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12 月20 日
「 新世代」的定義 by Kantorates

「 新世代」的定義

香港電影發展局日前公布一項名為「 香港電影New Action 」的新 計劃﹐ 招攬33 位新世代導演參加﹐ 希望透過政府的協助﹐ 把新 世代導演及港產片推廣至其他地區。

這樣的計劃對香港電影發展起正面作用﹐ 絕對值得鼓勵﹐ 不過 當局在推行計劃上的準則卻好像不太明確﹐ 尤其是參加導演的 資格問題﹐ 看來欠缺公開且清晰的指引。

首先﹐ 「 新世代」的定義為何﹐ 官方便無明確說法。 我曾到 香港電影發展局的網站查看﹐有關「 香港電影New Action 」計 劃的網站只有數個簡單的頁面﹐ 包括主頁的簡介﹑ 背景﹑ 目的﹑ 任務和最新消息等﹐ 但全部都僅為寥寥數語﹐ 並無詳列計劃 的資料和參加者資格等﹐ 感覺頗為行貨。

細看入選的33 名導演﹐ 便更教人疑惑﹐ 新世代所指何意﹐ 實 在讓人摸不著頭腦。 據有關計劃的一份可供下載的宣傳刊物中﹐ 電 影發展局兩名委員林建岳和王英偉在序言中﹐ 分別以「 新一代 導演 」和「 新晉導演」來形容入選的33 人﹐ 但讓人失笑的是﹐ 入圍者中很多都在影壇打滾逾20 年以上﹐ 當中有些導演更是 早於1989 年已經首次執導﹐ 如果這樣還算新晉導演﹐ 那怎樣 才算是老手?

有趣的是﹐ 該刊物的中間有一個名為「 高手們的話 」的欄目﹐ 由多位被喻為高手的導演分享拍片經驗。 在這批高手中﹐ 部分 人士如陳可辛﹑ 王家衛﹑ 劉偉強等﹐ 首次執導電影的年份﹐ 比起名單上所謂的 「 新晉導演」或「 新一代導演 」還要晚﹐ 讓人感覺奇怪。 究竟當局如何劃分誰為高手﹐ 誰為新導演?

單憑實力(最直接和讓大眾接受的指標就是獲獎項認同) 分類的話﹐ 33 人的名單中﹐ 不少也曾獲香港或外地電影獎項﹐ 作品入圍世界各大電影節的也大有人在﹐再者藝術無分高 低﹐ 很難說我拿多一﹑ 兩個獎項﹐ 便等於是比你「 高手」 一點。 這樣看來﹐ 33 人其實不少也已經屬高手級別 ﹔ 若 不是按照實力的話﹐ 單論票房﹐ 「 高手們的話 」的王家衛﹑ 許鞍華等一向也非票房保證﹐ 反而名單中如葉念深﹑ 趙良 駿等﹐ 近年皆有獲理想票房的電影﹐ 如果單憑票房定英 雄﹐ 又能否說他們是高手呢?

香港電影發展局推動香港電影和導演的用心教人尊敬﹐ 惟 以不明確的方法把導演歸類﹐卻難以讓人接受。 其實當局 或可借鑒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做法﹐ 以比較明確的標準去斷 定參與導演是否符合「 新晉」資格﹔ 讓人數真的不足﹐也 不一定要把所有導演簡單劃分為高手和新世代﹐ 其實可 另立名目﹐ 讓更多不同層面的電影創作人也能參與受惠。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