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周記 - 新冠疫情之下,在家工作是否可行?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0年03月14日

2020年03月14日

新冠疫情之下,在家工作是否可行? by Kantorates

新冠疫情之下,在家工作是否可行?

新冠病毒疫情發展至今,各國首要任務,就是盡力防止病菌在社區傳播,尤其除中國外感染人數最多的地區,多半跟人流積聚的郵輪或宗教集會有關,如何限制大型集會,已成各國政府最關切的事宜。

至於民間方面,為防交叉傳染,各地學校陸續停課,公司也允許員工留在家中,遙距工作。關於遙距工作是否可行的問題,過去幾年一直存在不少爭議,思想較傳統,或者對員工疑心較大的老闆,多半都認為不可行,但今次受疫情影響,不得不免為其難接受。

其實歐美不少地區的部分企業,早已實施遙距在家工作的政策,主要是因為科技愈趨發達,很多工作程序已不需要在辦公室親自進行,而且近年不少大都會地區的交通愈來愈繁忙,員工開車或乘坐公共交通系統上班,動輒花費兩、三個小時以上,心神和體力都大受影響,為免勞民傷財,有遠見的公司經衡量下,都陸續允許員工選擇全程,或至少每周抽取部分時間,留在家中上班。

是不是所有工作都能安排在家上班?當然不是,尤其現在機械人科技的發展未臻完善,還不足以全面取代人類,很多工種仍然需要人手現場操作,例如服務界的零售業、運輸界的司機和送貨員、職業運動員、演員等,不過以當今科技趨勢來說,這些工種之中,除了職業運動員之外,其他也不無被取代的可能性,好像說零售業,目前已有無人超市的營運,有銀行也設置無人分行,顧客在店內只需利用電腦屏幕,便可向服務人員尋求各種諮詢服務。至於司機和送貨員,無人駕駛自動車的開發,已教不少專業司機感到威脅,而無人飛機和機械人送貨的試驗服務,也早已在不少地區測試進行。有人可能會說,演員總不能被代替吧,但有看過《俠盜一號: 星球大戰外傳》的觀眾就會發現,先別說虛擬角色,即使是曾經真實存在但已經去世的演員(例如公主嘉莉菲雪和帝國將軍彼得古城),竟然都能透過電腦動畫科技重生。演員被電腦全面取代之說,現在可能言之尚早,但長遠來講,看來並非天方夜譚。

話題扯得有點遠,回到在家工作的問題,其實現在大部分的寫字樓文書工種,都可以不用在辦公室完成。不論是文書製作編寫、開會討論等,幾乎都可透過網絡、視象會議、電話、電郵及短訊聯絡等處理,理論上並不會影響工作效率。而從公司開源節流的角度來說,不設辦公室也可節省一大筆商務開支費,包括辦公室物品、器材和傢私添置、水電雜費等,長遠來說對公司營運有利無害。

既然安排員工在家工作好處如此多,為何大部分公司還是不願意實行呢?說到底多半跟公司對員工的信任不足有關,尤其事實上,的確有不少員工濫用機制的例子,好像早前香港有銀行因應疫情安排員工在家上班,有人竟然趁機出外爬山玩樂,更蠢得在社交網絡上公開照片,結果被公司發現。不過這些公司卻未必意識到,這些懶散的員工即便留在公司,也不代表他們不會躲懶或發白日夢,情況等同愛情關係中,留得著一個人,也不代表留著他的心。與其推行家長式管治方式強迫員工服從號令,為何不放開胸懷,想出以德服人之法,讓他們主動承擔責任?

另一種不允員工在家工作的公司,通常都屬擠壓式管理,即是給予員工一個工作量後,只要看到他們提早完成,便會立即安排更多任務。如果員工不在公司,管理層難以了解他們是否提早完成工作,繼而不能加派任務,所以便不贊成讓他們在家工作。但這些公司忽略了工作的一個基本問題,就是質量還是數量比較重要?與其讓他們埋首於一大堆無意義或對公司生產力沒有多少影響的工作、開一大堆廢會,結果工作量愈積愈多,令到他們連本身在做的工作也做不好,是不是應該考量讓他們更富彈性地處理一些高質量的工作?這樣對公司的貢獻是否更大?

一間公司要提高效率,員工必須自發性作出貢獻,對工作產生熱情,而不是強迫。在家工作的最大優點,首先就是令他們不再討厭工作,而這正是對公司/工作產生熱情的先決條件。

當然,有很多事是知易行難,尤其是在職員眾多的大企業,人事管理很難以單一想法貫徹執行。不過適逢疫情來襲,或許讓不少公司正好抓緊機會,評估彈性上班對公司效率的改變,從而製定更完善和人性化的工作政策。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