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周記 - 為何《哪吒之魔童鬧海》香港上映特慢?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5年02月22日
2025年02月22日
為何《哪吒之魔童鬧海》香港上映特慢? by Kantorates
《哪吒之魔童鬧海》大破中國票房紀錄,在美國上映也受到關注,然而香港卻是姍姍來遲,直至今個周末才大規模首映,比起其他幾部國產賀歲片遲得多,究竟是什麼原因?
關於《哪吒之魔童鬧海》在香港映期較晚的問題,網絡流傳不少消息,其一就是發行權之爭。意思就是多間電影公司都要追逐在港發行權,結果最後由東方影業、洲立影片、銀都機構和英皇電影,破天荒聯手發行。這樣的說法未知真假,但不免是有點事後孔明的解釋。以其他幾部國產賀歲片的發行情況看來,有關電影的發行處理,不是應該一早進行嗎?怎會一拖再拖,直至賀歲檔進入尾聲,才傳出爭端?
觀乎第一集《哪吒之魔童降世》當年在香港上映的票房表現,便會覺得所謂的發行權之爭,是不太可能在事前出現,而更多的是第二集票房狂收,成為現象級電影後,才發生的「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處境。國產片在香港向來缺乏觀眾,大部分年輕人對國產出品都是慣性抗拒,多部國產票房大賣之作,在香港上映都票房慘淡,包括第一集《哪吒之魔童降世》,國內狂收50億元人民幣,在香港上映卻僅收二十多萬元港紙(網上數據,如有誤請指正),加上這個系列的台前幕後,均無港人熟悉的名字,題材也乏話題,年青一輩對中國歷史或文化欠缺興趣和認識,在這樣的條件下,電影發行公司事前願意冒險嗎?
網上流傳香港映期較晚的另一原因,是電影審批、發行工作等需時,但正如上述,有關電影的發行洽談,不可能在上映前一、兩個星期才進行,如果真是如此,為何《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和《唐探1900》,沒有出現同樣問題?這兩部電影的香港發行宣傳,早於電影上映前一、兩個月已經進行,並未見如《哪吒之魔童鬧海》般倉促行事。再者,西片發行可能還要把宣傳物料英翻中,討論中文片名等,花費不少時間,但國產片沒有這樣的障礙,宣傳資料本來就是中文,頂多花一秒鐘把文檔由簡轉繁,要更切合本地觀眾需要,可能也要花一點時間做一些本地口語化的宣傳標語,甚至把字幕廣東話化(但目前沒粵語配音),但以香港人辦事的高超效率,應該也不用花太多時間吧?
說到底,估計應是香港發行商,本來並無打算引入《哪吒之魔童鬧海》,或者以為如一般情況,等到稍後小朋友假期的檔期,才會考慮,但想不到電影票房大破特破,不但成為現象級的電影,更幾乎推升至政治層面,成為國家軟實力輸出的代表,因而才會臨急抱佛腳,趕忙安排首映。
話說《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熱潮,真的不容忽視。在美國三藩市灣區多間主流戲院首映,場次非常多,而且更包括巨幕版,查看訂位情況,假日多場都是坐滿,或觀眾過半以上,非比尋常,比去年底《破.地獄》在美上映更熱烈。雖知美國地大脈博戲院多,和香港不太一樣,就算荷里活超級大片,亟少能夠全院滿座,《哪吒之魔童鬧海》場次不少但仍能保持高入座率,甚為難得。
《哪吒之魔童鬧海》在香港票房如何,暫時難以預測,不過觀乎網上討論,已有不少兩極化聲音,看來電影以外的討論浪潮,可能會比電影本身受到的關注更多。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