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高校
Volcano High
評分: 10/10
年份: 2001
片種: 動作
導演: 金泰均
演員: 張赫、 新敏娥、 權相佑 、 許俊豪、金秀路
初次聽到這部片,記憶中好像是因為周杰倫〈雙節棍〉MV的關係, 模模糊糊聽到「這個跟韓國片《火山高校》神似」。但是親眼看到 這部片,是一次漫長的等待,原本已經放棄希望的我,竟然在一次 長途飛行的旅程中,利用飛機上的小螢幕電視,在半夢半醒之間 看完了整部片。第一個感想是,「電影比我想像中的長,然後不斷 重複著某句韓文對白,幾乎快讓我感到厭煩。」
之後又不知道因為什麼理由,我竟然一口咬定這部片是1999年就拍 好的,直到它在台灣推出後,才查清楚原來是2001年的電影。果然 在大銀幕上重看這部片,跟在飛機上看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火山 高校》在一百一十八分鐘洋溢著令人嘆為觀止的想像與青春,熱情喧 鬧到最後一秒,揶揄著武俠、校園、科幻、動作等電影類型,又巧妙 地融為一體。
如果要知道韓國電影,究竟是如何在數年之間,無論是在質、量上, 都取代了香港的地位,我想答案可以從《火山高校》找出來。這部片在 拍攝時,非常清楚地知道要「取悅」哪些人,要「爭取」哪些人進戲 院(而不是在那邊幻想要從錄影帶、有線電視等收入打平製作費用), 又該如何讓進戲院的人得到「震撼」,讓這部片有其無可取代的魅力 (就算史匹堡指揮更多的恐龍也比不上)。
那麼,我們該趁機回過頭去看,韓國電影從一九九七年開始的自救行為。 在政府的鼓勵下,許多財團(包括你所有想的出名號的韓國財團)都大舉 投資影視工業(電影、電視、唱片、電玩等),從那時候開始韓國電影便 產生了變化。有趣的是,他們當時從「模仿」「學習」起家,也就是只要 看到荷里活、香港拍了一部什麼片,韓國人很快就會學起來,也拍一部片 來磨練自己的實力,跨領域的大量學習。這個學習模仿的過程很長,產出 的作品也是參差不齊(他們甚至重拍了韓國版《午夜凶鈴》,呃),當中 又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以至於整個韓國影壇繳了很昂貴的學費,才算摸索 出一條到路。託去年《我的野蠻女友》在港台大賣所賜,這些電影後來都陸 續在香港發行了VCD,所以你可以看到該階段的韓國電影是怎麼個「邊拍邊 學」法,幾乎都是慘不忍睹,不然就是徒具形式,劇本毫無章法可言。
有趣的是,摸索階段結束後,大放光明的韓國電影脫胎換骨,分界點是2001年 (目前為止,幾乎所有轟動的韓片都是這年拍出來的)。這當中的代表作是《我 的野蠻女友》,一齣完全是要爭取觀眾上戲院的電影:劇本取材膾炙人口的網 路小說,故事主人翁與電影消費的年齡層相仿,上映前十數次的市調修改結局。 韓國的電影工業終於知道怎麼「做生意」,又能兼顧讓電影好看。他們非常清 楚,這部片要成功,不是把市場放在同文同種的北韓,也不是在香港台灣,更不 是幻想好萊塢會掏錢買下重拍版權。不,這部片要成功,就必須讓韓國的年輕人 願意進戲院,他們才是這個產品的消費者。此一成功的模式很快就複製下去,接 二連三《我老婆係大佬》顛覆韓國社會「男尊女卑」邏輯的片子紛紛出籠。 他們的覺醒,是從最上游的製片業,到最下游的放映業,共同的體認與努力。
相反地,台灣的導演們竟然還死巴著「台灣電影新浪潮」的豐功偉業不放,三不 五時強調「我們不需要向荷里活看齊,我們不需要發展技術,我們不需要明星」 (最好笑的就是那些根本不是在「新浪潮」時期冒出頭的導演們,竟然也繼承這 套說詞)。把一個原本需要很多人群策群力才能完成的電影藝術,全部簡化成只 有導演個人風格的電影,當然是無法撐起一個所謂的「影視工業」,也就只好販 賣導演自己本人的魅力吸引觀眾,徹底地藝術化。更奇怪的是堅持這種作法、想 法的電影工作者,自然無法靠拍片維持溫飽(更休想吸引投資人掏錢),因此就 紛紛跑去拍「最商業」的廣告片維生!這豈不荒謬!難道短短數十秒的廣告片, 目的不就是在「販賣」某種商品嗎?既然可以拍廣告片,拍個有人看的商業片是 會死啊?!台灣電影的問題,當然不是將這些導演罵到臭頭就可解決的,但這 些人難道未曾從韓國經驗裡頭學到任何教訓嗎:不在乎觀眾看不看電影的創作 者,觀眾也不在乎你!
《火山高校》片中,流露出許多它想要模仿、顛覆的影壇經典(最明顯的就是《廿二 世紀殺人網絡》),把香港武俠片中門派相爭的場景,巧妙地轉換到高中,這招十 分的日本漫畫,乃至於最後主角發功擊退敵人,招式又很《龍珠》。許多人詬病韓 片,就是因為他們喜歡「東抄西學」(《我的野蠻女友》也有兩個片段模仿了《廿二 世紀殺人網絡》與王家衛的《東邪西毒》),跟許多好萊塢自己的《廿》片跟風相 較,《火山高校》的成績卻能讓電影本身凌駕這些批評:因為它儘管淘氣胡鬧,很 清楚地找到了觀眾。
原文詳見這裡。
猛人- 張赫
文: 翁健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