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Vie En Rose

La Vie En Rose

評分: 10/10
年份: 2007
片種: 劇情
導演: Olivier Dahan 奧利維埃達昂
演員: Marion Cotillard 瑪麗昂歌迪亞、 Sylvie Testud 施維泰絲特、 Pascal Greggory 柏斯高格哥利 、 Emmanuelle Seigner 瑪紐爾塞尼耶

《粉紅色的一生》:盛放至凋零

含苞待放。綻開。盛放。直至凋零。所有的生命無外乎這樣的一個過程。
零碎。拼湊。組合。我們所看到的僅僅只是一個印象。一個足以讓我們銘記的女人印象。
我們走過她的回憶。從幼年至死之前的最後一刻。走進去了;也許,就再出不來。
玫瑰。沒有玫瑰。人生。盛放;直至凋零。
所有豔麗的瑰麗最後都將謝成黯淡;所有明豔的色調最後都將褪色成黑白。
所謂留存。除了回憶還將剩下什麼呢。--《盛放至凋零》。
火神紀。題記。

【零】幾句說明。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一部經典的電影;可以拿出來說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如果你喜歡的是音樂,那麼你可以從這部電影的原聲音樂入手;如果你喜歡梳理,那麼你可以從劇情分析開始;如果你喜歡的 僅僅只是一個性格女星作為精神偶像,那麼你可以從這部電影所塑造的人物,被稱為法國國寶的傳奇歌手伊迪絲琵雅芙(Edith Piaf) 的性格分析分手;而如果你僅僅只是喜歡寫字,那麼你可以去看這部電影所有的那種敘述表達的方式。

然而,這些都不是這部電影最吸引我的地方;縱然我也喜歡這些地方,不管是音樂原聲、劇情編排、人物塑造還是表敘技法, 這部電影均做得非常出色。但是最終讓我眼前一亮並且大為驚歎的依舊是導演的運鏡技法和剪輯師的剪輯手法。繁雜的長短鏡 交接,淡出效果後的過場,甚至直接用重疊的鏡頭從一個場景直接過場到另一個場景的切換等等都讓我著迷不已;而其中,讓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在狹隘空間裡的長鏡頭。

當然,也許我可以把我所說到的這五個方面都兼併在一起寫進這篇文章裡來。只是,我並沒有太大的把握。寫電影這些年,除了音 樂原聲之外,其它的四個方面基本上我都曾經寫過;限於對音樂知識的局限性,關於電影音樂原聲的文章我從來不曾寫過。此其一。

還有一個方面是,那樣寫下來篇幅極長,也許並沒有太多的人會有耐心把我的這篇文章仔細看完。於是所有的一切都成了徒勞。 我不喜歡這種結果。所以,我選擇了這樣的一種方式來寫我的這篇影評:分點分段地敘述,不喜歡看的人們可以跳過;而且除了 最讓我驚歎的兩個長鏡頭之外,其它方面我就點到即止不再贅述細論了。

【壹】音樂原聲。
有些音樂;也許永遠也不會過時。比如,伊迪絲•琵雅芙的那些音樂。飽滿的女聲、輕快的節奏以及大量描繪社會底層生活 的寫實;在現在來聽這些音樂以及看這些音樂的歌詞,像在看一本歷史書。優雅而俗氣,飽滿而空泛,輕靈而沉重。

如果經歷過那樣的一個時代,也許,沒有人能不喜歡她的音樂;如果不曾經歷過那個時代,也許,我們能從她的那些音樂裡發現某 些永遠也不會出現在正史裡的故事。

音樂,穿透過時間和空洞與空間的隔絕。

與前陣子我寫過的那部《當尼采哭泣》(When Nietzsche Wept)裡無處不在的古典音樂截然不同的是,這部電影基本上都是以伊迪絲 的音樂為主。流行音樂;然而,所流行的並不僅僅只是一個時代。

在現在聽來,沒有人會把這些音樂當成流行因素,沒有人會覺得這些音樂惡俗而乏味。我尤其喜歡的是伊迪芙的聲音,如此飽滿,強 烈的穿透力讓我為之震憾。

這部電影裡的大部分曲目都是當年伊迪芙的原聲帶經過數碼修復後的音樂。用音樂來講敘一個故事,用音樂來重現她那璀璨而短暫的 一生;這部電影做得非常出色。做好這一點其實也並不太難,以景寫樂又以樂寫景,在適當的時候編排適當的劇情再以適當的歌詞取 代背景音樂;伊迪芙總在不停地歌唱,這一點也就實現了。

從九歲開始在舞頭賣唱,進行酒吧駐唱,進入音樂廳歌唱,最後登上世界頂級的最華貴的音樂廳;伊迪芙的一生總是離不開的就是她的 歌唱。從唱別人的歌到可以選擇唱自己的歌;也許,如同她自己所說,如果不能再歌唱了,她會死去。

電影從一首歌開始,結束在另一首歌。俯拾皆是的美妙音樂,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也許,沒有人能夠忘記伊迪芙的歌喉。音樂;也許, 好的音樂永遠也不會過時的。不分國界、民族、語言。

這也許也是許多人為音樂而瘋狂的原因吧。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語言能具備音樂所能具備的穿透力,以及讓不同人種不同文化背景的 人都產生同樣的共鳴。而這部以音樂為主的電影,以一個傳奇歌手為軸線的電影,它所選擇的音樂,給了它一個語言局限之外的另一 個廣闊的空間。

這部電影的原聲音樂,是我最喜歡的幾部電影原聲音樂之一。

【貳】劇情編排。
如果要認真地梳理一下這部電影的劇情的話,那將是一個浩大而艱苦的工作;不管是從時間順序或者從空間置換為準線也許都將如此。劇 透的影評一般都大受排斥,因為那會讓沒有看過電影的人大受其害;加上了一個影評人的主觀視覺,劇透的影評既影響了後來的觀影者 的主觀觀感,也會讓一部有趣的電影變得乏味而平常。

然而,這部電影也許會是一部例外的電影。不論你如何去梳理,這部電影依舊會讓人驚喜;因為,它並不按平常的章法出牌。這一點跟 電影的表敘技法有很大的關係。

看這部電影,也許只能如同陶淵明所說的那樣"不求甚解"。因為它並不像一般的敘事性電影一樣平直,而更像一部散文式的電影一樣; 形散,而神不散。

電影主要是圍繞著伊迪芙這個人物展開劇情的。基本還有存在有時間軸的,一條是伊迪芙回憶裡的自己已經逝去的生活裡所有零碎的片 段,另一條則是已經接近死亡的最後時光,依舊還是零碎片段。如果我們真的要去理清從時間軸上所發生的種種事情,其實我們可以 做到;只是,這似乎並不符合讀散文的一般方式。

其實我們只要抓住了"散文"的"神",形式上的種種,也就不再那麼重要了。也許,我們換一種方式去理解;這部電影所展現的所有一切, 不過是伊迪芙臨死之前在腦海裡所閃過的零星片段,那麼,我們也許就不再那麼苛求了。

所有的一切成了一個瀕死之人最後的回憶,我們還如何能去苛責這些回憶如何淩亂散漫呢。真實的一切只存在於最後的那短短的輕歎, 伊迪芙說,想忘記的那些不停地浮現,而想記得的一切都想不起來了。也許,人生就是這樣;我們誰也不會知道,在我們死去之前的最 後那一秒鐘裡,我們會想起的究竟是什麼。而所有知道答案的人,都已經渡嚮往生了。

可以說,這部電影的劇情編排是很讓我喜出望外的。散文式地敘述,劇情其實很充實,只是因為被打亂了順序;所以,我們感覺有點費 解。然而不求甚解的讀書方式會給我們一個總體的印象。這就夠了。一部名人的傳記電影,這樣的劇情編排方式絕對是特立獨行並且 與眾不同的。

【三】人物塑造。
如何可能不喜歡瑪麗昂歌迪亞(Marion Cotillard)所飾演的這個伊迪芙呢。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法國電影的影迷,估計對瑪麗昂應該已經很 熟悉了。相比起她在《漫長婚約》(A Very Long Engagement)裡獲得愷撒最佳女配角獎的角色Tina Lombardi,或者是頗受好評的那部 《漂亮東西》(Jolies choses, Les)裡一人分飾兩角的Marie和Lucie兩個角色,我也許更喜歡這部電影裡的伊迪芙。

從20歲到47歲的年齡跨越,這位75年生的法國女星拿捏得恰到好處。完美地塑造了一個命運多舛但星途還算順利並且最終爬上音樂 頂峰的流行歌手伊迪芙的形象。

似乎有點歇斯底里的瘋狂,不羈而風趣,具有天賦並且固執,甚至有點偏執,敢愛敢恨……可以說,這個人物的性格是複雜而又單純, 而瑪麗昂卻完整甚至完美地替我們重現了伊迪芙從街頭賣唱到被伯樂發現以及最後英年早逝的大半個傳奇人生。

也許,人物形象的成功本身跟伊迪芙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生是離不開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瑪麗昂對角色的把握、導演對角色多角度的詮 釋、以及斷點式的描繪。我對伊迪芙這位傳奇歌星的瞭解並不多,然而通過這部電影,我卻能看到一個活著的伊迪芙,以及那個時代 的法國和美國。對我來說,這樣一部電影已經算是成功了。

如果說,音樂是直達心靈、穿透時空的對話;那麼,瑪麗昂的表現則是立體而形象的。身材嬌小、聲音洪亮而飽滿、小偏執狂;電影 從許多細節的描繪塑造了伊迪芙的豐滿形象。有事業輝煌時的不可一世,有落魄時的無奈與孤獨,也有年老無助時的孱弱和膽怯。

幼年的經歷,少年的自由,以及成年後以自己的天賦為基礎而發展的音樂事業。一個街頭賣唱女和雜技雜耍人的女兒,一步一步地 邁向國際巨星的艱難歷程;有成功也有挫敗。可以說,這個角色是生動並且深入人心的。

當然,這部電影裡除了伊迪芙之外還塑造了幾個不錯的人物形象。只是,因為伊迪芙的成功,其它角色基本上都被掩蓋了。這並不 算是這部電影的失敗;反而,能塑造一個能夠徹底掩蓋其它角色的主角,在人物塑造方面,電影也許更趨於成功的方向了。

【肆】表敘技法。
正如前面所說,這部電影的表敘技法也非常值得一說的。當然,我並不是第一次看過這種表敘技法的電影;只是,我卻不曾見過一部把 一種技法用得如此淋漓盡致又徹底的電影。

如果把一般電影的表敘技法當成是小說的話;那麼,這部電影像極了散文。我之前也說過,它是一部完全不按章法出牌的電影。所以, 忘記所有曾經看過的電影那種已經變得平庸的表敘技法吧。散文式電影,或者詩歌式電影;我們也許可以這樣說。

像一篇充斥著意識流的小散文;或者是一首意象繁華的小詩。淩亂的、雜碎的、無序的、散亂的;只是,它卻從來不曾忘記自己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我之前還說過,看這部電影,必須抓住其"神"而忘記其"形",不求甚解的方式最後會幫我們找到所有一切的解讀之途。

我們走進電影裡去,我們變成伊迪芙;然後,我們會對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有一個全新的解讀方式。帶一點狂想,如果我們就是她了, 在我們瀕死的時候,在我們眼前所閃過的那一切會是什麼呢。

從我們有回憶的那一瞬間開始,一直到最後。曾經有一種很美的說法,當我們面臨死亡的時候,我們一生中最該被我們珍愛的所有回憶 都會一一閃現在我們眼前,我們摯愛的人,我們最迷戀的事物以及我們所看過最美的場景。只是,這樣的說法依舊沒有任何人能夠給予證明。

所謂其"神",說破了就是伊迪芙。換一個角度去思索,或者說,這部電影僅僅只是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一個角度。當一個旁觀者或者是一個 當局者,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可能是截然相反的。

電影僅僅只是伊迪芙臨死之前的那個夜裡閃現在她眼前的所有一切零碎的片段。於是我們可以完全地去破解所有淩亂、雜碎、無序又散亂的所有意象。

而這部電影在表敘技法的成功還在於,當所有的這一切都彙集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最後結果是清晰而流暢、但卻抽象。我們沒有辦法像其 它電影一樣一眼就看明白它的整個脈絡;也許,看這部電影比任何一部電影都更需要一種超出本我與自我的想像力。

時間無序,空間亂序,整部電影更像是一種非線性的點狀思索交錯成一組奢華的網,無序與亂序交叉多線索並行的錯亂時空;化整為零再 化零為整。意識流;當我想到這個詞的時候,一切也許就都迎刃而解了。伊迪芙的一生如此清晰地顯現出來,只是,我找不到一個辦法而 一語蔽之。也許,這也是這部電影之所以用這種看似散亂無神的表敘技法來完整表達吧。

【伍】鏡頭技法:狹隘空間裡的長鏡頭。
開始至18:15.162結束。

這是這部電影裡第一個引起我注意的鏡頭。僅僅不過十五秒鐘左右;當然算不上是長鏡頭。然而,這部電影裡最重要的那兩個長鏡頭所用到 的鏡頭基本技巧卻都基於這個鏡頭的運鏡手法。所以在說這部電影的長鏡頭之前,我們也許先來看看這個十五秒的短鏡頭。

導演選取的是一個旁觀者的視角鏡頭,而且採用了一種非常平緩的手提跟拍手法。首先定點是旁觀,在走廊上對準暫時失眠的小伊迪芙扶著 牆走的場景,變換鏡頭角度從右到左自轉約90度,然後跟上並且推進,跟著小伊迪芙進入房間;進入房間之後,小伊迪芙很快地跑到角落 裡去,本來一直聚焦于小伊迪芙的鏡頭突然掉轉槍頭不再跟著原來的目標而是很快地環顧了整個房間:正在喝水的嫖客、被綁在床頭半裸 的妓女提提娜、以及匆忙進來帶走伊迪芙的老鴇路易絲;鏡頭最後定格在了牆壁上的鏡子,鏡子裡是依舊被綁住的提提妮在輕輕地歎氣; 鏡頭淡出。

這是一個非主動又非被動的鏡頭,不那麼刻意地去捕捉什麼,所有的人物都在這種輕緩的視角裡翩然入鏡。不刻意,一切漫不經心,也許 是這個鏡頭最大的特點。這並不是一個特點閃光的鏡頭;之所以我在這裡說到是因為後來的鏡頭,這種走馬觀花式的運鏡手法鑄就了後面 那兩個堪稱經典的長鏡頭。

定鏡;逆時針120度鏡頭自轉;繼續定鏡;順時針270度鏡頭自轉;淡出。那種緊鑼密鼓般的妓娼生活、混亂不堪的空間、喧囂吵雜、肮髒 而複雜……所有的這一切都被收羅在其中。這是一個並不長的短鏡頭,它容納了一個鏡頭中所能容納的最大容量。配以輕快的背景音樂,這 個鏡頭顯得無奈而悲涼。

開始至53:36.288結束。

伊迪芙的第一位伯樂,LeGerny's的老闆路易勒普雷老爹死去後的第二天,伊迪芙來到勒普雷老爹的寓所。鏡頭從伊迪芙進入寓所開始。從屋 子裡往門外拍,定位鏡頭,大角度的逆時針轉動,跟著從鏡頭前走過的伊迪芙轉換視角。然後又是那種輕緩的跟拍,應該是一個手提鏡頭的 跟拍,奇怪的是卻不帶半點手提鏡頭應有的那種晃動;我懷疑這些鏡頭是否是由機械臂完成的,但是隨後的鏡頭不得不讓我打消這念頭。

鏡頭跟在伊迪芙的身後以及身側不停地轉動並且跟著她上了樓梯又進了房間。並且不停地以伊迪芙為軸心,機位移動配合鏡頭轉動地做了 兩個360度的轉動。切換成伊迪芙的視角,凝視了躺在地上的路易勒普老爹又轉回旁觀者的視角注視著更加惘然失措的伊迪芙,臉部特寫, 機位一直倒退,隨著伊迪芙的倒退而出了房間。

之後又是一個以伊迪芙為軸心360度的順時針軸轉。跟著伊迪芙下了樓梯,警探角色上場叫住伊迪芙開始談話。鏡頭結束。

背景音樂一直是那種悲愴而急促的聲調,周圍環境裡喧囂的背景聲也沒有消去,臉部特寫裡的伊迪芙顯得如此無助而惶恐不安。這樣的鏡 頭加上這樣的背景音樂用於表現環境的雜亂無章、人們的傷感悲戚以及慌亂的氛圍以及女主角的無助,絕對稱得上是一流的。

之前說到的第①個鏡頭,十幾秒並不長的短鏡頭,其實在這部電影裡俯拾皆是。然而這部電影裡的所有長鏡頭用的幾乎都是相同的技 法;而這個鏡頭也許是這部電影裡對於長鏡頭的牛刀小試了。

人物心理、環境氛圍,除了女主角外其他人的情緒幾乎都能在這個鏡頭裡表現出來。平緩地跟拍、他軸地機位移動以及自軸的角度轉換;從 這個鏡頭來看,這幾個簡單的拍攝手法用重複、疊加以及重建而構建成複雜繁冗的鏡頭技法,設計周密而且如流水行雲般地完成了化零為 整的質變。

開始至1:13:43.558結束。

這個鏡頭是這部電影裡我最喜歡的兩個長鏡頭之一。與第①個用於表現雜亂的鏡頭以及第②個用於表現死寂的鏡頭不同,這 個鏡頭所展現的是那個已經從陰霾裡走出來風華正茂性格張揚的伊迪芙。

鏡頭剛剛從一大堆繁華的疊加以及剪接裡掙脫出來,一個清淨整潔的唯美外景特寫之後,畫外音起,開始了這個長達三分多釧的長鏡頭。這 是一個設計繁冗並且周密的鏡頭,縱然看起來似乎草率隨意。

近景描寫,然後鏡頭倒退,用一個中景鏡頭描繪了大半個房間。伊迪芙站在中間,和她的女伴談論著新近要上演的音樂劇本。鏡頭順時針自 轉90度,對準房間的門,男配角1上場,跟著男配角的走動轉回原來的角度,伊迪芙依舊沒有動,站在原來的地方開始對話。機位移動,以 對話人為軸心作逆時針圓周運動90度。之後隨著伊迪芙的動作,機會和鏡頭又重複了一次相同角度的移動和轉動,停在了原來位置的對面;女 配角2號上場,所有人開始走位,鏡頭回到伊迪芙的側面。

伊迪芙走出房間,鏡頭跟著伊迪芙的走位又做了90度逆時針的自轉,機位前移,視角沒有跟著伊迪芙進入另一個房間而跟在了女配角2號的 身後,之後離開女配角的背影從另一個門進入了伊迪芙所在的房間裡。

機位一直前移,小角度作逆時針自轉。女配角3號4號定點,隨著鏡頭的推進而進入畫面。鏡頭開始上下輕緩地擺動,把攤開在地上的晚禮服 以及伊迪芙的表情都做了特寫。女配角2號又一次上場,報告有人求見。鏡頭就勢前推,跟著女配角2號前行,男配2號及3號在鏡頭前掠過, 出了第一道門。跟在女配角2號以及求見者的身後轉了一個彎,再轉一個彎,再穿過兩個門進入伊迪芙所在房間。女配2號繼續前行沒有進入 房間,男配4號即求見者在門口停了一下,鏡頭對著他的臉從他身旁走過,一邊移動機位一邊轉動鏡頭,確保給了他一個特寫之後與他平行 地進入房間裡;伊迪芙及其女伴入畫。

角度轉換、前推後移、再一直倒退、定位。中景寬角的大面特寫。之後又一次前推以及角度轉換,之後一直跟著伊迪芙的走位移動。突然 一個180度的倒轉,從伊迪芙的前面跑到伊迪芙的後面,對著伊迪芙的視角,前望。男配1上前,機位繼續移動到他和伊迪芙的側面,談話, 之後鏡頭一直跟在男配1號的身後。男配轉身說了一句話,這個鏡頭突然就結束了。

這始終是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跟在所有的這些人後面。第三人稱的視角,如果可以這樣說的話;一直很貼身地跟在他們身後或者站在他們 旁邊聽著他們說話觀察他們的生活。我喜歡這樣的一個角度。

開始至1:39:19.129結束。
開始至1:46:34.725結束。

這兩個鏡頭跟這個鏡頭其實也大同小異。我就不再一一贅述了。喜歡長鏡頭或者這種平緩鏡法的人們可以自己去找來看看。第④表 現的是伊迪芙褪下明星光環後的平常生活,而第⑤則是從伊迪芙醒來時種種迷離的幻覺開始,表現的是當情人死去了之後伊迪芙的 絕望與撕心裂肺的傷感。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最成功的那個鏡頭應該就是⑤了。

這些鏡頭所選取的空間都是狹小並且狹長的。鏡頭自作小角度、大角度轉換,機位前推、後移以及圓周轉動,而這些看似平常的鏡頭技法 所構建了一個繁雜無比的電影製作工序,每一個演員的走位、表情、動作、語調,不管主角配角都必須流水行雲不得有半點差錯。

也許,這部電影是第一部讓我對長鏡頭有概念並且感覺到一種歎為觀止感覺的電影。

【陸】寫在最後。
其實,這個故事並不複雜;只是因為被打亂了時序而顯得有些刻意的淩亂。散文式的敘述方式,用零碎的意象構建了伊迪芙這位傳奇女歌手那不 平常的一生。而不管你是從哪一個角度切入,這都會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靜下心來。安安靜靜地看一場電影;這部電影應該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柒】末了,叨嘮下。
這篇文字一直在過年前就寫一半;中間因為某些事某些情緒而一直擱置至今。這篇文字從2008年的2月3日一直寫到今天,3月12日;整整一個月 又十天,中間又跨過了一個春節,也許是一篇真正意義上橫跨了丁亥與戊子兩年間的文字。我已經很久不曾這樣認真地寫過一部電影,不曾如 此純粹地寫過這樣的文字了;不曾想過任何媒體,不帶半點功利和商業味道地書寫。

很長,估計沒有多少人會一直看到這裡。但是過去的那一年,以及將來的這一年;對我來說也許並沒有多少遺憾了。

一個不曾終結的終結;一個不曾開始的開始。或者說,一個不曾結束的開始;一個不曾開始的結束。我突然破天荒地想,不給這篇文字任何理由 以及版權限制;只要你喜歡,就轉載吧。當然,只此一次;下不為例。

親愛的們們。新年已經過了一個多月了,但是我想真正意義上地說一句:新年快樂以及;我回來了。帶著這篇淩亂的文字回來了。而且,我想這 會是一個好的開始;因為我如此鍾愛這部電影,因為我如此珍愛這篇亂得不能再亂的文字。

很晚了。親愛的。晚安。以及好夢。

猛人- Marion Cotillard 瑪麗昂歌迪亞

文: 火神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