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venly Kings, The

四大天王
Heavenly Kings, The
評分: 8/10
年份: 2006
片種: 紀錄
導演: 吳彥祖
演員: 吳彥祖、 尹子維、 連凱、 陳子聰

(內文有提及劇情, 敬請注意!)

吳彥祖一向醉心電影﹐ 數年前已曾監製兼主演獨立 電影《 妖野迴廊》 ﹐ 今次更首執導演筒﹐ 拍出了這部 頗為脫離香港主流口味的紀錄鬧劇《 四大天王》 。

影片籌備和拍攝多時﹐ 以吳彥祖、 尹子維、 連凱和陳 子聰早成的男子演唱組合Alive 為主題﹐ 講述他們怎 樣由構思到組成隊型﹐ 獲得成功。 全片以紀錄片形式拍 攝﹐ 除了以追蹤鏡頭捕捉他們四人的一舉一動外﹐ 也 請來不少樂壇的歌手及製作人接受訪問﹐ 例如張學友﹐ 黃貫中﹑ 恭碩良﹑ 楊千嬅﹑ 盧巧音﹑ 莫文蔚和前LMF 樂 隊的大飛等﹐ 講述他們對現今唱片業發展的感想。 影片夾雜了真真假假的部份﹐ 成為了近年香港影壇 少見的一部奇葩。

影片雖以紀錄方式拍攝﹐ 但明顯地﹐ 從片初找來谷 祖琳扮fans 受訪一場﹐ 編導已明確給與觀眾一個提 示﹐ 這不是一部真正的紀錄片﹐ 觀眾亦不用抱著過 份認真的態度觀看。 事實上﹐ 除了Alive 舞台演出的 實況及接受訪問的音樂人所談的樂壇發展內容外﹐ 影片大部份的劇情都應該是虛構的﹐ 或者頂多只是 案件重現﹐ 而不是真實紀錄。 這種製作模式﹐ 在香 港很少見﹐ 但在歐美卻不特別新穎﹐ 例如Orson Welles 當年的名作《 F For Fake 》 ﹐ 便把真實和虛構混為一 談﹐ 而且影片的主題更是講述偽術品﹐ 諷刺意味極濃。 這類電影多被稱為Mockumentary ﹐ 我在學時便看過不少﹐ 去年參觀一個學生電影節﹐ 也看過類似作品。 吳彥 祖的這部電影﹐ 或許談不上有很獨特的創意﹐ 但成 功在港牽起觀眾對紀錄片的興趣﹐ 也製造了不少話 題﹐由以假亂真到弄假成真﹐ 頗能反映現今香港娛樂圈 傳統價值觀漸趨扭曲和畸形的生態環境 。

影片早在上畫前已鬧至滿城風雨﹐ 吳彥祖更被各界報 章雜誌口誅筆伐﹐ 一切源於傳媒不甘受騙﹐ 認為吳彥 祖弄虛作假的行徑玩得太過份。 這些指控其實五十步 笑百步﹐ 環顧近年不少傳媒敗類的劣行﹐ 得出這樣的 結果﹐ 不免只是因果循環﹐ 實在不值得大驚小怪。 傳 媒的過激反應﹐ 反而協助了影片宣傳﹐ 也提醒了觀眾 對這個題目的反省﹐ 從而得出了這個因果報應的結論﹐ 可謂自取其辱﹐ 完全正中吳彥祖的下懷﹐ 實在好笑。 其實﹐ 除了反映香港娛樂圈藝人與傳媒互相利用又互相欺騙的畸形歪風 外﹐ 影片的內容並不特別深刻﹐ 受訪音樂人所談的﹐ 例 如使用電腦為不懂唱歌的歌手改聲等﹐ 都是公開的秘密﹐ 不能算是什麼驚天揭秘﹐ 那些盜版指控和公司運作的黑 暗描寫等﹐ 更是蜻蜓點水﹐ 每個部份都輕輕帶過﹐ 本 身欠缺激情和爆炸性。 可是經傳媒一煲﹐ 整部片立時 受到注目﹐ 影片的信息也更容易為觀眾接受。

影片紀實味濃﹐ 但不少場面都顯然「 做戲咁做」 ﹐ 好在眾 人演回自己﹐ 都非常自然。 惟部份吵架場面﹐ 則明顯 太斯文﹐ 露出了破綻﹐ 尤其吳彥祖講中文粗口太過刻意﹐ 也欠缺怒火﹐ 成為敗筆。 客串演出如谷祖琳﹑ 李尚義 和何華超等都很搞笑﹐ 喜劇感不俗。

《 四大天王》看似胡鬧和隨意﹐ 但明顯是經過精心安排的 製作﹐ 編導吳彥祖的誠意可嘉﹐ 為了藝術而膽敢破壞形像 及犧牲與「 米飯班主」傳媒的友好關係的勇氣更是讓人 佩服。 記得兩年前評《 柔道龍虎榜》一文曾提過香港需要 「 勇不可擋」、 「 鬥心爆棚」﹐ 敢於作出不同嘗試的電影人﹐ 看來吳彥祖今次的嘗試﹐ 便完全切合了這個要求。 所以﹐ 影片原本只值7 分﹐ 但外加1 分作為我對編導勇敢嘗試的尊重。

猛人- 吳彥祖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