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04 月23 日
香港電影金像獎馬後炮 by Kantorates
第三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曲終人散﹐ 所有獎項塵埃落定﹐ 又是時候馬後炮一番。
回顧上周的預測 ﹐ 共14 個項目(部分沒有作出預測) 猜中的不算太多﹐ 只有最佳男 主角﹑ 最佳女主角﹑ 最佳男配角﹑ 最佳美術指導和最佳動作設計﹐甚至未過半數﹐ 實在不合格。 不過比較驚喜的是﹐ 部分心水之選反而獲獎﹐ 例如最佳編劇的《 志 明與春嬌》彭浩翔﹑ 麥曦茵﹐ 以及最佳亞洲電影的《 告白》﹐ 在這個講求政治正 確的年代﹐ 能夠看到一些非主流的選擇獲勝﹐ 絕對是一件賞心樂事。
事實上。 最佳電影由《 打擂台》獲得﹐ 是很值得香港電影界慶賀的事。 雖然我始 終認為該片的成績不算理想﹐ 如果只求誠意而不計質素去評選最佳電影﹐ 怎樣也 難以說得過去 。 不過放眼入圍名單﹐ 的確以該片最能創意和地道風味兼容。 論地 道特色﹐ 《 線人》其實拍得更精彩豐富﹐ 也更繼承了八十年代以來開創的港產警 匪片特色﹐ 而且導演手法更成熟﹐ 唯一稍有不及的就是新意。
說到新意﹐ 《 打擂台》的特點是既新且舊。 影片雖由年青導演執導﹐ 但刻意走懷舊 路線(如十多年前《 92 黑玫瑰對黑玫瑰》) ﹐ 新與舊的crossover 頗有火花。 影片幕前陣 容雖然有新有老﹐ 但始終以老一輩為主﹐ 容易引起日漸老化的香港電影人的共鳴。 尤其金像獎評委主要由業界人士組成﹐ 而當中大多年資不淺﹐ 《 打擂台》能夠表達 出對以往港產片美好時代的緬懷和崇敬之情﹐ 難怪深受業界喜愛。
至於最佳男﹑ 女主角﹐ 都是意料之內。 論實力﹐ 周潤發﹑ 梁家輝﹑ 張學友和張家輝 都比謝霆鋒優勝﹐ 尤其和他同片較技的張家輝﹐ 內斂的演出收放自如﹐ 表現不輸年 前的《 証人》﹐只是去年已出盡鋒 頭﹐在評審眼中﹐ 在情在理很難再下一城。 其他競 技者如周潤發和張學友﹐ 實力強橫唯入圍影片本身未獲太大認同﹐ 早知機會不大﹐ 《 李小龍》的梁家輝配角當主角﹐ 更有湊合之嫌﹐ 在扣減法的原則下﹐ 其實謝霆鋒 的勝算是早能確定﹔ 至於女主角﹐很多人質疑劉嘉玲只是以年資取勝﹐ 這種論調不 算過分。 傳媒在賽前的不停報道﹐ 難免對評審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劉嘉玲從中獲 利不會讓人感到奇怪。 今年五個提名﹐ 備受冷落的《 月滿軒尼詩》和《 維多利亞壹號》 早可剔除﹐ 唯一可威脅劉的只有《 分手說愛你》表現不俗的薛凱琪和《 志明與春嬌》的 楊千嬅。 不過薛凱琪實在未成氣候﹐ 在影圈也未算盡得人心(難和當年的張柏芝和林 嘉欣比較) 。 說來說去﹐ 女主角之爭其實只有資歷最深的劉嘉玲和奮鬥多年的楊千嬅﹐ 估計劉嘉玲獲勝﹐ 也是些微票數之差。
其他獎項方面﹐ 較意外的是最佳女配角﹐ 表現脫胎換骨的朱咪咪未能突圍﹐ 實在可惜﹐ 也再次讓人猜疑﹐ 《 月滿軒尼詩》是否真的完全不合評審口味(在最佳新導演一項也離 奇慘敗) ? 另外﹐ 《 安非他命 》的彭冠期失落最佳新演員﹐ 也讓人嘩然。 五個提名中﹐ 明顯以彭冠期的表現最一枝獨秀﹐其他如陳奐仁﹑ 杜宇航等﹐ 不論演技或發揮均欠奉﹐ 唯一次選只有《 全城熱戀熱辣辣》的井柏然﹐ 所以陳奐仁爆大冷取勝﹐ 真可算是全晚最 讓人意外的獎項。 同是意外﹐ 最佳亞洲電影由《 告白》奪得﹐擊敗宣傳強勢但不外如是 的《 唐山大地震》﹐ 則是可喜的驚喜。
總括來說﹐ 今屆賽果大致上是以在意料之內﹐ 唯一可惜只有表現最平均的《 線人》頗受 冷落﹐ 部分影片如《 月滿軒尼詩》﹑《 安非他命》等則容或評審口味而受到忽視。 不過 電影鑑賞本來就是很主觀的事情﹐ 而頒獎禮也不過是遊戲一場。 還是老話一句﹐ 只要有 關活動能提供一個觀影指南﹐為觀眾發掘一些好電影﹐ 已是功德圓滿了。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