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of May

五月之戀
Love of May
評分: 7/10
年份: 2004
片種: 愛情
導演: 徐小明
演員: 陳柏霖、 劉亦菲、 五月天

從《愛你愛我》、《藍色大門》到《五月之戀》,吉光影業顯然已經為台式青 春偶像劇作出另一番銀幕定義。不只是在畫面質感上的日劇化,不只是角色造 型、布景陳設的偶像夢幻化,吉光在既定的青春題材中挖掘與生活息息相關的 戲劇性高潮,從兩性、成長、到這次藉由跨國界的網路、流行文化來談半世紀 的鄉愁,格局一部比一部深邃。

《五月之戀》是依循此模式而算計超級精準的作品。劇本聰明地利用中、臺的 政治氣候及網路的無遠弗屆來製造有趣的對比,還技巧地把五月天跨越台灣海 峽的偶像魅力安插進故事中,讓身為台灣流行音樂的ICON地位的五月天擔任為 故事穿針引線的重要角色(這部份比《尋找周杰倫》高明),甚至稍稍有戲份 的石頭與弟弟阿磊(陳柏霖)幾場起初我以為只是交代了事的對手戲(原以為 只是要ㄠ出五月天跟阿磊的關係),竟能清淡毫不做作地拍出兄弟情深的感動。 當然不應該遺漏阿磊與瑄瑄兩個角色背景上涇渭分明的差異,把文弱的男生Vs 習武的女生衍生出一股趣味性。

網路、流行音樂、傳統戲曲,在這個劇本中被運用成兩岸三代的情感聯繫工具, 也許有人會覺得刻意,也許有人覺得用五月雪什麼的過份偶像劇,我卻覺得這份 以景傳情用得匠氣卻精彩(阿磊家裡貼封條的設計就很有趣;相約誠品見面那段 則拖得稍久),而台灣電影一直就是少了這麼一個明亮而商業的元素來振奮觀眾。 三義畫室風情、老街鐵道及油桐花落的雪白繽紛,原來可以不只存在於7-11或 烏龍茶等廣告中,而活潑地蘊生成一股直刺人物內心情感的象徵與寄託。

至於京劇「四郎探母」,則藉由大陸孫女的詮釋(她演的是鐵鏡公主呢),傳遞 出已逝台灣爺爺欲走還留的矛盾心境。可惜這部份的餘音繚繞,到了尾聲卻後繼 無力。也許是前三分之一台灣部份拍的鏗鏘有力,導致阿磊跟瑄瑄東北的相遇乏 味多了。三義的油桐,轉化為哈爾濱的漫天大雪,視覺上也許營造出一股地域上 的蒼茫,卻未能如網路、五月天(連一本〈搖滾本事〉都能包藏爺爺對未謀面孫 女的牽掛)這兩個先前被充分運用的元素,成功營造出時間、空間轉換的感受(阿 磊的日記體旁白完全沒發生作用)。而遞交油桐花畫的高潮戲雖是劇情所需,卻 是畫蛇添足的全劇敗筆了。

因飾演《天龍八部》王語嫣而走紅的清麗小佳人劉亦菲,其實表現未如我所預期搶 眼,除了她跟陳柏霖間的化學作用沒能如《藍色大門》的桂綸美精彩,她個人氣質 似乎也不如章子怡濃烈,就跟董潔一樣,要走出國際顯然還有一大段距離。倒是嘟 嘟噥噥彎腰駝背的陳柏霖一貫清新自然(他「好不容易」識破劉亦菲東北身份的那 場戲表現最是精彩)。另外,特別客串的阿亮跟舜子,一口刻意怪腔怪掉的台灣國 語,有人也許覺得好笑,我卻覺得做作不自然;反而阿磊跟瑄瑄互相學對方口音那 段拍得生活化、自然多了。

猛人- 陳柏霖

文: Ryan from 明日報電影評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