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8 月26 日
罷看港片行動? by Kantorates
音樂電影? by 晨曦
最受歡迎獎 by Ryan
最近電影公司自資控告上下載港產片的網民﹐ 一時 惹起話題。 不少網友對此表示反感﹐ 認為電影公司 做法過份激烈﹐ 於是發起罷看港片行動﹐ 當中更夾 雜了不少偏激的言論﹐ 非置港產片於死地不可似的。
我認為部份網民的態度的確太過偏激了。 無疑電影 公司的一些言論可能略帶挑釁性﹐ 但他們的做法 沒有錯。 商業電影始終是一盤生意。 作為商人﹐ 當 然會盡最大努力保護自己的利益。 至於非法上下載 電影的網民﹐ 他們盜取和發放別人的商品後﹐ 還要 惡人先告狀﹐ 是怎樣也難以講得通的。
至於網民的罷看港片行動﹐ 我覺得是太衝動了。 看 他們的口號之一 ﹐ 多半是說港片質素差﹐ 拍得不好看﹐ 所以罷看。 無疑﹐ 觀乎近年的港產片﹐ 劣貨的確甚 多﹐ 單是我最近看過的﹐ 便有多部慘不忍睹之作﹐ 可是﹐ 這是否代表了所有的港片都不可取? 環顧影 壇﹐ 我們可以發現﹐ 其實還是有不少對電影充滿熱 誠的人在拍戲﹐ 他們的戲或許不是部部精品﹐ 但至 少都能顯示出拍攝者的誠意﹐ 值得觀眾的尊重。 如 果因為盲目的杯葛行動而忽略了這些製作﹐ 不是很 可惜﹐ 也對這群努力改善港片形像的電影人不公平 嗎?
再講﹐ 說港片不好看的指控﹐ 也很荒唐。 好片難求﹐ 每年電影出產無數﹐ 必定有高有低﹐ 怎能要求每部電 影皆是經典? 如果每一部都必定非常好看﹐ 那每年 金像獎的最佳電影便不如好像歌壇一樣的太公分豬 肉一樣﹐ 一頒十多二十部好了。 所以﹐ 就我個人而言﹐ 一部電影是否值得支持﹐ 應該是看拍攝者的誠意﹐ 以 及製作質素(不一定泛指劇情或演員演技﹐ 其他如拍攝 技術或者配樂﹑ 攝影等都可逐一分拆分析) ﹐ 而不是單 單由其成本或好看與否決定。 至於怎樣才能斷定拍攝誠意﹐ 那 便需要電影人和觀眾的相互配合。 電影人方面﹐ 應該 多主動接觸觀眾﹐ 例如編導演等幕後人員可嘗試多出 席可和觀眾互動交流的放映活動或研討會﹐ 分享創作 感受﹐ 增加電影拍攝的透明度﹔ 演員則多花時間在磨練 演技上﹐ 減少夜蒲等﹔ 觀眾則應溫故自新﹐ 增強獨立思 考能力﹐ 不要人云亦云。
現在香港社會的惡性鬥爭風氣濃烈﹐ 人際間的戾氣頗 重﹐ 解決問題不易。 但若大家都能退一步從對方的角度 想想﹐ 相信很多紛爭其實都不是想像中複雜難解。 記得《 風雲雄霸天下》 的一句對白: 「 勢不可去盡﹐ 話 不好說盡﹐ 否則緣份勢必早盡」 ﹐ 說得很對。 不論是電 影人或者網民﹐ 或許都應該平心靜氣地坐下來想一想﹐ 慢慢思索前路。
Kantorates
究竟什麼是「音樂電影」?若在片中穿插歌曲的,多數會稱之為歌舞片。而「音樂電影」向來都是唱片 界的手法,因為很多時歌手推出唱片之時,為達到造勢的宣傳效果,唱片公司都會不惜工本拍一部迷你 電影,當中穿插大量該歌手的歌曲,主要希望以影片中的故事,令觀眾對歌曲加深印象。
最近,新片《戀愛初歌》擺明車馬以「音樂電影」姿態登場,更成功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這種音樂電影 向來都是隨唱片附送VCD的形式給觀眾欣賞,又或是自行發行影碟,早前黎明的《一個故事》,以及近期的 梁洛施《雪.再見》及古巨基《愛得太遲》都是同樣拍攝了近一小時的音樂電影,跟唱片同期推出大收宣傳 之效。
《戀愛初歌》登上大銀幕上映,並非為一個歌手度身訂造,而是整間唱片公司的大型「廣告」,效果好看與 否?相信觀眾心裡也有分數。其實這間公司早前拍攝《獨家試愛》,已嘗試加入大量歌曲,但《獨家試愛》 的劇本比《戀愛初歌》紮實,也比《戀愛初歌》沒這麼強烈硬銷,效果沒這麼突兀。
其實電影中加插歌曲,這並不是稀有的事,而向來電影中出現的歌曲,不少都能吸引觀眾注意,並得到觀眾的 喜愛。但這種音樂電影,在九十分鐘內,超過三分二的時間都有歌曲伴著。
最大的問題是,當這類影片能成功取得不俗票房,証明有一定觀眾是喜歡這種電影手法﹐ 這是否代表觀眾的口 味變了?還是純粹戲中主角的人氣所至?相信這也待時間証明,若觀眾真的喜歡這類電影,除了會令各大導演頭痕 之外,電影公司也需重新再研究觀眾的口味。
據知,最近除了這間唱片公司外,另一間由黎明任老闆的唱片公司,亦開拍了一部音樂電影,而黎明更親任導演, 率領大軍到紐約取景。而這部影片同樣會在大銀幕跟觀眾見面,暫時據知會是十一月的時候上映,這又會否是那些 全公司「哂冷」的硬銷電影?還是怎樣的一個局面?且拭目以待吧!
晨曦
我補充一下晨曦之前說的金紫荊「最受歡迎獎」之金馬部份。的確,2004年以前,金馬的最受歡迎電影獎,是把入圍 片開放看過的觀眾票選,觀眾必須在選票上蓋滿入圍電影的章,才可以投下。但其實,很多朋友為了投選票,或者拿贈 品(全看完才有),都是a看前兩部,b看後兩部..
去年開始,金馬把最受歡迎獎改成所有入圍華語片,取消選票制,改成從票數(畢竟有的片觀眾很少)、分數(一至 五分)來算(不曉得詳細算法)。結果變得更慘更詭異。去年的得主《愛面子》怎麼來的?就是因為女主角楊雅慧出席 現場q&a,一直鼓吹大家給滿分。事實上有看過金馬的人都知道,每次只要有導演或演員親臨現場,台灣觀眾往往都 會很「捧場」,或者說太善良,「自動加分」...!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我自己想太多。
R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