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01 月10 日
《 流行首爾》 的啟示 by Kantorates
記得數年前偶然在電 視上看 到一個名為《 流行東京》 的旅遊節目, 對於女主持人杜如風跳 脫生動的表達方式留下亟深印象。 當時觀眾和網絡上的口碑, 也偏向正面, 認為她的做法 超越以往傳統旅遊節目的平板效果, 雖然未必所有觀眾都會受落, 但至少闖出一條血路。 《 流行東京》 連拍兩季後, 杜如風被另一電視台挖角, 開拍一個新的旅遊節目系列, 也獲 不俗迴響。
然而有趣的是, 今年初杜的新節目推出, 幾乎是以同一製作模式倒模炮製, 卻被彈得一文 不值, 網絡上謾罵聲音不斷, 當中更包含大量人身攻擊, 讓人側目。 同一個主持人加上同 一套風格的節目, 數年前受到歡迎, 數年後的今天卻誘發180 度的負面反應, 究竟是什麼地 方出了問題?
有專欄作家立即發表評論, 從播放平台、 主持人年紀外貌變化、社會時勢(例如當下特別反 港女或炫耀心態) 等不同因素入手, 試圖尋找新節目失利的「 死因」 。 當然, 他們的言論不 無道理, 但有一點很少被談及, 或者說根本無從說起的, 就是潮流變化的變幻不定。 觀眾 的口味, 其實就和股市沒有太大差別。 從來沒有人能夠徹底摸清股市, 斷定那隻股票能夠 長升不跌;同樣地, 也從沒有製作人能夠持續拍出一定會獲得觀眾歡迎的節目,沒有導演能 夠連續拍出票房大賣的電影。 正如很多投資者喜愛透過研究股票 走勢或 往績去預估未來趨 勢一 樣, 即便是往績如何優秀的股票,也難保其未來升跌; 同理, 即使把以往拍攝的必勝 方程式複製, 也不能肯定會一次接一次的受到歡迎。 杜如風把以往的成功經驗重複再造, 即使製作水平不變(她受訪時便曾說風格如一沒變) ,卻沒法延續過去的佳績, 正好是潮流變 化不定的體現。
雖然我們不一定能夠猜中下一個潮流走勢, 但是否代表可對此完全不用理會? 那又未必。 正如跟隨大市購買指數基金永遠是最保險的做法, 潮流不能預測, 但當下卻能看到, 感受 到。 如果能夠捕捉當下的潮流, 而隨著其方向前進, 就能贏得民心了。 所以歸根究底地看 便會明白, 主流製作其實就是講求與時並進的創作藝術。 即便是最成功的節目, 或者是曾 經最受歡迎的藝人, 即便在當下一刻抓著潮流而獲得豐厚回報,一旦未能與時並進, 長遠 下去便會失去競爭力, 成為強弩之末。
潮流變化的快慢沒有軌跡,但近年確有愈走愈快的趨勢。 以往傳播媒介的種類少, 作為大眾 主要的潮流接收渠道的電視, 或許能夠較長時間去控制潮流, 然而最近十幾年隨著互聯網的 興起, 以及各種新媒體的誕生, 資訊 流通以幾何級數的速度增長, 潮流變化也在旦夕之間 , 個別的媒體想再如以往一樣長 時間扮演領導潮流的角色, 已是不太可能, 相對來說, 不求變 的話立即就會予人不進則退的落後感覺了。
杜如風新 節目的失利,不一定是她的問題, 畢竟她只是在做自己擅長的事, 表演好壞純粹就 是主觀感覺(反正我就很尊重她的風格, 當年也曾追看《 流行東京》) ,相對來說,其失利其實 某程度上反映了製作人(即監製和電視台) 的面對世界改變的反應遲鈍 和潮流觸覺的 貧乏。曾 經輝煌的電視台一直以潮流之首自居, 以為自家製作的節目(不論是綜藝或劇集) 就是主流, 然而他們卻未能了解, 世界變化瞬息萬變, 山中方七日, 地上已千年, 潮流早已離他們遠去。
當然創作人可以選擇不理潮流, 繼續我行我素, 一直只沉醉在自己的世界, 但商業製作不 過是尋求最廣泛的觀眾層為目標, 不肯變革迎合潮流的結果, 就是令到製作的競爭力愈來愈 低, 和觀眾的距離也愈來愈遠吧了。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