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11 月28 日
千禧電影評選名單的質疑 by Kantorates
歐美電影評論界常常喜歡票選十大電影﹐ 近日加拿大國際電影 節也推出了一個世紀電影排行榜﹐ 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六十多名 影展節目策劃人 ﹑電影資料館職員和相關的電影組織人員﹐ 共 同選出過去十年最具代表性的54 部電影。
這個名單和以往歐美電影雜誌或評論界的票選的最大分別﹐ 是亟 為偏重藝術片﹐ 雖然整體仍以歐美電影為主(法國佔21 部﹑ 美國 佔9 部﹑ 德國佔7 部)﹐ 但亞洲電影受到的重視﹐ 可謂前所未有。 在頭十名的電影中﹐ 亞洲電影共佔五席﹐ 包括位列第一的泰國 電影《 戀愛症候群Syndromes and a Century 》﹑ 第二的中國電影《 站 台》﹑ 第三的《 三峽好人》 ﹑ 第五的《 花樣年華》和第六的《 熱帶 疾病Tropical Malady 》﹐ 成績非常優秀﹐ 當中各有兩部電影進駐十 大(兩人各有三部電影入榜) 的泰國導演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和 中國導演賈樟柯﹐ 更被讚譽為千禧年後兩大最具影響力和受尊 重的電影人﹐ 地位超然。
名單上其他入圍的亞洲電影﹐ 包括排第13 位的泰國片《 Blissfully Yours 》﹑ 第17 位的台灣片《 最好的時光》﹑ 並列第21 位的伊朗 片《 The Wind Will Carry Us 》和台灣片《 一一》﹑ 第23 位的台灣片《 黑 眼圈》﹑ 第24 位的中國片《 世界》﹑ 同列第25 位的日台片《 咖啡時 光》﹑ 台灣片《 千禧曼波》﹑ 日本動畫《 千與千尋》﹑ 第29 位的台 灣片《 不散》﹑ 第30 位的韓國片《 密陽》。
觀乎整個名單﹐ 明顯地不算非常全面。 雖然大家都能發現﹐ 投票 者的口味傾向藝術比重較重的獨立電影﹐ 商業電影幾乎是「 全軍 盡墨」 ﹐ 完全 無法獲得投票者的認同﹐ 但從入圍電影可見﹐ 大 部分都是集中在少數導演的作品﹐ 例如入選的台灣片﹐除了《 一 一》的楊德昌外﹐ 其他全部不是侯孝賢便是蔡明亮的作品﹐ 好像 全台只有他兩人在過去十年有拍電影一樣。 中國的情況便更糟﹐ 僅有賈樟柯的作品入圍。 如果說以往不少電影排行榜都忽略了 亞洲電影﹐ 其實今次的名單在某程度上也是對亞洲電影的一種 歧視。從投票情況可見﹐ 歐美電影評論界﹐ 即使是理應對世界電 影潮流有較深認識的電影節專業人員﹐ 對亞洲電影的關注﹐ 以及 對亞洲影人的認識﹐ 始終流於片面和停留於追捧名牌的粗淺層 次﹐ 根本未有真正花時間去深入研究和理解亞洲電影的特色和多 元發展。 舉個簡單例子﹐ 如果要從亞洲各國選出過去十年傑作﹐ 香港片怎可能沒有《 少林足球》﹑《天水圍的日與夜》等片﹐ 無疑 這些電影或是過於商業﹐ 或是過於地道﹐ 無法為西方評論界接 受﹐ 但既然評選目的是選出過去十年世界影壇最重要的作品﹐ 這些在各自國家或地區最富特色和影響力的電影﹐ 怎可能被忽視?
可能因為這個原因﹐ 我一直認為這些林林總總的評選或排行榜﹐ 一般都未能做到所謂的權威和專業性。 不過它們也非全無作用﹐ 至少可為影迷提供一點觀影參考﹐ 像今次的評選﹐讓不諳亞洲電 影的西方觀眾﹐ 多留意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或賈樟柯等優秀電 影人的作品﹐ 從而推高這些電影在歐美的知名度和認受性。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