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5 月09 日
談《 侯孝賢電影講座》 by Kantorates
近日剛讀畢《 侯孝賢電影講座》一書﹐ 與大家分享一下。 該書 由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電影電視系主任桌伯棠主編﹐ 天地圖書 出版﹐ 是侯孝賢在2007 年應邀赴浸大開講座的文字紀錄。
全書厚236 頁﹐ 主要分為七個章節﹐ 即按侯孝賢留浸大三天的七 場講座劃分﹐ 另附侯導電影目錄等必然資料。 雖然書分七節﹐ 每 節表面上也有一個題目﹐ 但整體來看﹐ 還是由侯孝賢自由發揮。 正如他在講座之初開宗明義表示﹐ 他並沒有為講座定下嚴謹的 講義編排﹐ 概括的組織可能有﹐ 但最多還是根據其思路即場開 講。 所以﹐ 書中所謂的標題﹐ 不過是一個開場的引子﹐未必和 講者的內容扯上詳細關係。 例如第二章講小津﹐ 但其實他談到 小津的部分不是很多﹐ 而後來第三章講美學﹐ 他又會突然回到 小津的話題上。
從書中看來﹐ 侯孝賢在是次講座中談到的電影不少﹐ 幾乎由他 出道以來的電影都有談及。 比較讓人意外的﹐ 是他自言比較喜 歡的自己作品是 《 風櫃來的人》﹑《 南國再見南國》等﹐ 而不是 令他飲譽國際影壇的《 童年往事 》﹑ 《 悲情城市》和《 戲夢人 生》。 他自己對此也頗為自覺﹐ 說到「 反而跟你們喜歡的不 太一樣」。 從其敘述的原因可以看出﹐ 電影完成後的藝術成就 並未有為他帶來很大的興奮 ﹐ 相對來說﹐ 拍攝一部電影帶來的 挑戰以及對他的創作衝擊﹐ 才最為重要。
這個講座的內容並不深諳﹐ 不過如果事前從未看過侯孝賢的電影﹐ 或對台灣電影認識不深﹐ 讀起來可能會比較困難﹐ 可以說這比較 適合作為一本電影伴讀書籍﹐ 讓觀眾對導演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多於 一般的入門級的讀物。 其實從書中後段學生答問一節可見﹐ 參與講座的一些同學﹐事前準備工夫也不是很充足﹐ 例如有學生 問 《 最好的時光》分三段拍的原因﹐ 其實這問題的答案﹐ 早年於 電影的官方網站已有提過﹐ 後來侯孝賢在一些相關訪問中也曾 解釋﹐ 只要在上課前多做一點準備﹐ 查看一下網絡上的資料﹐ 便 不用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 在一些早已知道答案的問題之上了。
關於書本的閱讀性方面﹐ 由於書中全文都是直接的講話紀錄﹐ 組織 上可能未及一般論文清晰﹐ 而且部分句子也因為口語有別 ﹐ 原話照錄 感覺有點累贅﹐ 加上零零星星的別字(可能由於每章非由同一人整理﹐ 有時同一個詞語會出現兩種寫法) ﹐ 算是當中一點小遺憾。
要了解侯孝賢和他的電影﹐ 《 侯孝賢電影講座》是頗為全面和總覽性 的專書﹐值得一讀。 當然﹐ 事先最好找來侯導的舊作看看﹐ 以免一頭 霧水。 侯導的電影大部分都已推出影碟﹐ 即使沒有香港版﹐ 也可托 人代購台灣版。 唯一可惜的是﹐ 不論港版或台版﹐ 影碟的水準大部分 都是一般﹐ 畫質的殘缺尤其教人痛心﹐ 希望電影公司能夠在稍後重新 修復推出﹐ 以滿足影迷需要﹐ 也為這些重要的華語電影留下紀錄。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