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04 月30 日
用炭火煮水— — 泡茶喫 by 火神紀
談創作自由和法律規管 by Kantorates

用炭火煮水——泡茶喫

時間:2011-04-07;辛卯兔年壬辰三月壬辰初五淩晨。
  地點地點:家裏的客廳。
  道具道具:手工炭爐、煤炭、手工鐵筷、池遠錫銅銚、道爾頓過濾缸、麥飯石原礦、鋁制普洱刀、2010年001批大 益黃金歲月熟餅、紫砂茶盤、宜興老泥手拉壺、酒精、打火機、竹扇、花梨木茶道六君子和港版忠告軟包Marlboro…… 再加被激怒的鬱結心情。
  事情事情:點火;煮水;泡茶喫;寫字;拍照;遐思。

第一次自己點起一個炭火爐煮水泡茶喝,那種感覺跟喝別的爐火煮出來的水所泡的茶,或者喝別人用同樣的炭火爐煮開了水 泡給我們喝的茶,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記得以前在舅父的茶葉店裏有一幅書法,裏面有一句寫“紅紅炭火清清水”,而至 少在這次起火泡茶之前,這個句子僅僅只是一句不那麼生動、也不怎麼形象的陳述句;僅此而已,雖說儘管淺顯通俗,但是 因為完全不給人予想像的的欲望,所以似乎也就讀過則過,完全不曾想像過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與意境。

當一個隻存在于書法作品裏的意境被完全地投射到了生活,當一個隻存在於夢境裏的事物突然被實現於真實的生活裏來的時 候——一切,竟然如是優雅而讓人感覺幸福。

我用過酒精爐煮水泡茶喝。它的火焰是藍色藍色的,藍得純粹而不夾雜其他;它的火焰倒也惹人喜愛,但是因為那種顏色 更趨於冷色調,所以它的火焰倒不怎麼引人遐思了。夏天,用酒精爐來煮水倒不錯,光是那個火焰的色調,多少能帶給我們 些許冰涼之感;但假如是在冬夜,單獨一個人泡茶喝,對著那種顏色的火焰,或多或少總會有些寂寥的落寞與哀怨。

當然,就口感而言,酒精爐子煮出來的水還是比較好的;雖說它還只是那麼一小撮火焰,但是它卻能燃燒出驚人的熱量來。 它的火焰勻稱而悠長,所煮出來的水在口感上比起炭爐來稍有些粗糲,但比起其他的爐子來,它卻顯得細膩綿長。水的口感 決定了茶湯的口感,這一點是勿須質疑的;而相比較而言,酒精爐子方便、快捷並且環保,如果不是那些死命追求茶湯口 感的人們,酒精爐子其實是現代家居裏的老茶客們的不二之選。

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泡茶的時候大部分時候我是用煤氣爐子煮水的。在我看來,煤氣爐子又不如酒精爐子了,它更中庸 ——它煮出來的水口感很燥很重,不但沒能濾去茶葉本身的不足,甚至是激發這些不足的因素。它的火焰幾乎是沒有什麼 特點的,因為它出來的火焰跟煤氣罐裏所裝的瓦斯品質戚戚相關,所以,在煤氣爐上——我見過青出於藍的火焰,像酒精 爐子一樣的藍色火焰,更見過紅色的火焰……它可以在這數種色調中間變幻出千萬種顏色來。總之,它的火焰其實是我們 最無法控制的,除非我們能有一套裝置,先過煤氣罐裏的瓦斯先過濾一次,先控制住了瓦斯的品質,然後我們才有可能來 控制火焰的品質。這就讓這種爐子增加了許多不可操作性,進而讓我們的茶葉以及茶湯增加了許多變數,對於一個熱衷於 泡茶的人來說,這樣的爐子可謂是下下之選了。

當然,如果我們沒有條件用炭爐,也沒有條件用酒精爐,我們會選擇煤氣爐;畢竟,明火煮水泡出來的茶口感終歸還是 比電爐或者電磁爐好上許多。控制木炭的品質、控制酒精的品質以至於控制火焰的品質,顯然要比控制瓦斯瓶裏的瓦斯 品質來得更簡單易行,更具務有可操作性。

我還用過加熱管的電爐,加熱板的電爐——這二者的區別在於加熱管是直接泡在水裏對水進行加熱的,而加熱板則不直 接接觸到水,它通過加熱板導熱傳遞給鍋,再由鍋直接加熱水,最後達到將水煮開的效果。相比較而言,此二者煮開的 水用以泡茶,用板加熱的水口感要明顯好于用管加熱。另外,近年來用得最多的除了煤氣爐之外,可能要算現如今橫行 于大江南北的電磁爐了,它的特點在於方便,極簡易快捷,但是它煮開的水口感極糙,基本上不適於泡茶。但是因為現 代生活節奏很快,人來人往的特多,所以用它煮水泡茶可能是現代家居的不二選擇;用它煮水,一大壺水不用幾分鐘就 能煮得大翻大滾,可謂是居家必備的待客良爐。

前面說到的爐子都是明火爐,而這三種則都屬於電爐,電磁爐也許還要從電爐裏再分出來——用明火煮開的水則有比用 電爐來得更好;口感最差的要算電磁爐和加熱管的電爐。所以,稍有講究的茶客必不喜歡此三種爐。它們可以熬湯,煮 飯,炒菜,獨獨用來泡茶極不適合。也許,是因為我對於湯飯菜方面的講究遠沒有對茶來得那麼精細,所以才覺得這些 爐子用在那些方面沒有任何問題。對於美食有研究的同好們可以直接上磚板,我虛心受教。

回顧一下我的泡茶歷程,我可以得到這樣的總結——如果沒有條件用炭爐,我會選擇酒精爐;如果沒有條件用酒精爐, 我會選擇煤氣爐;如果連煤氣爐也用不上,我則會選用加熱板的電爐;退之,加熱管的電爐;最後退無可退,則只有用 電磁爐。

現在,我的煮水器是炭爐、絞子炭和銅銚;往後的嘗試目標是炭爐、龍眼炭和銅銚;再下一個組合是炭爐、欖核炭和銅 銚,終極的目標組合則是炭爐、欖核炭加砂銚。傳說中這樣的組合煮開的水已經帶有淡淡的甜氣,再用它泡開的茶則是 只見傳說不曾親嘗;每個人都在說極好,卻沒有人親身經歷後言傳身教。

有點扯得遠了,回到這次的話題上來。因為是第一次用炭爐泡茶,加之又印象深刻,所以撰此文,以完整紀錄此次 經過,以便將來比較。

首先是點火,這已經頗費了一些周折。先點燃火引,然後加炭,之後是用扇子一陣猛煽;可是不知道是因為火引太少不 足以引燃火炭,還是因為我煽風的方式不對,總之一大陣濃煙之後,火引成燼,而炭木未燃;不管我怎麼煽風,爐子完 全不見動靜徹底地熄滅了。於是我明白,原來光是點火這東東也是同樣需要考究功夫的,必有什麼小竅門是我還沒有掌握的。

把沒點燃的木炭取出,又重新放進了火引,再把木炭放在火引上堆砌好;在沒有掌握好如何起火之前,我決定先在這堆 東東上面澆點現成有的酒精。把這個布排好的炭爐抱到院子裏,再從下面點火,只見酒精特有的那種藍色火焰沖天, 再拿出爐子一陣猛煽——果不其然,不一小會爐子裏的所有木炭全都燃起了。原來,這才是傳說中的“紅紅炭火”……

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把爐子抱回到客廳的茶几上,用前陣子剛入手的池老師的手工銅銚,盛上過濾過並且泡過了 麥飯石的水,將銅銚架在爐子上,只等水開。洗淨了我的紫砂壺,用六斤同學送我的鋁普洱刀撬開了陳青了三年後又陳 了差不多一年的大益黃金歲月熟餅,不多久,我就喝上了一泡濃郁醇香的普洱茶湯。

好,真好。紅的炭火紅得誘人,豔麗而妖嬈,通透而嬌媚;整個銅銚底下全面積受熱,銚裏的水受熱均勻,煮開來的 水口感特別馴滑飽滿,綿密而醇厚。加上黃金歲月所獨有的韻味,今夜的這泡茶著實讓人回味無窮。不同的煮水器所 煮開的水同樣來泡黃金歲月熟餅,不認是口感還是味道,如果細細去品味,會發現其中存在著巨大的迥異。

此前我也曾喝過炭火爐煮水泡的茶,好喝是不用質疑的;但是也許是因為所泡的茶葉並非我所熟知的茶葉,加上非自 己親手操作,所以感知遠沒有今天晚上如此強烈。點起一個炭火爐子,架上自己心愛的水銚,往銚里加上每天都在喝 的水,再泡上自己喝過了無數次的茶葉,再細細啜飲——從中我發現了許多用其他煮水器沒能將其泡出來的韻味來。 的確如此,如果不是自己所熟知的茶品以有水源,如果不是自己親手操作,我們其實無從對比;只有自己親手泡一道 平時我們常常在喝的茶品,之後我們才能知道此茶與彼茶的區別。同一個茶品,原來竟可以如此變化,變到直至我們幾 乎認不出它原來的模樣。

我迷戀這不可物方的紅色焰火,我迷戀這點通透的紅色帶給我些許的暖意,我迷戀這些火焰所鍛燒出來的這些水飽滿 而綿蜜的口感,我更迷戀這些水所泡出來的茶湯那種不失本色卻更醇綿的味道……這種感覺,是如此漫妙而無法用文字 描繪的。正如我之前所說的,如果不用炭火爐煮過開水泡過茶湯,我永遠也不會去想像那句“紅紅炭火”究竟是怎樣 的一種顏色,更不會知道這會是如何的一種感覺。

所以,寫到這裏,我突然感覺——原來文字是如此一種蒼白而無力的表達。我只想說——親愛的,讓我們一起點起炭 爐,架起水銚,用紅紅的炭火和清清的流水,泡一杯最醇香的清茶,我們一起喫茶去。

火神紀

談創作自由和法律規管

最近在三藩市看到一宗新聞﹐ 有電影公司在唐人街拍戲﹐ 雖然已申請批文獲准 ﹐ 但拍 攝期間和當地商戶及居民發生糾紛﹐電影公司被指阻礙交通﹑ 態度傲慢等多條罪狀﹐ 結果勞動市府人員介入﹐ 雙方目前還在談判﹐ 據稱商戶方面更要求金錢賠償。

拍電影從來都是費時失事的工作﹐ 尤其在事事講求制度規範的美國﹐ 之所以每一部電 影的成本都如天文數字高昂﹐ 正在於每一環節都要求確保合法性﹐ 而要達到標準﹐ 沒 有一大筆金錢開路是不能成事。

以上述的情況為例﹐ 如果要在公眾地方開鏡﹐ 必須向當地政府的有關部門申請批文﹐ 一般每天最低收費數千至數萬元計﹐ 還不計上保險和法律顧問等所有費用。 正式拍攝 時﹐所有入鏡的演員﹐ 包括過鏡的群眾﹐ 必須為有薪的特約演員 ﹐ 即便無法聘請足夠 特約演員﹐ 要在現場實拍﹐ 劇組也必須徵得每一個臨時路人的簽字同意﹐至於是否付 費則另行商議。 像香港電影以往在街頭實景﹐ 途人圍觀照拍無誤的情況(例如當年林 嶺東經典《 龍虎風雲》一場鬧市追逐的半偷拍﹐ 在美國電影中便是天方夜譚)﹐ 便沒有 可能發生。

大部分民眾都有看電影的經驗﹐ 但說到拍電影﹐ 真正了解的不會太多。 所以有時候電 影公司雖然依足所有法律程序﹐ 獲得所有相關批文﹐ 但在拍攝途中﹐ 也可能會惹來受 影響民眾的非議。 例如上述的新聞﹐民眾可能事前獲通知拍電影的消息﹐也作出了相應 的準備﹐ 但在雙方欠缺詳實的事前溝通或配合下﹐ 便很有可能出現事實和期望不符的 情況﹐糾紛自是難免。

美國電影即便是獨立製作﹐ 也動輒花費數百萬美元﹐ 道理就在於此。 除非是一些超低 成本﹐ 幾乎由導演或一群朋友自行集資﹐ 不用理會投資者壓力﹑ 也無懼發行問題的個人 製作﹐ 否則一般電影﹐ 包括獨立製作﹐ 都犯不著在法律程序上冒險踩鋼線進行偷拍或無 牌拍攝的行為﹐ 零可在每個環節都真金白銀的付費﹐ 確保電影拍成後不會惹上麻煩﹐ 阻 礙發行。

正因如此﹐ 美國電影很少出現一些真正能反映美國人真實生活 的作品。 所謂真實生活﹐ 即好像近十多年中國第六﹑ 七代導演的電影﹐ 把鏡頭聚焦在官方包裝以外的民眾生態 ﹐ 讓大眾看到不加修飾的人性和社會風貌。 美國稍有規模的獨立電影﹐儘管是所謂的低成 本製作﹐ 除非是紀錄片﹐ 否則都是或多或少經過電影美化和修飾(包括電影中出現的路人 ﹑ 環境等) 的作品﹐都是人工重構而非反映一種真實社會面貌﹐ 例如我近年看過的一些亞美裔導演的 影片﹐ 幾乎無一不是按照主流標準製作﹐ 根本沒有多少部能夠不加修飾的反映真實的美 國亞美裔人士的生活。 礙於上述的種種法律原因﹐ 他們不敢也不會把鏡頭放在未加修飾 的街道﹐ 或者捕捉沒有包裝的民眾面孔。 嚴密的法規雖然保障了大家的權利﹐ 但另一方 面也扼殺了創作的自由﹐ 拍這害怕被提告﹐ 拍那也怕觸犯條例﹐ 什麼都拍又沒錢﹐ 結果 能拍的東西愈來愈少﹐ 能看到的真實也愈來愈模糊。

美國荷李活之所以被稱作夢工場﹐ 正在於其電影工業一直是在製造夢一般的世界。 可惜 這種取向令到本來可作為社會文化指標的電影﹐ 和現實背道而馳﹐ 愈走愈遠。 現在看中 國電影﹐ 也有同樣趨勢﹐也更讓人懷念當年那些勇敢的直觀現實﹐ 真正讓人感受生活和 人性的好電影。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