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10 月15 日
演唱會vs. 睇戲 by 晨曦
電影的互動與交流 by Kantorates

演唱會vs. 睇戲

很多人說現在少人入戲院睇戲,其中一個原因是娛樂活動太多,相信演唱會都算 是其中一樣。近年其實有不少演唱會都長開長有,好像前輩級的許冠傑、徐小鳳, 開完十場又十場,場場爆滿!而新一代的古巨基、Twins、容祖兒的演唱會亦賣個 滿堂紅。有時會想以香港人的生活模式,香港人的工作繁忙,OT不絕,今日不知 明日事,但也能為一場演唱會,在個多月前排隊買門票,加上演唱會門票比戲票 貴出幾倍,究竟為什麼人們會喜愛看演唱會多於睇戲?

在剛過去的星期,筆者到紅館看了一個天王級的演唱會,終於發現到一樣東西,是 電影永遠不能滿足觀眾的,相信亦是演唱會的吸引力!筆者剛看這場演唱會,演出 精彩豐富,萬多個座位亦全場滿座,要找一個「吉位」也沒有。看著現場觀眾的投 入程度,全晚此起彼落的尖叫歡呼,深深明白演唱會的最大吸引力就是「Live」!Live 可解作「現場」的意思,發現「現場」真的很重要,觀眾喜歡「看明星」多於一切 是鐵一般的事實,故此演唱會比電影優勝的首先就是一個明星,實實在在的站在你面 前,儘管坐得較遠的觀眾都看不清楚,但怎也是一個實實在在、有血有肉的一個人, 並不再是銀幕上的那個觸摸不到的影像。故此明星魅力就成為「現場」的最大賣點, 可能簡單的一個揮手,甚至觀眾跟台上的偶像有一秒的眼神交流,這已經令觀眾高聲 尖叫。萬多觀眾都不斷揮手,爭取台上的表演者看到台下的自己,這種現場的刺激感, 是電影永遠不能帶給觀眾的。

晨曦

電影的互動與交流

適逢近日電影圈中議論紛紛﹐ 救市之聲不斷﹐ 我雖 然不算什麼圈中人﹐ 但也借此機會附庸風雅一番﹐ 發表一些不著邊際的看法。

觀乎目前影壇﹐ 需要的東西真的很多﹐ 但我想現在 比較缺乏的﹐ 是和觀眾的交流。 例如說到劇本創作 ﹐ 既然電影人的目的是取悅觀眾﹐ 可不設立一個 公開的素材招募行動﹐ 讓一些充滿想像力的觀眾建 議電影的故事題材? 與期把黑社會的內鬨故事翻炒 再翻炒﹐ 或者重復一些白痴的「 歡樂今宵」 鬧劇﹐ 為什麼不問一問觀眾究竟想看什麼? 當然﹐ 觀眾的 意見未必全部都富有參考價值﹐ 但集思廣益始終不 是壞事﹐ 總好過一味閉門造車﹐ 浪費時間和金錢拍 一些沒有人喜歡看的電影。

事實上﹐ 香港電影和觀眾的交流一向也不多﹐ 電影人 出席研討會等只屬少數﹐ 就是極為方便的互聯網﹐ 也 鮮有被好好利用。 近年很多港片都設有官方網站﹐ 但 一般都是單向的資訊性為主﹐ 很少提供一些互動空間﹐ 例如嘉賓聊天室﹑ 觀眾討論區等。 電影公司錯失了接 觸觀眾的機會﹐ 和觀眾產生了距離﹐ 自然難以理解他 們的需要和口味。

電影和觀眾的關係﹐ 不應只是單向性的「 買賣」 。 香 港電影現在不能贏得民心﹐ 原因很多﹐ 但比較受到大家 忽視的﹐ 可能就是「 互動和交流」這一環節!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