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02 月22 日
電影魔法師 by Kantorates

電影魔法師

剪接對電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少著名導演都曾說過, 他們的電影是在剪接桌 上被拯救過來, 意指拍攝時出現種種問題, 或是拍攝效果不理想, 甚至是沒有拍 到想要的片段, 但就是藉著剪接和重組的工夫化腐朽為神奇, 把逐小逐小的片段 輯錄成章, 完成電 影。

雖然剪接非常重要, 不過就如編劇一樣, 他們受到觀眾的注目程度卻不高。 正當 近年愈來愈多人表達出對編劇的尊重, 剪接師卻還是只能躲在幕後的小角落默默 耕耘, 讓導演和演員享受著電影成功帶來的榮耀和掌聲。

華語電影界具實力的資深攝影師不少, 但一般觀眾數得出名字的相信不多。 即便 是資深影迷, 要一下子為兩岸三地最傑出的剪接師著書立說, 肯定不是容易的事。 最近看到台灣著名剪接大師陳博文的自傳, 立時產生興趣。

題為《 電影魔法師: 陳博文的剪輯世界》 的著作, 雖說是自傳, 其實是由影展策 劃人游惠貞主筆。 不過內容還是主要圍繞陳博文的前半生經歷, 所以說這是一部 人物小傳也沒有錯誤。 說到陳博文, 熟悉台灣電影的觀眾應該不會太陌生。 自八 十年代成名以來, 他一直埋首剪接工作, 不論大片小片、 名導新進, 甚至是紀錄 片的後製名單, 都能夠看到他的名字。 不過說到他最讓人好奇的地方, 就是身兼 台灣兩大名導楊德昌和朱延平的御用剪接師頭銜。

楊德昌和朱延平, 正好就是台灣電影界雅俗的兩個極端對立面, 拿香港影壇來說, 好比王家衛和王晶。 如果說張叔平願意替王晶的喜劇剪接, 肯定是天方夜譚, 不 過陳博文就是有能耐在兩名風格南轅北轍的導演之間瀟灑游走, 而且深得兩名導 的信任。 可能陳博文也明白這是讀者最感興趣的部分, 他在書中花費最多時間敘 述的, 也就是和楊、 朱兩人相知交往的經歷, 當中提供了不少讓人意想不到的內 容, 例如素來以長鏡頭和慢節奏為人熟知的楊德昌, 看中陳博文竟然是因為喜愛 他擅長剪接快節奏的工夫; 而陳博文曾撮合楊德昌和朱延平合作, 一個拒絕從俗, 一個堅持市場主導, 兩人竟然一見如故, 話題不絕, 也是讓包括陳博文自己在 內, 所有人都始料不及。

書中另一個比較富賣點的環節, 當然就是由陳博文分享多年的剪接心得和獨門秘 技。 可惜這也是全書比較讓人失望的地方。 未知是否 作者游惠貞本人並非製作出 身, 或者是訪談技巧問題, 書中對陳 博文談及剪接技巧的內容, 或者是複述, 都 來得很表面。 或者這樣的安排對於一般讀者及初入門者比較易看, 但相對來說, 對 於真正的電影迷和有剪接經驗的人, 顯然是「 到喉唔到肺」 , 情況就像隔靴搔癢, 走馬看花, 無 法滿足要求。 從陳博文的一些訪談對話可見, 他的剪接技巧變化萬千, 值得後輩學習的地方不少,而 他也不 是吝 嗇賜教的人, 然而書中描寫往往點到即止, 沒能讓讀者一窺全? 豹, 實在可惜。

陳博文是有趣的人物, 尤其當你發現《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 一一》 和《 刺陵》 、 《 功夫灌籃》 居然是由同一個人擔任剪接, 而他的參與不僅是單純的執行者, 便 不免會對他的故事產生興趣。 或許《 電影魔法師: 陳博文的剪輯世界》 並未真的好 好地把他畢生功力歸納成一部秘笈, 但作為一部人物傳記, 也是一部不錯的小品。 而且陳博文也成功地透過這部自傳發放一個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但卻忽略了的重要 信息, 就是闡明剪接師並非單純只是一個執行導演想法的技匠, 而是能夠很大程 度參與創作 過程, 和導演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品的重要合作者。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