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3 月18 日
公眾人物 by Kantorates
當電影院不放電影時... by 晨曦
近年香港的娛樂雜誌真的愈來愈猖狂﹐ 好像最近幾個月 便先後有側田和黎明被偷拍﹐ 成為封面人物。 由於藝人 要靠傳媒保持聲勢﹐ 往往敢怒不敢言﹐ 間接坐大了傳媒 的歪風。 不管這些報道的出現是否有什麼陰謀論﹐ 實在很難明白 為什麼時下的社會風氣會淪落如此?
以這類新聞取材的傳媒一般都會以被攝目標為公眾人物﹑ 觀眾有知情權等籍口﹐把他們的為所欲為合理化。這樣的 解釋初看好像冠冕唐皇﹐ 但想深一層的話﹐ 大家可能會 開始疑惑﹐ 是否公眾人物就不能保留私隱? 無疑演藝 工作者是需要面對公眾﹐ 但這不竟只是一份工作﹐ 就算 再勤力和專注工作的人﹐ 也應該獲得休息的機會吧? 將 心比心﹐ 你一天工作了20 小時﹐ 正當你想利用餘下的4 個 小時休息一下﹐ 你的老板卻突然急召你回公司工作﹐ 或者 突然一個不速之客到訪﹐ 把你剩餘的一點點私人時間也奪 去﹐ 你也不好受吧? 再者﹐ 這不是一兩天的特殊情況﹐ 而是 每天都是如此﹐這種苦況﹐ 又怎能是一句「 食得咸魚抵得渴」 就能抵消?
公眾人物和你一樣﹐ 和我一樣﹐ 和雜誌記者一樣﹐ 都是人一 個 ﹐ 也要休息﹐ 也要有私人空間。 為什麼大家做事前不能先從 對方的角度想想? 可惜這樣簡單的道理﹐ 知道的人卻不多﹐ 實行的人更是少之有少。
Kantorates
電影院從來都是播放電影的地方,直到VCD、DVD的全面普及化,以及盜版光碟、 網上非法下載的猖獗,令入戲院看電影的觀眾越來越少。受害的除了電影工作者外, 還有戲院本身!
香港電影業萎縮,電影人未有工開的時候,怕且還能到內地拍國產片,也能轉拍電 視及廣告。而戲院..由昔日港產片主導,到港片、西片平均,再到現在平均每星 期港片對西片的比例變到1:5,情況令人擔心。加上不是每部西片都有好票房,那 戲院的收入也逐年遞減,戲院慢慢轉型似乎成了不能改變的事實。
這星期香港一條大型院線,宣布旗下兩間戲院將變成數碼戲院,引進4K數碼戲院科技, 提供最高清晰度及栩栩如生的畫面,但播放的卻是演唱會或足球賽事。
此舉對觀眾似乎是很新鮮的新科技,但對電影業似乎潑了更大盆冷水,市場、觀眾都 慢慢離棄香港電影的時候,連戲院商也開始轉型不播電影,這是何等的殘酷?
若影片拍了出來,不止沒人看,更是沒人放,那..拍出來干嗎?若今次這院線的實 驗成功,相信不少戲院也會跟隨,那到時的影市還會怎樣?放長雙眼看..五十年後 還有戲院放電影的嗎?
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