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04 月30 日
山田洋次是怎樣拍電影的 by Kantorates
說到山田洋次,不少人都說他是最能繼承小津安二郎,把具日本風味的庶民劇電影發揮到亟致的導演。說山田洋次 的電影最能反映日本人的生活和思想哲學,沒有人會反對,不過一旦讀過他述說自己拍電影的著作便會發現,他和 小津拍出來的電影或許都很日本風,但兩人的創作方法,其實幾乎是南轅北轍!
由山田洋次口述的自傳式散文《我是怎樣拍電影的》,2015年獲中國內地的出版社翻譯再版。雖然說是去年的新書, 但其實原書早於七十年代末期已在日本推出,並曾在八十年代翻成中文,然後於去年再版。正因如此,書中內容只 包括山田洋次的前半身,由他小時候講起,一直到七十年代拍攝《寅次郎》系列為止。其時山田洋次雖已拍出《幸福 黃手帕》、《遠山的呼喚》等佳作,但在國際影壇的知名度還未真正打開,在日本國內,也僅是以賣座商業片導演的 名號為人熟悉。
雖然只是作為商業片名導,或者是那個專門拍《寅次郎》系列的喜劇導演,但值得注意的是,山田洋次當年述說自 己對電影拍攝的見解,顯然地已大大超過了一般人對當時商業導演的刻板形象,某程度上也預示了他以後日益精 煉的雅俗共賞路線。
日本電影界向來被批墨守成規,尤其是大片廠的拍攝,一般都是按部就班,電影開拍前把計劃安排妥檔,事無大 小完全整理排序後,才會動手。而且在拍攝過程中,所有人都會嚴謹尊重拍攝計劃書,甚少臨場改動。然而看山田 洋次的自述便大感驚訝。因為作為一名片廠出身,一直都在制度下工作的導演,他的電影拍攝理念,其實和片廠制 度毫不協調,他對電影寫實感的追求,和紀實劇情片一派看似更契合。
舉文首的例子,同為片廠出身,小津對形式的追求,便非常亟端。他拍攝前均會把所有分鏡、對白設計得分毫不差, 然後真正落場拍攝,幾乎也是一字不改地按照劇本和分鏡表工作。對於演員的控制,更是近乎人偶式操縱。據悉小 津對於演員的指導,往往不是透過劇情討論啟導,而是直接要求對方做出某些動作或表情,以達到他需要的情感效 果。相對來說,山田的風格便大異其趣。他在口述著作中便多次提及,他追求演員的自然演繹,透過和演員的溝通去 提煉其演技。對於分鏡,山田更坦言很多時候,他在事前不會作深度規劃,去到拍攝現場才作出思考,而且往往會在 拍攝途中看到好風景,而臨時改動計劃多拍一點。至於臨時改劇本、改對白的,更是尋常不過。這許許多多不按常規 的做法,在向來講求紀律的日本電影界來說,的確是讓人難以想象。
山田洋次在書中闡述的電影製作觀點,不是空口說白話。或許在七十年代原書出版時,他還在實踐練習中,然而當 觀眾看到他其後的多部作品,包括《學校》四部曲、《武士三部曲》、以及近年備受讚譽的作品,便可看到他在以後的 多少年來,是如何忠實地貫徹自己的創作理念,透過作品去傳達其獨特的藝術思想。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