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Mintues

15 Mintues

評分: 8/10
年份: 2001
片種: 劇情
導演: John Herzfeld
演員: Robert De Niro 羅拔迪尼路﹑ Edward Burns

媒體…可以說是一種資訊的媒介,但也能成為有心人士的工具…

對2004年的《大事件》還記憶猶新,在傳媒上顏面全失的警方毅然的投入所有資源,在與匪徒的鬥智之中充 分的利用了媒體,只因為『這只是一個秀,警方丟掉的面子必須在媒體上贏回來』這一個理由。

那在2001年上映的《15 mintues》就是匪徒利用了媒體(同時媒體為了高收視率,也甘於被利用)把自己捧 成了新一代的美國英雄(頗有幾分《Natural Born Killers》的味道)同時編導也在這故事裡充分的諷刺了媒體 的道德淪喪以及觀眾對於『知』的追求促成了傳媒的不擇手段…

而故事中的幾位主角,除了Edward Burns之外,幾乎都是不斷的透過媒體去達成自己所追求的目的,連Robert De Niro演出的明星警探也不例外(最後還讓自己被謀殺的過程變成了名符其實的『頭條事件』);更甚至當 Kelsey Grammer演出的記者未能在第一時間搶到第一現場時,還要求員警重新演過整個追捕的過程(這一段雖 然有點誇張,但確實筆者有耳聞/實際碰過這樣的事…雖然是要求犯人走『星光大道』因為走的不好看或太快而 要求重走);更甚至,連一個搶匪都能透過媒體為自己洗脫清白,又或者是一個殺警兇手(當然,故事有交代她 是正當防衛造成)被捧為英雄…在這樣的前提之下,當Oleg Taktarov演出之抱有導演夢的兇手最後透過攝影機 將美國自由女神像拍入鏡,究竟是戳破了美國夢的不切實際?還是美國夢的變質?

而對於電影所提出的現實,我們也只能透過Edward Burns將其不削又憤怒的拳頭送向Kelsey Grammer的臉上來 得到一些小小的安慰…雖然最後的結局還是告訴我們一個事實,不論警與匪誰勝誰負,得到既有利益的始終是媒體。

黨筆者投入新聞媒體並意圖從新聞圈轉向電影圈時,說真的…許多不想看到的;不想知道與碰上的…全都陸續讓 筆者一一的見識到了,包括媒體是如何介入了警方與『地方勢力』(哪方面的就不多說了,因為事情太複雜)的 『喬』到讓事件不上版面。(其狀況有點類似於陳嘉上的《A-1頭條》)

當電影所透露的媒體生態其實只是小小的一個部分,觀眾又要用什麼立場去看待這個生態圈的本質?筆者似乎也 只能以過來人的身分告訴身為讀者的你…有些事就當電影看看就算了,想當Veronica Guerin的下場,最多也只是有 人願意把這個追求真相的過程拍個電影去紀念這個人,最後過了幾個月的時間,人們也就慢慢淡忘了這部電影的 真人實事之背景,以及這部電影曾經存在過的事實。

因為新聞永遠只追求最新的事,沒人在乎已經發生過且大家已知道的事,當一個記者搶到獨家畫面的時候,上司 在乎的不是只有我們電視台有這個畫面,而是『再早到個幾分鐘的畫面會更精采』這個事實(對!筆者就是在說之 前『我』拍到孫穗芬車禍現場的事)。也因此,當Edward Burns開槍射殺Karel Roden的一幕發生時,Kelsey Grammer 所在乎的也只有那句「Did you get that?」可以表達了當前傳媒的普遍心態。

猛人- 全體人員

文: bi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