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10 月08 日
巨星救市? by Kantorates
影圈如何團結? by 晨曦

巨星救市?

成龍和劉德華一向支持香港電影﹐ 近日先後發表救市 言論﹐ 並呼籲行內人身體力行。 無疑﹐ 兩人的立意是 好的﹐ 可惜言論本身太過即興﹐ 適逢兩人剛剛又有新 片上映﹐ 所以這樣的發言給人的感覺便似是為自己的 電影宣傳多於真正為影業出謀對策了。

說回今次的呼籲﹐ 有趣的是﹐ 兩人言論雖然不同﹐ 但 概念相似﹐ 都是希望拍攝大製作來救市。 可是﹐這是否 真的是可行的辦法? 雖然近年香港影市持續低迷﹐ 但不 是沒有大製作。 例如《 少林足球》﹑《 無間道》﹑《 功夫》 等都勁收數千萬。 可是﹐ 影市有沒有因為這幾部片的賣 座而復甦? 明顯地﹐ 答案是否定的。 以最近兩年為例﹐ 去 年尾的《 功夫》賺到開巷﹐ 但今年港片年產量不升反跌﹐ 極有可能繼去年後再創新低。 從此可以看出﹐ 拍攝千萬大 製作不是救市良方﹐ 這種頭痛醫頭﹑ 腳痛醫痛的做法﹐ 只能作為暫時止痛之用﹐ 長遠影響力實在有限。

一個成熟的影業﹐ 不可能只靠大製作支撐市場﹐ 而是應 該能夠做到百花齊放。 所以﹐ 現在香港電影業可以考慮 去做的﹐ 是著力開發中小型成本的電影。 由於這類電影 成本不會太高﹐ 電影人或可作更多富創意的嘗試﹐ 在題 材和拍攝手法上下工夫。 例如曾志偉和劉德華為新晉導 演投資開戲的做法﹐ 便值得鼓勵。 不過執行上最好循序漸 進﹐ 切忌急功近利﹐ 一鋪晒冷(像《 阿嫂》一樣﹐一鋪清袋...) ﹐ 那便再難找到投資者冒險了。

另外﹐ 新的港產片應保留香港的地道風味和特色﹐ 把陣地 搬回香港﹐ 把目標觀眾鎖定於本地人﹐ 不應再為刻意遷就內 地市場而輕本地觀眾﹐ 弄至兩面不討好的窘境。 如果電影 人想染指內地市場﹐ 那便回內地去拍片吧﹐ 把香港電影還給 香港人﹐ 不要再搞兩頭不到岸的中港合拍片了。

最後當然就是一直都強調的教育工作了。 這不單是指對於 觀眾的教育﹐ 而且更包括了對行內人的心態矯正﹐ 不要再 沉迷於不切實際的幻想之中﹐ 而是能夠做到實事求事﹐ 把 目光放遠一點﹐ 謀求長期發展。

Kantorates

影圈如何團結?

這星期的影圈可真熱鬧,成龍、劉德華、梁朝偉、杜琪峰等影圈猛人,都先後登上娛樂頭條發言, 為的只是一個題目:「香港電影如何復甦?」何苦?這個題目又不是第一次討論,只是剛好所發言 的都是圈中猛人,所以才造成這麼大的一個題目。

其實看著這些你說我、我罵你的是非,真的深感無奈。成龍大哥的言論,是真心話還是用作宣傳則 不清楚,但更可笑是劉德華的附和,其實從言語間聽得出是說笑而已,只是這個「笑話」有人笑不 出,所以才會出現杜琪峰導演的炮轟。筆者則覺得杜大導的言論,其實真的有點過火,雖則說的都 是事實,但又不用真的動真氣這麼激動。不過劉德華之後的回應,則令人感無奈,指之前說的是「童 言」為搏見報,其實真的對自己的言論有點不負責任,加上以劉德華今時今日的地位,何須再「搏見報」?

但說回要令影圈復甦,「劇本」與「明星」同樣重要,難道找五位影帝一起就萬事足?《阿嫂》都有六 位影帝,又如何?成績是「有目共睹」的!若能有明星作號召力去吸引觀眾注意,當然更要有好的劇本 才製造口碑,這才能吸引觀眾源源不絕的入場,《無間道》就是最佳例證。但一部電影又何以推動整個 市場?香港的電影人最重要定位正確,從今次眾人的言論,看得出大家目標仍未一致,「團結」是困難的, 但希望大家以後專心拍好戲,不要為錢再拍一些即食影片,時至今年仍然有一些為票房而棄質素的影 片,實在是令人擔心!

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