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04 月26 日
新導演的兩大通病 by Kantorates
最近看畢由三位亞洲演員吳鎮宇、 鄭雨盛和張震執導的短片 合集作品《 三生》 後, 第一個衝進腦袋的感想, 就是懂演戲未 必知道怎樣講故事。 對於新導演, 能夠完 好地講完 一個故 事, 原來不是理所當然。
或許我不應該對三位德高望重的著名演員太苛刻, 畢竟導演 並非他們的主修專業, 尤其近年觀看不少短片(現在都稱為「 微電影」) , 真正能夠簡單平實的完成敘事任務的例子, 可謂 屈指可數。 而這許許多多新導演的通病都是大同小異, 可歸 納為兩大類別談之: 第一, 過分賣弄風格而忽略最基本的敘 事者(上述三位就 是例子) ; 第二, 被電視劇集荼毒太深, 沒能 分清電視和電影的分別者。
第一 類別的新導演, 一般都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 觀影或閱 讀經驗豐富, 心中躊躇滿志而信心十足, 幻想自己是電影大 師, 許是不出手, 否則必定是巨匠手筆, 必然以震驚世人為目 標。 他們不明白搞劇情片最基本還在敘事, 基礎是能把一個故 事完整講完。 在他們眼中, 故事不能直說, 必須遮遮掩掩、 虛 實交錯, 把所有想得出的技巧融合其中, 否 則單純的線性敘 事 , 只怕人家以為自己不懂蒙太奇為何物; 單純的用簡單直 白的鏡頭敘事, 人家會以為自己不懂攝影角度的千變萬化。 可是他們沒有意識到, 無止境的在技術圈中打轉, 竟讓自己雲 遊太虛迷失其中, 忘記最根本的敘事任務。 結果拍攝出來的作 品和觀眾相處於完全不同的空間, 落得孤芳自賞的窘境, 急著 想找別人認同, 人家卻愈走愈遠 。
第二類型的新導演, 沒有多少思想深度,看電影不多, 閱讀更少, 可能自小被電視劇的奶粉養大, 奉電視劇集的製作模式為聖經, 對於電視劇以外的敘事風格不敢踰越。 或者說, 除了電視劇的 說 故 事 方 法 外 , 他 們 沒 想 過 電 影的可能性, 不 知道電影美學、 不熟悉蒙太奇賦予電影敘事的力量、 沒察覺配樂 和聲效對敘事的補助能力, 所以他們只管模仿電視劇的做法。 或 許他們的心本來就不在電影, 只是希望能夠把想講的故事, 以最 無創作力的方式呈現。
上述兩種類型的新導演, 好像就是兩個走向極端的例子。 第一種 類的愛風格而輕敘事, 沒能讓人看的明白, 第二種類則只管敘事 而忽略創意, 沒能讓人看的過癮。 然而有趣的是, 這些極端的例 子, 卻是新導演群的主流, 可能佔據了所有新導演的八成以上。
其實作為觀眾, 我們的要求不多, 也不過分, 能夠刺激思維最好, 否則的話, 單純的讓人投入看完一個故事, 已能感到很滿足。 不 過可惜的是, 放眼所見, 當代新導演群之中, 能 夠 鬆 容 地 兼顧兩者, 好好顧及敘事之餘不忘建立起個人風格的導演, 實在 少之又少。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