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ng, The

Ring, The

評分: 7/10
年份: 2002
片種: 恐怖
導演: Gore Verbinski 戈爾維冰斯基
演員: Naomi Watts 娜奧美韻絲, Martin Henderson 馬田亨達遜, David Dorfman 大衛杜夫文

值得一看的改篇作品

由鈴木光司原著, 中田秀夫拍成電影版的《 午夜凶鈴》 終於被改篇成為美國版推出。 就筆者記憶所及, 已經很久沒有一齣亞洲電影被改篇為美國版後能引起這麼大的迴 響了, 以往的就只有由《 七俠四義》 改篇的《 七俠蕩寇誌》 和《 用心棒》 改篇的 《 獨行俠》 較為人注目。 從一個角度看, 改篇電影獲得成功是好事, 但對於亞洲 電影工作者, 長遠來說, 其實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 這留待下文續談。

此片劇情和日本電影版一樣, 編導保留了九成故事內容, 對於看過日本版的朋友 應該不會陌生。 事實上, 對於像筆者一樣看過多個《 凶鈴》 版本( 包括電影版第一 集、 續集、 外傳、 前傳、 電視版) 的觀眾來說, 看此片時實在不會感到太投入, 因為一切的轉折和驚嚇位都盡在意料之內。 猶幸日本版在亞洲推出時間已經相隔 已久, 加上版本太多令人花多眼亂, 像筆者般也忘記了部分情節, 看此片自當有 重拾舊歡的緬懷感覺。 此片劇情最大改動的是, 貞子一家( 美版名字為Morgan 家族) 不再是超能力者, 而是改為比較普通的配種練馬師。 而貞子家族錯縱復雜的關係 亦簡化了, 一切秘密都只在Morgan 一家三口身上, 沒有了祖父或醫生都角色。 簡化 了的劇情比較簡單易明, 但是卻失去了原著貞子家族的神秘感, 也令人難明為什麼 Anna Morgan ( 貞子Samara 母親) 和父親都要自殺。 而且簡化了的劇情也比較欠缺悲劇張力, 令到電影變為比較普通的驚嚇片, 而不是像原著一樣充滿哀怨的悲劇故事, 觀眾也 難以感受到Samara 所受痛苦的冤鬱。 另外, 和日本版一樣, 此片也制造了很多不能 解釋的謎團, 從片末Noah 助手( 即日本版中谷美紀一角) 的出場, 看出制作人或許有 拍攝續集的意思。 至於續集回否繼續跟隨原著發展, 就是一個問題。 因為續集很大程 度和貞子一家的超能力有關, 現在改成練馬師身份, 能否順利延續故事對於編劇來 說是一個有趣的考驗。

此片的詛咒錄影帶和日本版有點不同。 除了古井和梳頭一段一樣外, 其他都是重 新創作。 個人認為美版的影帶畫面拍得太清楚和齊整, 感覺像是時下流行的 音樂錄影帶, 不及原版的隱晦和神秘。 原版似明非明的影帶內容是其最吸引觀眾 的原因, 現在變得太清楚明白, 失去了神秘的面紗, 反而有弄巧反拙之感。

拍攝手法上, 此片和日本版很相似。 相信編導一定有看過原版, 兩片實有不少 類同的地方。 例如節奏比較緩慢, 對白不太冗長 , 深沉的音樂運用等, 都和原版一樣。 鏡頭運用 方面也不乏特色, 多番以遠鏡捕捉動態的人物或車子能突顯畫面的孤清瀟剎感, 不是 荷里活片常用的拍攝手法。 片中人活在大廈的安排也不尋常, 有亞洲電影的風味。 另外有一點奇怪的是, 片中多次出現有中國( 而非日本) 特色的事物, 例如Richard Morgan 家中有國畫, Noah 到中式超市購物, Anna Morgan 中文的病歷記錄等, 不知有可含意? 這 會否是為續集留伏線就不得而知了。 特技效果方面, 此片表現比原版更核人, 不過 最恐怖不是爬電視一場, 而是眾人物的死相。 全片以初段發現少女死屍一幕最震 撼。 編導為了照顧美國的觀眾, 在官能刺激方面落足功夫, 這和原版以氣氛取勝 有相異之處。

方才說此片在美國獲得成功, 對於觀眾來說是好事。 因為它的成功讓美國觀眾 知道亞洲也有不少出色的電影和創作, 這對於亞洲電影在美發展來說起一定的 正面作用。 不少看過此片的朋友都希望選購原版觀看, 也令到原著日本版的影 碟在美需求量大增。 但長遠來說, 這未必是好事。 正如一個韓國導演所過, 很多 亞洲電影的改篇版權都是以低價售與荷里活電影公司。 如果改篇電影太受歡迎, 亞洲電影很可能會成為荷里活一個價廉物美的劇本資源, 況且如果改篇電影太受 歡迎, 原版在美的上映機會將變得更低, 這對亞洲電影在美發展有一定影響。 當然, 這只是假設的情況,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此片會為原版帶來什麼樣的沖擊吧。

筆者讀過一些美國的影評, 有一部分對此片讚好, 但部分卻大彈此片, 認為它連 垃圾也不如。 筆者認為, 荷里活一向被稱為電影王國, 無論電影人或影評人都漸 漸變得高傲, 看不起其他地區( 猶其亞洲) 的電影。 如今由亞洲片改篇的《 七夜 冤靈》 居然能登上美國票房冠軍寶座, 在情在理他們也很難接受, 所以便不自覺地大彈 此片。 當然, 這只是筆者一個無證據的假設, 事實是否如此, 或許就如片中的謎 團一樣難以令人了解清楚。

題外話一則, 此片開首並沒有出credit , 到了 片尾字幕才出現, 鈴木光司和改篇 作品一段字幕更排在後頭。 筆者觀看此片時, 當完場字幕開始出現的時候, 不少 觀眾已經陸續離場, 到了“ 改篇. . . ” 一段時, 觀眾已經全部走了, 如果沒有 看過報紙雜誌介紹, 相信不少觀眾也不會知道這是改篇作品。 發行公司這種處理 手法, 實在對原作者有欠尊重, 安排令人無法苟同。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