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hot's Funeral

大腕
Big Shot's Funeral
評分: 8/10
年份: 2001
片種: 喜劇
導演: 馮小剛
演員: 葛優﹐ 關芝琳、當奴修打蘭、英達、保羅馬祖斯基

馮小剛導演絕對是一個爭議性頗高的人物。去年(2010年)的金馬獎揭曉後,馮小剛隨即發言為 妻子徐帆未得獎一事抱不平,還被指為暗諷金馬獎存在黑幕,敢言、不怕得罪人的個性一覽無 遺。此外,馮小剛的電影也常被批商業氣息過重、置入性行銷太明顯。但是,從票房數字來看,不 可否認觀眾對於這樣的電影其實接受度頗高,也讓馮小剛被譽為「中國最具商業價值的導演」。 對於這些評論,馮小剛到也從未否認,甚至樂於操弄商業於電影之中,2002年的賀歲片《大腕》即 為一例。

「大腕」一詞,興起於中國,如今已成為一般通用語,意指有名氣、有實力、頂尖的人。電影中,首 要的大腕指的是到北京拍攝關於末代皇帝電影的國際名導泰勒(Donald Sutherland飾),除了他之 外,從泰勒葬禮招商競標的熱烈情況,到葬禮上幾乎無孔不入的廣告置入,可以看出中國在經濟 高度發展下,各行各業皆產生了不少的大腕企業家。不僅如此,參與這部電影的人之中也有許多 的大腕,導演馮小剛不說用,其他像是主演的葛優、關之琳和來自加拿大的演技派男星唐納‧蘇德 蘭(Donald Sutherland)等人也是一時之選,演唱電影主題曲〈白痴〉的王菲更是數一數二的女歌手。 由此可見,馮小剛不但在戲裡說大腕,戲外也偏愛起用大腕明星。

採用大腕明星的喜好,說明馮小剛期望藉由他們的名氣為電影引來更多的目光,甚至能在票房上 取得好成績。當然,馮小剛的商業操作不僅於此,大量置入於電影中的廣告亦是他經常運用的手 段之一。有趣的是,即便惹來批評,馮小剛也從不避諱自己的商業行為,甚至乾脆在《大腕》中大 肆玩弄商業手段。

《大腕》的故事很簡單:到北京拍攝電影的導演泰勒結識負責紀錄導演拍攝工作的攝影師尤優(葛優 飾),不幸的是,創作遇到瓶頸的泰勒在此同時也病倒,昏迷前他交待尤優為他舉辦一場「喜劇葬 禮」,尤優便臨危受命和友人路易王(英達飾)開始著手進行葬禮的準備工作。所謂的「喜劇葬禮」, 其實指的就是中國人的喜喪,消極的泰勒在聽聞這個極有正面意義的詞彙後,十分喜歡,才會決定 要尤優為他辦一場「喜劇葬禮」。於是,考量到泰勒的要求,以及現實層面的經費問題,尤優和路易 王便將葬禮辦得像大型聯歡晚會一般熱鬧。理應莊嚴肅穆的葬禮,加入喜劇和商業元素之後,雖然 顯得荒謬怪誕,但也造就一番黑色幽默。

到底過度商業化是好是壞?其實馮小剛在電影中沒有明確表達立場。從為假人模特兒穿戴廣告商 品的段落來看,馮小剛確實成功製造出商業化的怪象:身著短袖運動服和短褲;一隻腳穿運動鞋, 一隻腳穿皮鞋;臉上的墨鏡單邊的鏡片取了下來,只為了配戴隱形眼鏡;嘴上鋸了個縫,塞進茶包; 半邊頭髮灑上白灰代表頭皮屑,另一半則做為去屑洗髮精展現的效果。如此不倫不類的荒謬裝扮成 了泰勒的喪服,看了令人不禁發噱;刻意強化商業痕跡的手法,也間接呈現出對過度商業化的反諷。 另一方面,馮小剛根本還是商業化的擁護者。擔任迎賓的女人們整齊劃一說著:「請節哀,下輩子做 女人挺好。」到了電影結束,屏幕跑出工作人員和贊助商等資料時,赫然發現「做女人挺好」這一句廣 告詞也出現在某一贊助商的商標中。由此看來,與其說馮小剛藉由《大腕》嘲諷商業化,我倒認為他是 高明地「玩弄」商業。馮小剛不讓商業廣告凌駕於他的電影之上,也沒有拒商業資金於千里之外,反而 擁抱商業,將之化為電影創作的一個元素。

在一篇報導中,馮小剛曾直言將廣告植入電影是必須的,因為音像和電視版權收入不高,廣告成了 唯一的收入來源。《大腕》的主角尤優即反映出此困境。尤優承諾接下葬禮的籌辦時,並不曉得泰勒 方面沒有資金可以提供,直到開始進行,友人路易王向他要錢時才察覺,因此廣告招商成為唯一的 資金來源。當然,電影中呈現出的是刻意加強商業手痕的結果,才會讓會場地面、牆上、禮車等被廣 告張貼得五顏六色。馮小剛曾表示,能將電影與廣告融合到天衣無縫也是靠導演的功力,顯然尤優的 功力遠遠不及馮小剛。

過度商業化,甚至商業化到掩蓋電影內容、模糊導演的想法,必定會使觀眾感到厭惡。然而,對我來 說,馮小剛的電影不單單只有商業而已,最具可看性的其實是幽默風趣、針砭時事的對白。這些台詞 往往發人深省,但在商業喜劇的包裝下,大為減少濃厚的說教意味,讓人在哈哈大笑的同時也能獲 得些什麼,不至於像多數的好萊塢商業喜劇流於空洞乏味。

文: 張冠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