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1日
選舉題材的影視作品 by Kantorates
今年美國總統大選特別熱鬧,除了因為兩名候選人話題多,吸引觀眾眼球之外,社交網絡興起, 論政平台大開,也是刺激討論氣氛的原因。
雖然美國被視為當代民主選舉的先驅者和典範(是否認同見仁見智),但值得留意的是,以選舉 為題材的經典電影其實並不太多,記憶所及,特別讓人想起的為數十年前的舊片《Manchurian Candidate》,該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在千禧年後也曾被翻拍,深受荷李活電影人喜愛。然而嚴 格來說,影片劇情說的是一個國際性的政治陰謀,和總統大選扯不上太直接的關係。
動筆前特別在網絡上搜尋一下,看了一些美國人評選的十大、十五大和選舉有關的經典電影名單, 發覺真正被定義為影史佳作的作品不多,即便是和政治選舉拈上一點關係,也甚少觸及總統大選。 這些電影不是以政治人物的一些醜聞借題發揮,就是如傳記一樣集中描寫一名政客的成長經歷,以 選戰為主題的作品,可謂鳳毛麟角。電視方面反而更多政治劇,例如年前大受歡迎的《House of Cards》、《The West Wing》等,都有觸及選舉的故事。
荷李活電影人並非政治冷感,每次選舉來臨,藝人都不吝於發表政見,或者表達對候選人的支持。以 今屆大選為例,希拉莉便獲得多位荷李活明星背書支持,例如向來熱衷政治的佐治古尼,影后梅麗史 翠普、歌星Lady Gaga 、Katy Perry等,均曾在公開場合或社交網絡上力挺希拉莉。至於爭議性 較大的特朗普,也不乏名人聲援,不過有趣的是,好幾位支持者,本身也是亟具爭議性的人物,例如早 前公開自己為愛滋病帶菌者的男星查理辛、籃球界壞孩子洛文、去年曾拍港片的拳王泰臣和最近陷入 性醜聞的前摔角界名宿荷根等。
為什麼荷李活少拍選戰片(或者說把這題材拍得好看),作為外人難以理解,若參照香港電影界情況, 不過就是商業考慮。回歸前禁忌題材少,如張堅庭的政治喜劇便頗受歡迎。過去十多年礙於國情關係, 政治片不能打入內地市場,沒有商業出路,自難興起。不過絕處未必不能逢生,這些年來還是有不少本 地電影人透過指桑罵槐的方式,把政治觀點隱藏於作品中,例如十年前的《黑社會》系列,或者是最近 的《選老頂》等,均借黑幫票選話事人的故事,諷刺香港的選舉生態。電視界的情況也是不遑多讓,政 治劇並不多見,年前香港電視開拍劇集《選戰》,可算為本地政治題材影視作品填補了一點空缺。
不過說到處理政治題材的坦率,港片還是不及荷李活。香港電影人拍政治人物,多半只能改名換姓,通 常不敢觸碰真人真事。然而反觀荷李活,卻較少顧忌。當然花巨資買版權是一回事,但敢於拍攝具爭 議性的當代人事,也需要不少勇氣。例如2008年前美國總統小布殊還未卸任,已有傳記電影《W》上映,先 不提主角人物,片中不少配角都是現實世界中的政界要人,稍有差池後果可大可小,可見編導的藝高人 膽大。值得一提,多年前南韓電影界也曾以真實政治人物為主題拍片《The President’s Last Bang》, 講述前總統朴正熙遇刺案,該片被朴的後人告上法庭,部分片段一度被刪剪,最後電影雖能上映,但電影公 司卻被判向原訴人賠償。
今屆美國總統大選娛樂性豐富,即便不拍劇情片,每日看電視新聞已充滿話題。未知稍後有沒有電影人會 從中取得靈感,開拍以此為題材的作品呢?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