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8 月08 日
電影節與政治 by Kantorates
今年的澳洲墨爾本電影節鬧出政治風波﹐ 由於選映電影的資助來源以及電影題 材等原因﹐ 惹來歐洲和中國數名導演及電影退出參展的決定﹐ 各界議論紛紛﹐一 時未有定論。
電影人因為政治傾向而退出影展﹐ 不是歷史首見﹐ 即使未有退賽﹐ 以往也常發生 一些名號上的爭議。 例如當年李安攜《 色﹐ 戒》參展威尼斯﹐ 大會起初把電影列 為中國片﹐ 便引起有關方面的不滿﹐ 經過協調後大會才把影片正名為台灣電影﹐ 化解事件。 所以﹐ 電影離不開政治﹐ 電影人因為政治因素選擇參與或不參與電影 節﹐ 是其個人自由。我們可以不認同他的價值觀﹐ 但不應以自己的價值觀去作出 批判。
今次墨爾本電影節是否政治味道太濃﹐ 屬見仁見智。不過換個角度來看﹐ 電影節 和政治﹐ 其實從來都是不可分割的。 參加電影節本來就已經充滿政治學問。 本欄 在以往也曾談過﹐ 有關報名參加電影節的問題﹐ 尤其是世界最大型的電影節﹐ 如 欲入圍﹐ 必須依靠不同的人脈關係和聯繫﹐ 不是常人能夠觸及。 這個角逐入選的 過程﹐ 本身就是一種政治﹐ 不是單單講求藝術。 所以﹐ 有人說文化活動不應扯上 政治﹐ 不免是過份簡單化了社會現實。 除非是一個人辦的影展﹐ 純粹作為自娛自 樂﹐ 否則參與的人愈多﹐ 牽涉上政治因素便無可避免。
事實上﹐ 除了電影外﹐ 政治也滲透了我們生活的每一部分。 不論是日常生活如工 作﹑ 上學﹑ 社交等﹐ 如欲取得成功﹐ 都必須學會「 玩政治」。 所謂「 玩政治」﹐ 本 身是沒有負面意思﹐ 只是一種生存技巧吧了 。 所以﹐ 在工作或學校領域上取得成 功﹐ 而且能夠長遠地維持這種成就的人﹐ 未必是表現最突出﹐ 但肯定是最懂得如 何善用政治手腕的高手。
回到電影節政治風波的題目﹐ 抽離一點來看﹐ 會發覺事件對影展和退賽電影/ 影人﹐ 都有著數。 從影展來看﹐ 爆出這樣的事件﹐ 無疑是最佳的免費宣傳。 以前華人圈 子裡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世界上有一個墨爾本電影節﹐ 但現在卻變得街知巷聞。 大會執意邀請熱比婭赴會﹐ 更可乘機讓影展衝出報章雜誌的電影或文娛版之外﹐ 成為國際新聞焦點﹐ 大大提升其級數﹔ 從退賽影人來說﹐ 墨爾本影展並非康城﹑ 柏林﹐ 參加的電影也非在該影展作世界首映﹐ 錯過了肯定不會太可惜﹐ 也可避免 出席影展期間和富爭議人物狹路相逢的尷尬。 相反﹐ 透過樹立鮮明的政治取向﹐ 可大大增加聲望﹐有利以後的工作﹐ 屬利多於弊。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