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October

評分: 10/10
年份: 1927
片種: 劇情
導演: Sergei Eisenstein 沙基愛森斯坦
演員: Layaschenko 拉因真高, Boris Livanov 波里斯李雲諾夫, Nikolai Popov 尼高拉保波夫

此片是Eisenstein 繼《 Battleship Potemkin 》 後的另一代表作。 由於政治原因, 此片在當年受重視程度不及前者, 但是其實在拍攝及表達手法上, 此片的表現比前者更勝一湊, 意念亦比前者前衛和激進, 對後世的電影影響深遠( 例如Oliver Stone 的《 Natural Born Killer 》 便大受此片 影響) 。

個人認為此片是愛森斯坦的癲峰之作, 完完全全把他提倡的Intellectual Montage 蒙太奇慨念發揮得水銀瀉地, 單是看美麗的影像已覺值回票價。 此片主要講述1917 年俄國十月革命的故事, 本身記錄片味道頗高, 但是在愛森斯坦的拍攝下, 卻 成為一齣趣味怏然的刺激電影。

蒙太奇Montage 這個名詞本身可以解作電影剪接, 但是Eisenstein 所提倡的蒙太奇( Intellectual Montage ) 則是把電影剪接的意念再提高一個層面, 即是把兩個完全相反及具衝突性的影像剪接排放在一起, 以制造出比原來直線剪接更具衝激力及影響力的場面。 Eisenstein 相信 直線連貫式剪接並不能制造出戲劇性, 所以一定要靠蒙太奇去衝激觀眾的感覺和感情去加強戲劇效果, 對於事物本身同時也能創造出新的意思。 只有把不同, 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影像結合在一起才是電影剪接最有效的辦法。 舉個例子, 如早幾年Oliver Stone 的《 Natural Born Killer 》 便用過影像 感強烈的蒙太奇處理不少場面。 其實有很多電影都有用上蒙太奇的意念剪接, 只是通常都是用在電影中某一場或幾場吧了, 很少電影能做到像Eisenstein 的電影一樣, 大量活用蒙太奇剪接, 猶其《 October 》 此片更是把蒙太奇的意念發揮得淋離盡緻。 如在當年美版被刪剪的一幕「 以上帝之名」 段落, Eisenstein 先拍一個基督雕像, 跟著再拍攝不同的原始諸神偶像雕像, 並把每個鏡頭排列在一起, 從心理上去啟發觀眾, 從而令他們對宗教的起源產生質疑。 另外他又使用影像重疊的技術去表達不少具體慨念。 總之Eisenstein 在此片進行了不少有趣的電影理論實踐實驗, 令人大開眼界。 也為後世的新派電影剪接發展奠定了基礎。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