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7

長江7 號
CJ7
評分: 6/10
年份: 2008
片種: 喜劇
導演: 周星馳
演員: 徐嬌﹑ 周星馳﹑ 林子聰﹑ 張雨綺﹑ 李尚正、 馮勉恆、 黃蕾、 姚文雪、 韓永華

雖然當事人早已事先聲明要大改戲路﹐ 也多番強調退居幕後的決心﹐ 望穿秋水的觀眾﹐ 始終不能改變對導演「 三年磨一劍」的期待。 正因 如此﹐ 作為早已奉周星馳上神臺的香港觀眾﹐ 懷著朝聖的心情入場﹐ 難免對「 真係估你唔到」的《 長江7 號 》感到失望。

自從《 少林足球 》開始﹐ 周星馳開始放眼世界﹐ 也漸漸離香港愈來 愈遠。全片都不在香港取景的《 少林足球 》﹐ 仍然能夠依靠到肉的 對白和處處散發的香港人精神﹐ 讓本地觀眾產生共鳴﹔ 及後走得更 遠的《 功夫 》﹐ 還總算能憑一幕又一幕對舊時代港產動作功夫片的 緬懷﹐ 勾起觀眾的集體回憶﹐ 可是到了遠走寧波開拍﹐ 演員陣容幾 近全面內地化的《 長江7 號 》﹐ 就連剩餘的丁點港產味都煙消霧散。 很疑惑究竟影片還能否算作港產片來看? 看來這個問題就算是導演周 星馳也不敢斷言...

誠然《 長江7 號 》不是拍得差勁的作品﹐ 電腦特技的運用漸趨成熟﹐ 販賣溫情和親情的手段也有板有眼﹐ 心急成仙的周星馳﹐ 更在片中 一再苦心重新演繹以往經典之作的場面(例如小狄的如來神掌﹑ 踢波踢爛 龍門﹑ 爛波鞋等) ﹐ 章顯其自命不凡的成功電影大導自覺性... 可是影 片就是無法讓人投入﹐ 周星馳千萬堆砌的嘔心嚦血之作﹐以賣弄感 情(人情﹑ 親情) 為主﹐ 卻無法展示真情實感﹐ 借用他在《 食神 》的 名句: 「 失敗! 」

不知是否片長太短﹐ 片中兩段最重要的感情﹐ 包括小狄和外星狗﹑ 小狄父子﹐ 都未能有足夠的支節去鋪陳其感情關係。 小狄和外 星狗7 仔從認識之初﹐ 一直都是充滿利益關係﹐編導並未有在當中表現 了人狗深情何在﹐ 相反只看到小狄一再消耗7 仔的利用價值﹔ 小狄父 子的感情也是一樣﹐ 除了一頓重覆又重覆的訓示﹐ 再沒有深度交 流﹐ 感覺空洞單調﹐難怪觀眾無法感受兩段關係的情之所在﹐ 到了 最後的生離死別﹐ 自然難以按照編導的如意算盤﹐ 交出熱淚凝眶的反應。

「 感動」其實是比較抽象的感受﹐ 或許我對於《 長江7 號 》欠缺真情實感 的指控是來得有點主觀兼空泛﹐ 可是其嚴重缺乏的地道氣味﹐ 卻是實實在 在﹐ 人盡皆見的鐵一般事實。 作為周星馳的忠實影迷﹐ 我從來不會介 意他轉型的慾望。 無論他要演悲劇﹐ 要演奸角﹐ 要演藝術片﹐ 我都能 夠接受﹐ 可是﹐ 擺脫了本土文化根源的周星馳﹐ 便真正教人失望了。 正如我以前評說周星馳其他電影說過﹐ 周代表的不僅是無厘頭鬧劇﹐ 而 是一個地道文化的象徵﹐其獨特和可貴之處﹐ 正在於這一個牢不可破的 立足點﹐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其後很多臨摹者﹐ 都只能做到有形而無神﹐ 因為他們都不明白﹐ 周的成功不單在於他的「 好笑」﹐ 而是他所代表的 一種地道文化﹐ 以及這種文化為觀眾帶來的共鳴。 可以說﹐ 一個藝術家 一旦脫離了自己的藝術創作根本﹐ 就等於自斷修為和基業﹐ 這正是周星馳 目前面臨的最大窘境。

我聽見很多人紛紛為周星馳開脫﹐ 好像說《 長江7 號 》是一齣小品﹐ 是一個轉型中的實驗﹐ 周星馳正在朝另一個創作境界進發... 樂觀地看﹐ 我 也很想相信這是一個事實。 如果這真是一個過渡時期的習作﹐ 我是能夠 調整一下我的包容度﹔ 相對來說﹐ 如果這是周星馳拼棄本地觀眾的 一個前奏﹐ 預示他一去不返的決心﹐ 那我會替他擔心﹐ 因為﹐ 他選擇了 一條非常危險和黑暗的綱線之路前進...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