域性濃,不是如《上流寄生族》一樣講貧富懸殊的普世價值觀,看來難以為南韓再下一城。至於新加坡的《熱帶雨》,編導技法成熟但題材不痛不癢,在疫情當下的亂世,看來也難獲評委青睞。

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提名名單,應該不會看到東亞地區的代表,但若真要按機率排名的話,我認為由最可能入圍到最不可能入圍者,依序為: 《陽光普照》、《晨曦將至》、《少年的你》、《熱帶雨》、《南山的部長們》、《奪冠》。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