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1 月14 日
破舊立新在今天 by Kantorates
聖誕票房結算 by 晨曦
我常常覺得﹐ 不論是觀眾或電影人﹐ 大家都應該擴闊一下 眼光﹐ 多接受不同形式的電影。
一部電影為什麼一定要沿用「 Beginning -> Middle -> Climax -> Resolve 」這個指定的起承轉合模式? 為什麼鏡頭一定要跟著 人物走? 為什麼傷心的場面一定要配上傷心的配樂? 為什麼 畫面一定要配合聲音? 為什麼角色一定要透過對話溝通? 為 什麼一部戲一定要被一條主線劇情帶動? 為什麼環境的重要 性永遠不及人物? 這些「 為什麼」和 「 金科定律」 ﹐ 其實都不是牢不可破的﹐ 關鍵 在於電影人和觀眾的心態。 電影除了是娛樂﹐ 也是一門藝術。 電影不應只有一種拍法﹐ 尤其當世界影壇都已經被荷里活赤 化﹐ 而恰巧荷里活的創作力亦逐漸衰竭之際﹐ 便更有利於新 型式﹑ 新概念的開發。
先不談更為天馬行空﹐ 比較另類的新潮實驗(Avant Garde) 電影﹐ 單是劇情 片﹐ 其實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處理。 舉一個例﹐ 去年 侯孝賢一部《 珈琲時光》﹐ 便不知讓多少觀眾看得莫名其 妙﹐ 在電影節時更有不少人中途離場。 觀眾有這種想法﹐ 是因為他們被傳統觀念綁死了﹐ 認為電影一定要有一個起 承轉合的架構﹐ 才是正路。 結果當影片的劇情發展不如他 們的期望﹐ 便感到困惑不已﹐ 接而產生抗拒。 他們不會有 意識地去問自己﹐ 為什麼電影不能這樣拍? 其實這種情 況對於被荷里活模式的電影養大的觀眾(包含香港的主流 觀眾群) ﹐ 是十分普遍的。 記得以前曾經把類似《 珈》的 電影借給朋友欣賞﹐ 可大部份不是半看半睡﹐ 便是把影碟 擱置一旁﹐ 不與理會。 看到這種情況﹐ 感到特別痛心。 無疑傳統是值得保留和尊重﹐ 但亦不應因而放棄嘗試新事物 的機會。 如果每一個人都保持固步自封的心態﹐ 對於電影 未來的多元發展﹐ 是非常不利的。
要改善這個情況﹐ 觀眾固然應該學會抱著開放的態度接 受新事物﹐ 電影人亦應該溫故知新﹐ 勇於嘗試。 如果說 商業片有商業片的規則﹐ 那麼就由獨立製作開始做起吧。 如果連獨立電影都不能承受這個風險﹐ 那便由短片做起。 創意這回事﹐ 從來都不一定要和成本掛勾的。 只要有心 去做﹐ 以香港電影人的聰明和靈活﹐ 便肯定能夠創出一 番新局面﹐ 或許不久將來更能牽起新一幕的香港電影新 浪潮呢!
來吧﹐ 大家就由現在開始努力﹐ 去爭取另一次的電影革命!
Kantorates
一月已踏入月中,那十二月的猛片也是時候退下火線,現時仍留在票房三甲的只剩下 《情義我心知》,其餘的中西猛片都慢慢步下來,亦是時候為十二月票房作個結算。
聖誕檔期終歸屬於西片的天下,《哈利波特IV火盃的考驗》得到4500萬的票房,短 短一個月便成為全年賣座之冠,亦成為四集《哈利波特》中,在香港最賣座的一集。 而《KING KONG》亦得到3700萬票房成績,實屬非常理想。而第三位是《四眼雞丁》, 收得1500萬票房成績。
反觀華語片則在弱風中進行內戰,相信大家能查看筆者早幾星期一篇周記,預測聖誕四 大華語片票房,當時有朋友看過問我:「你何以覺得《情義我心知》能擊敗眾鉅製登上 第二位?」而對方覺得這一定不可能,因為香港觀眾愛看特技、看明星,《情義》的明 星不多,只有兩位主角,投資成本更遠低於另外三部作品。但現在不用解釋了,事實放 在眼前,第一位的是收得1400萬的《如果.愛》,第二位是《情義我心知》,第三位是 《情癲大聖》,兩者各自有800多萬票房,最後亦相信是損失最慘重的是只得500萬的《無 極》。
《情義我心知》賽前一直未備受重視,不論傳媒、戲院商都視之為冷門,現在異軍突起, 成功衝上第二位,亦不是沒跡可尋。首先是檔期問題,《情義》在12月29日才上映,是 錯失了聖誕假期的收入,但優勝在之後的檔期沒有強手,對比同期幾部華語片的口碑都偏 向負面時,《情義》口碑甚好亦是留住觀眾的主因,加上之前傳媒極力吹捧的「黎明扮智 障」亦成觀眾興趣,故在沒有太大不利元素下,成功擊退幾部華語鉅製。
以聖誕檔期的成績作為借鑑,港片需要翻身仍是困難,而06年的港片數量再創新低相信也 是事實,看看06年開始至現在已經月中,仍未見有港片上映,首部港片已經是一月尾賀歲 檔,相比去年一月首周已有港片上映,情況看來更為不堪。不過不希望再對港片潑冷水了, 總之希望香港電影人爭氣吧!
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