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2 月04 日
獨立電影的創意問題 by Kantorates

獨立電影的創意問題

近年隨著數碼攝錄機的普及﹐ 很多人投身獨立電影的行列﹐ 拍攝各類型的長片﹑ 短片﹑ 劇情片﹑ 紀錄片﹑ 實驗片等。 當中不乏一鳴驚人的作品﹐ 但說到真正意義上的創作﹐ 其 實不多。

說到電影的創意﹐ 很多人都會偏向專注於技術上的範疇。 例 如怎樣把一個鏡頭表達得富美感﹑ 有型格﹐ 或者說怎樣把影 像剪輯得變化萬千﹑ 標奇立異﹑ 總之都是要朝著前無古人的技 術領域進發。 我認為這種思維其實是不全面的。 不畏然以上所 說的都是「 創意」 的一部份﹐ 但如果說這就是其全部﹐ 那未免 貶低了電影創作的可能性。 一部電影拍得再漂亮﹐ 再多變化﹐ 如果沒有創作人在背後以一套獨特的創作理念支撐﹐ 那這部 電影永遠只停留在一個製作得很精緻但沒有靈魂的工藝品階段﹐ 而不能跳升至更高一層的一個藝術境界。

商業電影要處處顧及觀眾口味﹐ 很多界線不能踰越﹐ 這是無 可奈何的事。 相反﹐ 獨立電影的可貴之處﹐ 就是在於創作人 能夠在處理其影片時獲得更大的自由度﹐ 切實地拍出貫徹自 己創作意念的電影﹐ 而這也正是一個電影創作人展示其內涵 和視野的最佳機會。 依此而論﹐ 我對於目前香港甚至美國的 獨立電影發展(當指低成本的小型製作) ﹐ 基本上是感到頗為 失望的。 這些製作很多都因為受到荷里活思維的影響﹐ 刻意 地向觀眾靠攏(例如說經常怕觀眾看不明白這裡﹐ 看不明白 那裡﹐ 或者怕這樣做不太合情理﹐ 那樣做又不能顯示自己的 專業能力) ﹐而不是從文本角度考量問題﹐ 結果拍出了不倫不 類的作品 。 看過很多這類長片和短片﹐ 無可否應製作真的很 精良﹐ 鏡頭運用特別零厲﹐ 剪接也異常流暢﹐ 變化多端的﹐ 充滿專業水準﹐ 十分惹人喜愛﹐ 可是﹐ 卻總難以感受到拍攝者 本身的思想﹐ 總覺得這些只是「 二手」 的創作﹐拍攝思維尤其 混亂不堪﹐ 一切都是這麼空洞和欠缺內涵。

技巧永遠會有過時的一天﹐ 好像說現在流行MV 式剪接﹐ 但十 年後﹑ 二十年後﹐ 或者這會變成非常老土的拍攝手法。 同樣地﹐ 觀眾的口味也是歷久常新。 今天覺得好看﹐ 明天可能會是無 聊。 相對來說﹐ 一部的電影之所以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 不是 因為它能討好觀眾﹐ 也不是因為它的技術處理得多麼精良﹐ 而是在 於拍攝者對其作品賦與的內涵和深度。 舉個例來看﹐ 我們今 天看胡金銓的武俠片﹐ 或許會覺得其拍攝手法有點過時﹐ 武 打場面也不夠刺激﹐ 但這些都無損其價值。 因為我們從他的 影片中﹐ 可以看出一個導演的藝術修為和視野。 他的每一個藝術考 量﹐ 不論是鏡頭﹑ 剪接﹑ 武打﹑ 服裝﹑ 場景等﹐ 都包含了一 個創作人獨特而統一的思想和創作理念。 他的作品中所展示 的中國原素和思想哲學﹐ 是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的。

或許就是這一個原因﹐ 有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一些表面看 似平平無奇﹐ 甚至是又悶又長的電影﹐ 能夠在國際影展上 大放異彩。 他們不清楚﹐ 電影之所以能夠被稱為藝術﹐ 不 是單單因為其表面的浮華外殼﹐ 而是在於其歷久常新的文本質 素﹔ 他們也不知道﹐ 電影的創意﹐ 原來可以很遼闊﹐ 而不是 想像中那麼狹窄的!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