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是淑女的愛好》: 看得出來為了出圈 所以整體表現的偏於保守
撰文: bio-man | 發布日期: 2025年04月06日

搖滾是淑女的愛好 Rock Is a Lady's Modesty
評分: N/A
年份: 2025
片種: 動畫
導演: 綿田慎也
聲演: 關根明良、島袋美由利、福原綾香
其實我並不懂音樂,一如女主角不懂古典樂一樣,很多所謂「常識」都是硬背的。但我倒是很清楚搖滾所代表的「叛逆」,以及之於演奏者或是聽眾尋求宣洩的意義。
還記得我在當兵時認識的一位交響樂團的大提琴手的朋友(現在還偶有保持聯絡)跟我提過,即便是曲風多變,現在轉型幕後老闆培育新人的周杰倫,其實他的創作還是沒有脫離古典樂理的創作思維。
我不知道大家清不清楚所謂古典樂的發展歷史,誠如我所言,我並不懂音樂發展歷史,但國中音樂老師給我一個很粗淺的認識,那就是在過去中世紀歐洲的音樂發展歷程裡,古典樂終歸也不過是過去等同於現在的流行音樂一般的存在,只是時空背景的差異罷了。
講的更直接一點,只是相較於過去有錢才玩得起的高級賣藝,變成普羅大眾也能有經濟條件可以接觸的事物罷了(當然,還是建立在我那半吊子的音樂認知的前提)。
也因此在觀賞同名漫畫改編的《搖滾是淑女的愛好》(以下簡稱《淑女搖滾》)時,比起透過上流社會溫文儒雅的千金大小姐展現的反差所呈現出來的新鮮感(P.S:故事後面也會描述到有錢大少爺玩搖滾的刻板印象的醜態),其實本質上還是在透過這種校園樂團題材,去提供日本刻在骨子裡的那種營業式禮儀氛圍的壓抑一個宣洩的出口罷了(日本人很有禮貌?那只是「不想翻臉,日後好相見」的給你台階而已),只是剛好這次找到的是更能凸顯出這股壓抑感的身份⋯⋯上流社會的名媛預備軍。
器樂搖滾我接觸的不多,也就最知名的「投機者」而已,但因為長期收藏電影原聲帶的習慣,所以我個人對於器樂類型的音樂作品並沒有接受上的難度(甚至不自覺的就能感受到大約何時進入轉奏「副歌」的那種節奏感),但即便如此,那也是僅限於我熟悉的部分電影配樂作曲家(以及投機者)的作品,還是有很多我不懂的部分。
第一集的《淑女搖滾》鋪陳了女主角的過去與現在,乃至於生活上的妥協與壓抑,並在與另位主角相遇後得以初步找到宣洩出口,卻反而被主角眼中的大小姐數落了自己引以為傲的搖滾精神的詮釋(從作品與人設表現上,主角的演奏確實反而被搶走的「主奏」的風采)。
說不上來作品表現上是好是壞,但能感受到主創團隊在詮釋上沒有掌握好原著漫畫透過線條所展現的那種氣魄(搖滾題材動漫作品,我還是喜歡《NANA》的表現方式,在器樂場面的時候),很可能也只是第一集在測試觀眾接受度,所以選擇了安全牌的方式表現⋯⋯但這對於故事之後將全面進入器樂演奏劇情來說,如果不是為了累積觀眾期待值而刻意淡化的規劃,那單就第一集的表現手法,毫無疑問是失敗的。
我姑且就不用美式死黑題材的《金屬啟示錄》對比了,儘管那是一部刻板印象嘲諷死黑樂迷的作品,但是作品中對於死黑樂的劇情描述的手法,我能感受到該有的氣勢魄力(而且畫風與呈現上還沒有日系作品那麼多透過線條強化衝擊感的做法)。
當然,最重要的是原著裡在器樂劇情呈現的大量髒話與國際手勢,動畫版第一集幾乎是淡化到完全沒有(國際手勢還有,但表現出來真的毫無感覺,儘管只是第一集),你好歹飆髒話的場面也用器樂方式做出消音髒話對白,讓作品從一而終的忠實搖滾的那種反骨感啊⋯⋯
嘛,不過,畢竟還只是第一集,也許就一如原著漫畫呈現的劇情推演方式,隨著劇情發展而流露出該有的那種叛逆感以及宣洩感,也許吧⋯⋯但至少我現在看完第一集的感覺就像是音羽對莉莉紗那樣⋯⋯讓人「濕」不起來啊⋯⋯只能期待後續的後勁能漸漸出來,因為原著精彩,但動畫搞砸的案例,我真的看的夠多了⋯⋯
說到底,當故事選擇了反差感的框架時,反差感的呈現已經是基本本來就該做好的東西,本質上,音樂題材的作品,音樂才是真正的主角⋯⋯這一點來說,《佐賀偶像是傳奇》就真的做的很好。
文: bi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