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11 月21 日
原始的錄影機剪接法 by Kantorates

原始的錄影機剪接法

正如上周所言,最近正在整理以前的老舊錄影帶,除了家庭生活的錄像外,還發現了一些自家剪接的MV。這些MV片段由不同電影的經 典鏡頭組成,音樂不是流行曲,就是古典樂章,現在看來沒什麼特別之處,畢竟在Youtube等視頻網站,已有無數這樣的自家製作MV被 上載。不過對於當年還在念書的我,卻甚具意義,因為這不但是我初次接觸剪接的工作,而且所有的MV僅是靠一部電視機、兩台家用VHS錄 影機(後來也用上VCD播放機)和簡單的音響組合製作而成。

聽聞最近一部港產片,有情節講到戲中人用錄影機剪接影片,在當今世代眼中,這可能是匪夷所思的事,但正如我在文首所言,在十多年前, 對於很多愛好影象製作的年青人,這可是電影製作常見的學習過程之一。

忘記了當時為什麼忽發奇想,去利用錄影機做剪接,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發覺不是很困難的事。一般電視機、錄影機或VCD播放機都有 輸出輸入的連接口,只要弄清線路,接駁妥檔,便能進行剪接。

現代人使用電腦剪接,運作過程簡單方便,只要把片段存入電腦,便可利用剪接軟件隨意組合,而且還能配合加上特效、音樂等,即使沒有 專業知識,也能很順利地製作出符合一般審美標準的影片。相對來說,當年的錄影機剪接技術,局限便不少。由於剪接模式為線性工序,即 嵌入片段必須按照完成品的順序進行,所以剪接人員在工作開始前,已經要把每一個需要的鏡頭和其順序都定好,否則剪接到中途要改, 便非常麻煩;然後必須把所有存有片段的錄影帶排列好,按順序把片段剪輯翻錄。如果需要的片段在同一盒錄影帶的前後不同段落,那在剪 接前更要先紀錄錄影帶的時間碼,以便能在剪接時快速搜畫到需要的鏡頭。

至於說到背景音樂的加插,還需要另外把錄影機轉駁到音響組合,在完成剪接後,按照需要把音樂再錄一次。由於不能同步進行,剪接人員 往往只能靠經驗去估計畫面和音樂的配合程度,細緻調整不容易。

當然,我敘述的工序,僅是來自自己以往的經驗,使用的都是家用器材,難和專業級數的線性剪接相比。然而即便到今天重看這些作品,還是 不免有一點點的感動,驚訝於自己那時候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毅力和恒心,翻箱倒籠地尋找自己喜愛的電影片段,再左駁右駁地剪來剪去, 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尤其當時並無網絡視頻網站,剪接完成的作品,多半只能和三五朋友分享,或者頂多作為學校課堂習作獻醜,並無 任何特別效益可言。

然而如此,相對於現今短片泛濫,影像都不值錢的年代,當時剪接的片段,每個鏡頭均得來不易,即使沒有效益,這些粗糙的作品還是特別教 人珍惜和愛護。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