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ella Magi Madoka Magica Part 3

魔法少女小圓劇場版新篇叛逆的物語
Puella Magi Madoka Magica Part 3

評分: 9/10 (粉絲向的立場)
年份: 2013
片種: 動畫
導演: 新房昭之
演員: 悠木碧 ﹑ 齊藤千和

在開始深入討論之前,這部作品本身的時間點以及劇情的發展必須要首先有個基本認知。本片的故事時間 點就是銜接在圓環之理的世界觀,而故事本身的時間點確實是延續自原電視版以及劇場版後篇的結局。

其次是本作品在劇情設定上所給予觀眾一個平行世界之錯覺的故事發展,其實仍舊只是一個煙霧彈,就根本 來說,都是對於往後劇情所必要的鋪陳。

而這也是本次新篇劇場版之所以引發正反兩極評價的主要原因,在有限的片長時間過度的將世界觀以及之於故 事劇情的關鍵橋段大量放入,導致部分劇情重點還來不及消化與理解,就已經發展到可以稱為超展開的劇情結果。

雖然以觀賞過原著的觀眾群來說不是那樣的難懂,但對於未曾接觸過原著的觀眾來說,這次新篇的節奏頭重腳輕, 過度將世界觀構成花太多篇幅描述卻未見深入,導致故事開始進入重點劇情時的節奏過於明快,以至於在劇情消 化上難以與觀賞過原著的觀眾一樣可以迅速理解。

至於故事的推演,筆者同行的幾位觀眾有表示感覺不到主角曉美焰所得知的真相,也即是曉美焰早已經是墮落為 魔女並困在QB所架構的結界這個劇情爆點並沒有太多線索。其實從片頭曉美焰的旁白與之後四位主要角色在對付 夢魘的戰鬥,畫面的設計已經足以看出這個線索。

曉美焰的靈魂寶石隨著漩渦不斷下沉伴隨著那段延續自前作結局世界觀的旁白,直到開始進入與夢魘的戰鬥畫面四周 所刻意加上帶有幾分夢幻色彩的濾鏡效果,這部分除非花心思去理解新房之所以這樣安排的用意,單就第一時間其 實看懂真的是個問題。

而這也是筆者在前面所提到的正反兩極之原因之一。

鏡頭畫面的安排與大量的對白取代了過往透過美術佈景來達到劇情隱喻的效果,筆者一位友人認為這次的『意識流』這 種敘事型態玩的很兇,但與其說是『意識流』(全片有這種感覺的橋段也只有兩段),不如說是刻意逼迫觀眾去用『心』 感受曉美焰的內心世界(對映了原著中所提到不奢求別人的理解這個劇情安排)。

回歸正題,等待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日本在2013.10.26上映) ,撇開筆者身為影評身份在一些製作手法上趨於商業向的 市場靠攏這個狀況的不滿,整體上來說,筆者對於本次新篇在劇情爆點的設定上面其實還算滿意。如果說電視版以及兩 部前後篇的劇場版所描述的是基於了解事實而選擇了接受自己的命運;同時作為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在面對著這必然的結 果,因而選擇守護曾經存在於同一次元的接受命運之人所在乎的這個世界這樣的心情轉折。

那麼在《叛逆的物語》的劇情走向安排上,從表面的劇情解讀來說,或許可以理解成主角被那股相思的執著情感引導 到最為負面的情緒中,而當最終要迎向必然的結局時,主角自己在反客為主的心情轉折導致了故事最終再一次發生了 規則改寫的必然結果,也即是從被動的等待希望降臨,轉化為基於偏執產生的扭曲慾望所導致的主動干涉,並褻瀆了 神與規則的存在。

如果這一切是必然性的發生結果,那或許根源始終在於曉美焰於其中一次輪迴所給予鹿目圓的『拯救』的承諾以及無法 承受自己最終必須手刃朋友這個太過於沉重的命運。

也因此如果在電視版以及兩部前後篇的劇場版所描述的結局是一種看似看透並明白了一些事理所產生的心境轉折,似乎在 《叛逆的物語》毫無疑問的成為了本次故事『叛逆』的根源。

一、過度的保護主義

從原始電視版到重製的兩部總集篇劇場版,除卻基於劇情推演時所需要的世界觀建構,就根本來看待片中的角色,如果說巴 麻美的角色是屬於傳統面向的魔法少女(雖然追根究柢來看,其實不是);佐倉杏子與美樹沙耶加是以對照組存在,所代表 著全新角度來解析魔法少女在新時代的意義與象徵。

那麼作為故事全知者角色的曉美焰與尚未成為魔法少女的鹿目圓,明顯所存在的便是保護者與被保護的立場。有趣的是,在 曉美焰尚未簽下契約之前與鹿目圓的關係正好與我們所熟悉的劇情之立場正好為相反的方向。這似乎也最終決定了這兩位主 角始終在立場上會處於正反兩面的絕對位置。

回頭看待曉美焰在基於拯救鹿目圓的根本願望…

「比起拯救我,我更希望妳能活下去。我希望能重新邂逅鹿目圓,成為一個保護她的人,而不是被她保護的我。」

從病弱的被保護身份轉換到立足於同一高度的身分立場,之後因為無意間見到了魔法少女的真相而有了衝擊與更為明確的目 的去試圖做出守護。但是卻在最後間接的導致了同伴間的自相殘殺(埋下了日後於其他輪迴與巴麻美無法和睦相處的遠因) 以及被迫手刃亟欲保護的人。

「我想拜託妳完成一件我做不到的事,可以請妳拯救被QB欺騙前的那個單純的我嗎?最後我再拜託妳最後一件事…」

從曉美焰親手殺死鹿目圓開始,其實曉美焰就已經陷入了所謂基於承諾而逐漸走向不擇手段的保護者的身份。然而對比於 在險些遭到巴麻美殺害的那個輪迴試圖以全知者的身份去提出警告的時期,或許就是因為知道將事實悉數告知所帶來的後 果,因而促成了曉美焰選擇從試圖拯救眾人轉變成目標單一化的結果。

考慮到前因所導致在性格上出現了這樣的結果,這樣的發展並不會有太多的意外。然而,以筆者曾經看過一位網友評論的文 提到,『成為魔法少女所代表的是進入成人世界的象徵,也同時代表著喪失童真。然而曉美焰的保護卻是阻礙鹿目圓成長的 最大障礙。(大約意思)』

就電視版與總篇集劇場版的故事來看,乍看之下曉美焰是基於經歷所導致了最終採取過度保護之結果(一如漫畫版的其中一 段外傳故事《魔法少女小織》的狀況),但從根本來說,其實曉美焰只是建立在當初被鹿目圓拯救的恩情與仰慕的心情,再 加上親手殺死鹿目圓之前承諾無論多少次都會拯救鹿目圓的性命,因而促成了曉美焰最終在執行目的上的當前之行事作風與性格。

而這邊有個有意思的點,究竟鹿目圓所說的「可以請妳拯救被QB欺騙前的那個單純的我嗎?」是希望永遠做為人的身份 存在(沒有簽約),還是即使成為魔法少女也仍能生存下來(也導致了最後成為神與定理的存在)?

從劇情的結果,最後一個輪迴的鹿目圓選擇了面對命運並且成為神與定理的存在。但是就根本來看,仍是與曉美焰所承諾 與理解到的『希望永遠做為人的身份存在(沒有簽約)』有著完全相反的結果。

也因此雖然在電視版與劇場版後篇的結局裡,曉美焰看似看透了這個惡質輪迴並且選擇了繼承守護鹿目圓所珍惜的世界, 但仍是難以放下對於鹿目圓的執念。

而這也在新篇裡的劇情成為了相當重要的元素之一:偏執。

二、從承諾到放手再回歸執著,導致最終的偏執

「我想拜託妳完成一件我做不到的事,可以請妳拯救被QB欺騙前的那個單純的我嗎?」

當曉美焰含淚手刃鹿目圓之前做出了一定會拯救鹿目圓的承諾時,曉美焰也從試圖拯救所有人的概念性目標轉化成單一拯救 鹿目圓的唯一目標。至少這是劇情上以及觀眾看到的結果。

然而稍微細心回想一下曉美焰簽下契約的願望,「我希望能重新邂逅鹿目圓,成為一個保護她的人,而不是被她保護的我。」

就根本的願望來看,手刃鹿目圓的結果所導致的目標確立只是一個最終的結論,事實上對比於剛許下願望未能明確願望實 質上所實現的方向與本質,曉美焰是在目睹魔法少女的末路的前提下而試圖警告眾人。

以這段輪迴作為轉折點來看,從美樹沙耶加進入魔女化,並且間接傷害到鹿目圓,致使曉美焰必須擊殺美樹沙耶加;加上巴 麻美理解事實後的崩潰與殘殺同伴的失控行徑;以及鹿目圓被迫出手殺害巴麻美之後的崩潰。

正是因為這一段輪迴中所理解到的人之間的信任可以在一夕之間崩盤,撇開在目的上的單一化,同時也直接的促成了曉美焰 冷漠的性格。不過有意思的是,在PSP遊戲版本的故事劇情線有提到,冷漠的性格只是曉美焰的武裝假象,實質上曉美焰仍是 很在乎其他同伴的安危。但由於前一段輪迴的經歷,她也只能選擇壓抑自己的情感以及放棄對於外人的信任。

在故事結局前仍是發生了除鹿目圓以外的角色全部死亡的結果,但對比於過往輪迴中的鹿目圓是不明所以的簽下了契約,導 致了與曉美焰的承諾出現衝突的結局。在故事即將進入真結局的這段輪迴,鹿目圓是在一路維持著旁觀者的角度之前提下, 因而得出了我們所知道的鹿目圓成為了神與規則的存在。

而將這一切見證到最後的曉美焰看似是學會了放手,但是那股思念仍是維繫著她繼續活下去的動力。從這個前提來看,曉 美焰並不是學會了放下,而是基於最終目的不變的前提(與鹿目圓一起)將目標轉變為替已不在的人去守護對方所在乎的世界。

「雖然這個世界沒有了魔女,可是絕望並未因此而消失。即便這是一個令人厭惡的世界,但也是她所希望守護的世界,所以我…」

而故事就此發展到新篇的劇情,但事實的真相一直到了故事中後段才講述到。也即是理因魔力耗盡而與鹿目圓所成為的圓 環之理一起進入圓寂,卻因為QB一族建立在曉美焰所描述的圓環之理背後的真相,而將即將進入圓環之理的曉美焰以結界 的形式困住了曉美焰的靈魂。原本是基於觀察圓環之理的目的而試圖去操作能量回收之效率提升的可能性,但是QB一族卻 也忽略掉了曉美焰本身的存在就是基於對鹿目圓的守護而簽下契約。

這一結果,促成了曉美焰的靈魂在結界中自成了一個世界,同時也在靈魂不斷徘徊在這個結界的過程中將相關的人一併 帶入了這個虛構的世界。在曉美焰的靈魂徘徊的同時,同樣遺忘了神格的鹿目圓與曉美焰的對話,造成了曉美焰曾經選 擇放手(正確來說是轉換目標)轉回了基於原始目的的執著。而QB在道出了曉美焰已然魔女化的真相並陳述著最終目的之 同時,曉美焰逐漸在心境上基於著守護的唯一目的而逐漸失控暴走時,為了與QB一族同歸於盡以及守護住圓環之理這個象徵 希望的秘密,墮落成魔反而在事實來看,成為了曉美焰偏執的直接象徵。

但是這邊也點出了一個問題,曉美焰雖然靈魂是被困在QB一族基於觀察目的所建立的結界。然而從故事內容的走向來看, 曉美焰的心理狀態其實不論有沒有QB的結界,最終都是會走向性格偏執的結果。只是QB一族所做出的一切動作剛好達到 了順水推舟的效果,儘管在新篇的故事裡,QB一族更多成分只是觀察而非出言干涉與建議行動方向。

換言之,真正設限住自己的不是別人,正是曉美焰自己。

三、外在的束縛只是表象,束縛的始終只有自己的心

在繼續將曉美焰的自我束縛繼續談下去之前,先談談在本次新篇讓曉美焰明白新篇世界觀與圓環之理的三件衝突之當事人美樹沙耶加。

由於在電視版與總篇集時期,作為故事作品中所有『魔法少女的真相』的狀況全都透過沙耶加這個角色來進行展開,撇開 編劇與監督基於劇情需要而必然的安排,更多成分是讓觀眾看到一個角色從希望墮落到絕望的過程。

我們能看到沙耶加從基於希望而簽下契約並且相信自己是做對的事;再到了曾經被願望背叛而自我放棄的佐倉杏子與沙 耶加在價值觀的衝突;最後是因為發現到更多關於魔法少女背後的事實,而逐漸在心境上走向自我放逐;直到最後,因 為碰上了破壞掉自己之於信念價值的事件,最後的魔女化墮落也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但更多成分是完全基於沙耶加對於自己所把持的信念太過於執著,因而無法圓滑的如同杏子那樣去看待許多處於模糊 地帶的事情,以至於最後將自己的心完全逼到死胡同。

也因此在新篇裡安排沙耶加的回歸,除卻商業考量,也有著與前作的故事去進行銜接與對照的意圖。

相較於電視版與兩集總篇集電影版時期曾經因迷惘而墮落為魔女的經歷,這一集的沙耶加整體角色的營造上是與之前 呈現出一股完全相反的立場,相當於電視版時期的曉美焰。只是在處世態度讓仍然是一貫的樂觀,而非曉美焰那樣以冷 漠的態度面對所有的事。

回到曉美焰身上,雖然新篇故事前期描述著五位主角歡樂的生活與戰鬥(其實剛開始與夢魘的戰鬥在畫面的安排過於刻意 強調『夢』的視覺感,這邊已經是一個劇情線索),但是故事很快的將劇情發展到曉美焰本身對於違和感的敏銳度。也 因此將故事逐步發展到對於新篇的世界之真相的挖掘(其中包括了與麻美、杏子還有沙耶加在談話間的推理與衝突), 還有對於自己是否已然遺忘了對於鹿目圓的那股思念的質疑。

鹿目圓:「我對於小焰獨自承受痛苦這種事情沒有辦法忍受。因為我不管是誰,都不想跟大家分開。如果真的會有 這種事,我也不一定有這樣的勇氣吧。」

曉美焰:「如果那是妳心中的真正想法,我犯下的錯是多麼的愚蠢。那個時候(應該是指鹿目圓簽下契約成為圓環之理的 時候),我無論如何都應該阻止妳才對。」

在這邊這一段對話,鹿目圓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對話的內容以及包括鹿目圓的出現,筆者一直認為是曉美焰與自己的內 心對話。然而就算不是曉美焰與自己在對話,鹿目圓的話其實也曉美焰產生了繼續將自己的心理帶回了圓環之理之前的那 股偏執。加上就劇情來說的這個時間點,曉美焰的心理狀態其實在一連串的探尋事實的過程之中又逐漸的陷入了自我封閉 (但以劇情上來看,是逐漸回憶起自己的記憶)。

有意思的是,相較於電視版時期是由曉美焰去試圖拯救美樹沙耶加的靈魂以及偏執的性格,在新篇卻成了立場對調的發展, 只是兩者之間的對話仍是存在著衝突。但性格上的影響,沙耶加的熱血系性格反而在對話上還是處於被動的立場,也因此讓 曉美焰逐漸透過與沙耶加的對話發現了新篇的世界所存在的矛盾。

然後故事就導出了曉美焰其實早已經墮落為魔女的存在這一根本事實,然後一直在片中以無口形象露臉的QB才說出了事實背後的目的。

但是從劇情的發展來看,即使最後並沒有QB一族基於研究目的而給予曉美焰的靈魂寶石加上結界,曉美焰的心理狀態其實也會 如此。儘管在圓環之理的誕生時,鹿目圓給予曉美焰的承諾是會再次見面的。然而以曉美焰的心理狀態以及這長時間的等待, 對比於永恆的相守與短暫的重逢,曉美焰會做出逆天的決定並不完全是在圓環之理的真相被QB一族發現的前提,也不是更極 端的情感所導致了這樣的決定。

不論是簽下契約之後始終無法跳脫命運的結果,還是鹿目圓犧牲自己成為圓環之理後所給予的承諾,曉美焰始終是不論如何 掙扎的想跳脫命運卻仍處於被動的位置。

「我終於抓住妳了,我不會再放手了。」

雖然看似因為曉美焰強大的執念導致了圓環之理的世界再次修正,其實就本質上來看,曉美焰只是將之前由QB所為曉美焰 準備的虛構世界繼承,同時從被動者的轉化為操作者。

但是雖然看似曉美焰主導了一切,但就根本來說,對比於靈魂被困在結界時期的『完美世界』,忽略掉取得了掌握一切的主導權 這一點,曉美焰自己所創造的『完美世界』本質又相差多少?

也因此,我們從新篇的結局來看待曉美焰的心理狀態,或許我們可以說她始終並沒有放棄過那股執念。也因此,用某種程度 來看待曉美焰的舉動,筆者可以大膽的說曉美焰始終是沒有看破一切,也始終沒有理解鹿目圓犧牲自己所換來的圓環之理的世 界真正的用心。

又或者該說是當初曉美焰親手殺死鹿目圓的那個瞬間,她就已經放棄『理解』這種行為了,不論是別人或是她自己。『親手 殺死鹿目圓』這件事是曉美焰心中永遠無法抹滅的痛,也是導致曉美焰封閉內心的根本原因。

四、無法破殼的雛鳥的破碎的夢,與墮落的必然性

「我既不是魔女,也不是神,是藐視神的存在,被稱為惡魔應該也不為過吧。」

相較於TV版與總篇集的沙耶加,主要是因為單純的線條性格加上對於自己信念上的堅持。也因此導致了杏子以過來人的 身分直接(衝突方式)或間接(勸導方式)的方式,試圖去將沙耶加逐漸走偏的路導正。然而當沙耶加逐漸發現到自己的 信念與願望背叛了自己,加上本身就容易鑽牛角尖的性格,悲劇是必然的結果。

但與新篇的曉美焰所不同的狀況是,過去的美樹沙耶加的悲劇很多成分是建立在將旁人試圖拯救(其中包括曉美焰那 不明顯的善意)與協助的善意給推開,也因此導致了佐倉杏子選擇了以死亡作為拯救沙耶加以及自我救贖的手段。

回歸到新篇的劇情,即使不考慮到QB一族基於與曉美焰相同目標但目的不同的介入,曉美焰更多成分之所以選擇墮 落為魔女的根本原因,其實可以對照到漫畫版《魔法少女織莉子》的橋段。也即是吳希里華因為基於對美國織莉子 的同性愛而導致即使墮落為魔女,仍舊沒有遺忘其根本願望是建立在守護美國織莉子的目的一般。曉美焰墮落為魔女 的瞬間,心裡頭仍是掛念著仍未能在見上一面的已成為圓環之理的鹿目圓。在這裡,不同於電視版以及後篇的結局 中的希望的象徵,思念反而成為了一個詛咒以及自我囚禁的絕望象徵。

因為思念而陷入了迷惘;因為迷惘而忘記了自己的信念;因為忘記了信念而陷入了偏執,加上最後透過QB所告知的事實 真相以及最終目的,曉美焰的世界與堅持守護鹿目圓的目的也因此蕩然無存。也因此,在沒有其他出路的僅有解決方法, 只剩下了自我毀滅才能守住鹿目圓所在乎的一切。

其實看到這邊,筆者不自覺聯想到《WATCHMEN》電影版的結局,當眾人知道了其中一位變裝英雄決定以殘殺數百萬 人(同時嫁禍給其中一位英雄)來拯救蒼生以避免一場可能的滅絕戰爭時,故事中不願意妥協的其中一個英雄選擇成 為了這個虛偽的和平世界的殉道者。

不同於美樹沙耶加是不顧旁人救助的將自己的心逼向了死路(這也是沙耶加在新篇最大的作用,用來對比曉美焰基於明確動 機的自我毀滅),曉美焰更多成分是因為願望的幻滅(前後篇劇場版OP中的椅子那一幕,在新篇佔了很重要的劇情作用) 而選擇了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來結束這場惡質輪迴。

雖然最後曉美焰的靈魂被眾人以信念與只有混亂可以形容的戰鬥給拯救,同時也引來了圓環之理對曉美焰進行最後的救贖 與引導。(美樹沙耶加那句「都努力到現在了,給點獎勵不過份吧。」雖然有點笑點,但其實也說的沒有錯)

然而,在結界中的時候與鹿目圓的那段「那個時候,我無論如何都應該阻止妳才對。」的對話,其實已經在曉美焰的心中 埋下了相當重要的影響性。也因此曉美焰的墮落為魔並且將鹿目圓的『人』的身份留在身邊的同時(有一說是將圓環之理 的缺陷給分割出來,由魔化的曉美焰自己去做出干涉),雖然筆者的說法是墮落,倒不如說是將自己從被動的被操作者之 身分,轉變成絕對的主宰者。

但是這邊也產生了相當重要的一個點,也即是前面曾提到過的就新篇的世界之本質來看,並沒有任何的差異與改變,只是主 導著這個世界的一切的角色從旁觀者的QB變成了墮落為魔的曉美焰而已。

而這樣的結果,完全建立在不願就此安息的曉美焰,在圓環之理的降臨時所做出的忤逆神的舉動。(同時可以看得出來鹿 目圓在曉美焰緊抓不放的同時,建立在不安之下所產生的恐懼)

有趣的是,這樣的舉動已經不再是基於保護的心理所產生的叛逆。而是信念的崩盤所造成的偏執,因而扭曲了承諾、仰慕 以及愛的分別所造成的結果。

五、從保護轉變成繼承,再轉變成逾越界線的存在

根據我們所熟悉的曉美焰,從開始的欠缺自信(同時也只有鹿目圓是讓她比較感覺的到所謂真心的善意)到被鹿目圓與 巴麻美所救;以及基於目睹了鹿目圓與巴麻美先後戰死的慘況,這時的曉美焰只是純粹的基於一份人情而進入了這個世 界,而她也天真的以為自己可以戰勝命運的結果,但卻因為目睹到更慘烈的結局而明白了自己的天真。

爾後的輪迴裡,她仍是用前面幾次的輪迴面對所了解的大家的態度去講述自己所知道的事實,結果就是換來了提早發 生的沙耶加墮落成為魔女,巴麻美崩潰而殘殺同伴(間接導致鹿目圓被迫殺死巴麻美),以及最後仍是相同的結果之前 提下,鹿目圓仍在墮落之前拯救了曉美焰並請求曉美焰親手了結自己。一如前面段落所提,親手殺害自己的好朋友這件事, 使得曉美焰性情大變。

也因為如此,曉美焰從此轉換目標只單一拯救與默默守護鹿目圓,卻沒想到是造成越來越與目標背道而馳且與鹿目圓日 漸疏遠,可以說是早已經迷失了方向。

所以當最後鹿目圓許下了救贖所有魔法少女的願望時,在圓環之理的世界成立時,鹿目圓認為曉美焰會明白自己的犧牲 會給大家帶來希望,因而給了曉美焰會再次重逢的希望,也同時讓曉美焰繼承了鹿目圓的能力與傳承希望的使命。

然而,人是會改變的。

一如周星馳在十多年前所演出的《大話西遊》對於真愛的期限是希冀一萬年,但到了《降魔篇》卻在心境上轉移成只求現 在的『活在當下』。

「我做了一個很可怕的夢(其實是真的發生,只是劇情中曉美焰自己也懷疑那是否為真實),妳去了一個很遠的地方,而 大家都忘記了妳的存在,彷彿妳根本不存在,只有我記得妳,但這份思念卻沒有人能理解明白。」

在與鹿目圓對話的同時,明白了自己當時沒有勇氣做的事(阻止鹿目圓簽下契約),也使得曉美焰在一定程度上,下了 無論如何不會再放開任何機會的決心。

也因此,當最後鹿目圓來給予曉美焰救贖的時候,入魔也好,毀壞掉秩序也好,會成為魔而變成大家的敵人也好,至少 現在一直到成為敵人般的存在之前,曉美焰是另外一個改變規則的存在,也同時是圓環之理的反面。又或者更明白的說, 是作為彌補圓環之理缺陷盲點的存在。

而這也回歸到原始TV版與後篇所描述到的曉美焰與鹿目圓之間的共生關係,也即是鹿目圓的資質是建立在曉美焰不斷的 輪迴將因果匯集的結果。有點類似於李連杰主演的《The One》那個平行宇宙的概念。

《The One》的設定是一共有125個平行宇宙,當其中一個平行世界的自己死去,死去的這一個的能量會平均轉化給剩下 的124個。而故事就是描述只剩下兩個李連杰,雙方都想殺了對方(一個想成為神,另一個純粹為了報仇),只是最後導 演還是沒有給出一個如果真的只剩下一個李連杰的結果。

但是在《The One》最後卻還是點出了一個相生相剋的兩面刃這樣的一個故事概念。也因此,回歸到整個作品的兩位主角, 在TV版的OP中最後一段的兩個畫面,似乎是刻意製作出鹿目圓與曉美焰註定是宛如硬幣的一體兩面的張力時,新篇裡曉 美焰與鹿目圓的那段在花海的對話,其中一個鏡頭刻意透過一個涼亭將雙方區隔開來。

同時在這之前,兩人在走動的同時,也刻意的將兩人的畫面用類似牢籠一般隱喻的圍欄去當作構圖的前景佈景。而畫面的 安排上,鹿目圓在位置上是接近於出鏡的位置;曉美焰是始終停留在入鏡的位置上,其實已經在劇情的安排上暗示了曉 美焰逐漸深陷牢籠的墮落之必然性。

而當曉美焰墮落的同時,即使最終將會處於與摯友對立的身分立場,基於守護救贖朋友的目的達成,就算最後是死在朋友 的手上,或許曉美焰也會欣然接受吧。

六、從相同立足點的追求,到為了維繫住追求的世界而選擇對立面的存在

在美國電影《我的超人女友My Super Ex-Girlfriend》中,片中的反派科學家之所以希望致女超人於死地,其實完全是因 為這位科學家與女超人曾經是非常要好的男女朋友,一直到女超人的能力覺醒之前,兩人的關係真是好到不行。但當女超 人逐漸光芒畢露時,科學家相對的成為了被遺忘的人,同時基於能力以及地位上的不同,導致了科學家由愛轉恨(雖然以 劇情來說,他還愛著女超人)因而成為了完全與女超人對立的存在。

這種愛情觀是一種毀滅式的愛戀,如果我不能跟你站在同一個山丘看到一樣的風景,那我就登上另一座山丘成為你眼中唯 一的風景;而為了妳的英雄價值,我甘願墮落成為反派,不管是殺你或是被你所殺,這是我唯一能為妳做的事。

基於這一層出發點來看待曉美焰的墮落以及立足於對立面的價值觀,其實我們不難理解曉美焰實質想法的出發點以及偏執的結果之必然性。

其實當故事開始所描述的曉美焰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不難看出曉美焰的心理根本上還是希望能有著夥伴,而不只是純粹的黏 著鹿目圓。但是個性上的使然,即使沒有QB的干涉,最終曉美焰還是選擇去質疑最終證實是由自己所建立起來的結界的正確性。

這個過程之中,佐倉杏子、巴麻美,以及美樹沙耶加都直接或間接的阻止曉美焰繼續對真相的探索。而最後雖然探索到真相, 卻也發現因為自己的執念,反而會讓圓環之理的世界也陷入了危險。因此在初步的基於保護主義以及無法從鹿目圓的高度將 事情善了的狀況下,墮落為魔並死於同伴的手下是曉美焰唯一的路。

「別看她那個樣子,其實她也很痛苦。」

正是因為有兩位過來人的加入戰況,所以才抓出了QB的結界的矛盾,並且成功的將曉美焰從『心』的牢籠救出來。但那也 只是將靈魂從心的牢籠救出,救不了的是已經偏執的心理。

所以當最後,再次選擇不會放手的曉美焰以對於鹿目圓的愛的偏執將『神』曾經為『人』的部分給分離出來,造就了『神』與 『人』共存的矛盾世界,也因此導致了世界的規則再次被改寫。

沙耶加:「妳有什麼權力這樣做?」

曉美焰:「現在的我跟惡魔沒有分別,作為負面的存在,反抗神也是理所當然的吧?」

然而即使成為了操作者的存在,整體上並沒有與先前有任何的差異,只是在世界的規則與主宰者換一個人主導而已。而 曉美焰唯一會出手干涉的,也只有隨時會重新覺醒『神』的身分的鹿目圓而已。

七、無意識所造就的理想世界與戳破幻象後自己親手造就理想世界

美國有一部由Jude Law主演的《Ripo Man》,故事的最後導演拍了兩個結局,一個是現實的結局,也即是Jude Law早已經 在一次器官回收的任務遇襲成為植物人,觀眾所看到的劇情全都是Jude Law潛意識所夢想的事物;另一個則是Jude Law依 靠維生設備所給予的夢境。

而歐洲電影《El laberinto del fauno》也有著類似的劇情乃至於結局,但導演在給予觀眾一個現實的結局的同時,又在 結局透過一朵花留下了一個似真似假的收尾。

港片《殭屍》也是在概念上與前述兩部作品有些許類似,同樣都是將故事建立在主角用所見到的事物,以自己所想看見的 結果與願望,用自己的想法來編織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

對照到新篇的曉美焰,如果沒有QB在告知真相以後的刺激;也沒有曉美焰對於這個無意識所創造出來的虛假世界去質 疑並探尋背後的真相,其實就宛如一個陷入典型和局的棋盤。一如美樹沙耶加的話,如果這個魔女的目的只是維持現 狀,那又何必去戳破這個世界的真偽?

撇開如果不戳破故事就講不下去,以曉美焰的性格(在TV版第10集也即是後篇的回憶段落,其實曉美焰撇開是不同於 美樹沙耶加的外放,根本來說,兩個人都是鑽牛角尖的性格),對於這個虛假的世界會有所質疑也只是遲早的事。

然而這樣的一個虛構世界,除卻曉美焰把自己的心靈給封閉起來不提,QB與曉美焰建立在同樣是期待並希望見到圓 環之理/鹿目圓的結果,卻因為根本動機的不同,也導致了曉美焰對於被支配的憤怒以及守護鹿目圓的一切事物的動 機消失。也造成了曉美焰以當下的處境做出了承受所有詛咒並成為一個以尋死為目的之魔女,乍看之下是很傻,卻 已經在一定程度透露出曉美焰試圖奪回主導權的動作。

所以當故事最後,眾人成功救回曉美焰並迎來圓環之理來給與曉美焰救贖時,基於失去神格的鹿目圓曾經說過的話而 導致了曉美焰做出的決定,致使世界的規則改寫;以及鹿目圓分裂為人與神的兩個存在。

作為破壞規則並且彌補規則原始不足的存在,其實蠻有意思的是在於,某種程度看來心路歷程類似的美樹沙耶加,對於 曉美焰破壞規則的不解。

但就基於『愛』所導致事態發展至此的情勢來說,其實撇開這個新秩序所建立的世界仍舊是虛假而且隨時可能崩毀,但至 少對於曉美焰來說,能夠在這樣的新世界擁有絕對主導權的她,至少完成了對鹿目圓拯救與守護的承諾。

某種層面來說,其實這對於曉美焰也未必不是一個好的結果。

八、從被動的存在轉為主導者的層級

其實從曉美焰與鹿目圓接觸開始,曉美焰就是注定了自己無法與鹿目圓切割掉那股因緣。一直到見識到魔女命運之前, 曉美焰只是單純的以再見到一次鹿目圓並守護在她身邊作為目的;一直到學姐崩潰濫殺同伴,以及曉美焰親手殺死鹿目 圓之前,曉美焰的目的轉化成試圖避免大家走向最壞的結局;而在圓環之理出現之前的曉美焰,心境上已經成了一個以 拯救單一目標為主要目的,其他一切可能導致失敗的要素可以不擇手段排除。

在這樣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下,心態上變得相較於巴麻美以及佐倉杏子更為老練與冷漠其實是一個必然的結果。但是在 這樣的過程中,仍舊是被動的基於一個目標『拯救鹿目圓』而行動。就某種程度上來看,以QB的角度來說,曉美焰隨 著輪迴的次數越多,所導致匯集在鹿目圓的因果就越重,這對於QB來說也是一個可以加速目標達成的結果。換言之, 無論曉美焰的動作或是反制為何,都無法擺脫處於被操作的立場。

也因此在新篇之中的故事發展,一路下來都處於被動(或是一切行動都在可算計的範圍)的立場,當事實真相被發現的 同時,自然就是以絕望作收的命運。但不同於美樹沙耶加是情緒上的低落導致了無法預料的結果,曉美焰完全是自己 主動向絕望靠攏。

而即使成為魔女,不論是基於尋死的目的而魔女化;或是被巴麻美與佐倉杏子獵殺,都是自己所祈求的結果。當然, 最後還是被眾人搶救成功而回歸了『人』的身份。

然而即使如此,就算不計與鹿目圓獨處時所理解的一些鹿目圓的想法,現實來說仍是存在QB對於圓環之理的不軌。也 因此當曉美焰再次抓住鹿目圓並表示自己不會再放手的同時,與其說曉美焰是在藐視了神與規則的絕對性,不如說是基 於她認為這是最好的作法而下意識的決定。

與其讓鹿目圓再次留在一個規則般存在的概念,同時還可能面對QB的外在威脅,不如就讓自己成為一個過度保護的偏 執狂,即是被人所不理解的視為日後的首要敵人這樣的存在也在所不惜。

也因此當結局中,曉美焰孤獨的坐在椅子上,近乎於獨孤求敗那樣的存在一般的放棄了旁人的理解,這樣的墮落也是 她自己所做出必要之惡的選擇。而這個結局中的曉美焰,讓筆者不自覺得聯想起《教父續集》的主角Michael Corleone, 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大家(雖然更多是為了鹿目圓,其他人只是沾光),卻到最後落得了眾叛親離的命運。

尾聲-是結束?還是新的開始?

「等到有一天世界沒有了魔獸,或許變成妳們的敵人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論片頭曲的畫面還是片尾曲的歌詞,其實都已然暗示了曉美焰的轉變以及逐漸背離了願望的初衷。也因此雖然有的 觀眾對於最後曉美焰在結局最後一個墜樓的畫面是解讀為自殺,倒不如說是對應了魔女化之前那段與鹿目圓一同坐在 草坪上的願望幻滅的暗示。而在筆者眼中來看,與其說是曉美焰在『叛逆』,不如說這是一種『墮落』。

曾經是那樣的憧憬而希望能與鹿目圓存在於相同的高度,然而在命運的引導下,曉美焰始終與鹿目圓是那樣的接近卻又遙不可及。

最後所造成的結果,如果說處於相同立場與高度是遙不可及的夢。那隨著夢的破滅,曉美焰選擇了將『神』還原為『人』這 個抹殺掉規則的結果,也導致了自己成為牽制規則的操作者的命運。

故事的最終,成為了絕對主導者的曉美焰,其實所處的世界並無異於孵化者特別為她所建構的靈魂結界。但差別在 於從被動的被安排,到轉變為主動建構了理想世界的結果。

然而故事發展至此,仍舊是埋下了四個隱憂,約略感受到一股不尋常氛圍的麻美以及杏子、主動面對曉美焰魔化的沙耶加, 與能力被封印但隨時可能會恢復神格的鹿目圓。一切看似都已經在曉美焰的期待與安排,卻也替這個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 干涉的世界埋下了日後衝突的可能。

所以究竟故事會走向神魔的衝突,還是就這樣的永遠在幻想的美好世界生存下去,似乎還是留下了一個未知但可預料其悲劇性的未來。

後記

基於本文主要訴求是集中聚焦在曉美焰的身上,有幾個看完作品後的點只能放棄不提。以下簡單帶過:

1. 和子老師在片頭因為失戀而提到的末日言論,其實這邊的部分也有故事的暗示,但是因為之於本文的主題性,只能放棄掉這一段不寫進去。

2. 杏子與沙耶加的感情線,在片中的篇幅不多,但是至少還算是有呼應到觀眾對於這對冤家的期待,同樣是不知道怎樣寫進去而放棄。

3. 麻美與蓓蓓的互動,其實這一段看得出來是遷就於二創族群的期待,但其實也交待了麻美卸下故作堅強之後的真實心情。這段同 樣是因為在文章結構的安排而被迫放棄的點。

4. 和子老師最後離開結界時,還綁架了一個使魔,似乎是對於交往這件事的怨念太大。因為是純搞笑位,就不寫入了。

5. 沙耶加與百江在故事中實質作用的探討,同樣是因為文章的架構而不得不放棄的切入點。

6. 在Enkyuu Sannomiya所撰寫的《「叛逆的物語」故事始末》全面劇透中提到結局中的魔女文字「誰在做夢?(Wer traumt?)」, 之前筆者在觀影之後曾經提出過一個『如果這一切都是曉美焰的一個自我欺騙的幻影,如果打從一開始到這個結局都還只是曉美焰彌留 之際的想像』這種想法。不過因為這部分涉及到心理學的層面,只能直接捨棄掉(而且寫下去會太長且看不懂)。

7. 片中曉美焰魔女化之後,心裡所想到的除了對於無法實現與鹿目圓重逢的悔恨;也包括了基於保護圓環之理的心態,因此求死是最 直接的解決方法(以巨型斷頭台具象化)。這邊有個蠻有趣的點,TV版的美樹沙耶加墮落為魔女之後的行動模式,完全是基於生前 造成絕望爆發的幾個事件所導致;對應到新篇的曉美焰魔女化之後的行動模式,其實可以導出「當魔法少女魔女化的同時,怎樣的心 境,決定了魔女化之後的行為模式」的推測。但這個點,是文章完成之後與朋友討論的同時閃過的想法,所以也沒寫到文中。

8. QB一族的設定是建立在保護宇宙能量的長存,因此開發出超越熱力學存在,以情感轉換瞬間來產生能量的這項技術。但由於QB一 族本身的族群並不存在情感這項要素,因此QB一族將目標轉向人類(尤其是青春期的少女在情感波濤上最為起伏劇烈者是為首要目標)。 其實考慮到這一層的設定,QB族群本身就存在著科學家的身份,因此對應到新篇中,QB一族為了瞭解圓環之理而利用了曉美焰這個劇 情,某種程度上來說,似乎有參考了一部美國電影《Dark City(1998)》的一些故事設定。筆者的一位朋友則是聯想到《The Thirteen Floor(1999)》),而《The Thirteen Floor》是改編自1964年的科幻小說《Simulacron-3》,同時早在更之前就於1973年先拍成過 德國版電視電影《Welt am Draht》。(感謝Nikku Deviru與Norman Shen協助資料補足)

《Dark City》描述了一批異世界的生物為了瞭解人類的情感,所以創造了一個永夜的城市,每12小時就將城市停擺以替換每個人的 記憶。而男主角是這批被抓來實驗的人類中唯一的異類,也是唯一可以拯救人類的存在。片中對於異世界生物的設定,與本集新篇的 QB一族很雷同。設定上是說這批異世界的生物因為沒有情感,所以將面臨滅族,因此想透過人類找出表現情感的方法。有趣的是, 《Dark City》的男主角在挖掘他所處的世界的真相這個劇情主線,也與新篇中的曉美焰之行為模式有幾分類似(《The Thirteen Floor》 也有類似劇情橋段)。

同樣的,這一層的劇情解析,也是因為在寫文的時候沒有想到(完稿後才想到),所以無法插入目前的定稿中。

總結來說,《叛逆的物語》雖然整體上看起來像是在與一般商業族群觀眾伸手的作品,但之中所玩弄的劇情梗以及在畫面構圖 分鏡之安排,仍舊是可以看出不少與前作的連接。

故此,評價的兩極與其是因為觀眾期待治癒卻看到致鬱,不如說是這次的解讀空間比起前作的玩味性更高,從而導致了不少觀 眾基於預期落差的心理因而給了較為負面的評價。

但即使如此,仍是有不少的原作觀眾群給予較為正面的評價,又或著該說是看得出故事的門道,因而相對更容易代入角色情 緒,也因此更能明白本次所要描述的主題。

用一句話總結,筆者是會買本片的BD回家收藏並且重新挖掘更多可能的那一種存在,那麼各位認為筆者會因為這樣而陷入偏執成為魔嗎?

神也好,魔也好,好好相處的享受一部作品,並且理性的討論各種可能,這不是也不錯嗎?

原文附圖連結可按這裡查看。

文: bi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