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of the Devil 3

Art of the Devil 3

評分: 8/10
年份: 2008
片種: 恐怖
導演: Ronin Team
演員: Napakpapha Nakprasitte

《邪降3:鬼影隨行》(Art of the devil 3):只是一堆血肉模糊的鮮血淋漓

我曾有過的癡迷;如今,已如煙霧消霧覓不著半點痕跡了。
剝離了所有精神層面上的悲情意義;所剩下的,只是一堆血肉模糊的鮮血淋漓。
--火神紀。題記。

【惡魔的藝術;邪降;邪降前傳】
非英語片種的電影有一個很讓人頭疼的問題,電影的名字、劇本、字幕等大多從原來的電影的語種 翻譯成英語,然後再從英語翻譯成中文。一次翻譯所可能產生的謬誤,到了二次翻譯可能就更將謬之千里了。

2005年的一部《惡魔的藝術:邪降》(Art of the Devil 2:Long khong)讓我印象深刻,當時有一個問 題抓破了頭皮也想不明白,因為那一部電影的中文譯名以及英文譯名都標明了是《惡魔的藝術2》 (Art of the Devil 2);那麼,就應該有一部《惡魔的藝術》(Art of the Devil)吧。後來我找到 了那部電影--《魔鬼的藝術首部曲》(Art of the Devil:Khon len khong)。

我所迷糊的是,這兩部電影所講的故事沒有一點關聯也沒有;並且,兩部電影的水準基本上也不是一個 層次的。後來我研究了一下兩部電影的創作班底之後開始有一點明白了,因為那兩部電影完全是由兩個 不同的班底創作而成的;那時候我開始懷疑那兩部電影並非是同一個系列的電影,雖說它們有一個承接 的名字,不論是英譯名還是中譯名。進而去確定我的這個論點,然後我發現,兩部電影的英語音譯名字 其實並不相同,最多只能說有點接近而已--《Khon len khong》和《Long khong》;我不懂泰語,但是 從兩部電影的內容上去推斷, khong指的應該是同樣的東西--降頭術。

這樣一來,一切就明瞭許多了。《Khon len khong》,也就是所謂的《惡魔的藝術》,或譯作《魔鬼的藝 術首部曲》,這個中文名字是自英語名字《Art of the Devil》或《Art of the Devil 1》翻譯過來的; 而《Long khong》,就是所謂《惡魔的藝術:邪降》或者《惡魔的藝術2:邪降》則是從英語名字《Art of the Devil 2》翻譯成中文的。

這也許是非常無奈的,二次翻譯的準確無誤,可是最後的結果卻與原來的那一切相差了十萬八千里之遠, 並不是二次翻譯的錯,而是因為在一次翻譯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謬誤。

如果進一步去看導演的話,那兩部電影的劃分顯然就更容易了。譚力截祿冠(Tanit Jitnukul)執導了 《Khon len khong》,也就是《Art of the Devil》,中譯《惡魔的藝術》;而羅寧七人組(Ronin Team) 則執導了《Long khong》,也就是《Art of the Devil 2》,中譯《《惡魔的藝術2:邪降》。

整理一下前面這些看似雜亂無章的論點--首先,《Khon len khong》如果可以被譯為《惡魔的藝術》的 話,那麼第二部則跟它完全沒有關係,再以把《Long khong》直接翻譯成《邪降》。

總有人問我說,那兩部電影真的有關係嗎。其實,現在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那兩部電影一點關係也沒有。

這篇文章的開篇依舊承繼了已經成為現實的錯誤,所以在命題的時候我直接把這部所謂的第三部的題目 定為《邪降3:鬼影隨行》;這一點挺無奈。

這個名字有兩點錯誤。首先如果要按英譯的名字再轉譯成中文的話,它應該叫做《惡魔的藝術3:邪降2》; 至於所謂的《鬼影隨行》我完全不知是從哪裡噴出來的。而如果直接看英文英譯的名字,它應該叫《邪降2》 或者《邪降前傳》。它直接把《邪降》當成了《惡魔的藝術》的另一個譯名,然後按順序想當然地排在了 第三部,這不是把原來就混亂的電影名字攪得更加讓人剪不斷理還亂嗎?

所以,如果非得把這三部電影一起排列的話,從英文音譯名著手去看,正解應該是--第一部叫《惡魔的藝 術》;第二部叫《邪降》;這一部叫《邪降2》或者叫《邪降前傳》。

以上文字寫給那些總是被譯名弄得一頭霧水的孩子們。那些不曾被這個問題困擾過的同學,可以忽略這個章節直接跳過。

【Cult或者Cut】
以下文字寫給那些總在給我糾錯的孩子們。如果你曾理解過我曾寫過的這兩個單詞的話,可以忽略這 個章節直接跳過。

我為什麼要如此鄭重其事地專門為此撰文,因為在我的影評裡很多次提到過這兩個單詞,而每次在我的影 評發表之後總會有人不停地提醒我關於我的謬誤。我感謝那些熱心的人們,於是我做了許多次的解釋,直 接後來實在是疲憊不堪的時候,我終於放棄進行解釋了。可是,一直讓人誤解的感覺並不好受;所以,我 決定占點篇幅對些做最後一次解釋。

第一個把Cult引申到電影上的那個人是誰,我不知道;不過那個人肯定是個天才。至少,在電影上說到Cult, 很多人都會有一個共識,那就是邪典,邪惡的經典?

在英文的語境裡,Cult指的是膜拜、禮拜式、祭儀的意思,也有時尚、潮流的意思。放在電影領域裡大概是 指那些不為大眾所接受,但卻受到小眾人群的極力追捧的電影。

但在我的影評裡,Cult並不僅僅只是廣義上的邪典電影。我的Cult,應該是我迷戀並且為之著迷的電影,而 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那種小眾電影。膜拜;我更傾向於個人膜拜,或者說,這個詞在我這裡指的更多的是我個 人膜拜的電影而非一般意義上邪典電影。

所以,一些大眾電影,甚至是曾經在院線豐收的大片也都可能是我的Cult電影。而一些小眾電影,在別人那 裡也許是別人的Cult電影,可是在我這裡卻稱不上Cult。也許,是側重點不一致的原因。

我喜歡的影評人曾說過--每個人都有他的Cult標準,所以,不必去苛求統一的標準。其實,也根本沒有辦法 去統一一個標準來劃分;只能依個人品味喜好去作不規則的劃分。

當我說到Cult的時候,許多人其實並沒異議的。這說明我也只是一個庸俗的傢伙,並沒有太多的個性。但是 當我說到Cut的時候,總會有人指出我用了一個錯誤的詞彙,總以為我想說的是Cult而非Cut。

其實,在我的影評裡說到這兩個詞的時候,是有非常自我的區別的。並且,這樣的區別不求他人苛同。Cut 更多的時候指那種帶有鮮血淋漓的切割鏡頭,或者以切割為主題的電影。可以說,在我的標準裡,我的Cut 電影不一定是我的Cult電影,而我的Cult電影裡也並不只有Cut電影一種。

參照標準為三池崇史(Takashi Miike)的《殺手阿一》(Ichi the Killer)和《切膚之愛》(Audition),或者 朴贊郁(Chan-wook Park)的《割愛》(CUT),以及羅寧七人組的《邪降》。這幾部都是我摯愛的Cut電影兼Cult電影。

【《邪降2》(Long khong2):只是一堆血肉模糊的鮮血淋漓】
說實話,我並不喜歡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毫無疑問是跟《惡魔的藝術》(Khon len khong)沒有半點關係的,也毫無 疑問是《邪降》(Long khong)的前傳。而既然我曾經把《邪降》稱之為我的終極Cult和我的終極Cut,可想而知這 部電影肯定是讓我挺失望的。

在我所看過的恐怖片裡,包括歐美的血腥視覺系和日韓為代表的氣氛心理系的恐怖片,《邪降》可以說是集二者 之大成作。我記得我是2006年看的那部電影,到現在差不多已經兩年整了,可是我對那部電影依舊印象深刻。相 比之下,這部原來班底製作的前傳電影,我是幾天前看的,可是現在卻已經沒有多少印象了。

我之所以對前作評價那麼高,因為那部電影劇情的編排上、在運鏡的整體氛圍的營造上、在人物性格的塑上、在視 覺效果的殘酷上都是有一定的造詣的。不像歐美純視覺系那樣只是一味的鮮血噴射,而加入了一些東方恐怖片特有 的悲情味道;可以說,那部電影以其殘酷的肆虐手段和降頭術的神秘氣息澆灌了故事的悲劇色彩。

既沒有歐美視覺系恐怖片的那種空洞,也補全了東方心理系恐怖片在視覺上的疲軟。在我看來,其實那一部《邪降》 已經非常圓滿了;情節上的設置沒有多少漏洞,故事的脈絡也清晰可見,整體上而言,前因後果都交待得非常清楚。

所以,從第一印象而言,這部電影並沒有給我多少想像的空間。反而更像是畫蛇添足般的多此一舉了。並且因為 前作的高度又局限了這部電影更多的可能性;因為圈定成前作的一部前傳作品,所以它只能圍繞著前傳裡的人物 做文章。可是前作並沒有給它留有太多的餘地,所以,同樣的班底也只能做出這樣一部平庸的作品來。本來,就 算不提前作《邪降》,沖著羅寧七人組的聲名以及製作《邪降》時的那種非凡的功力,他們也許能拍出更好的作品來。

整部電影一路看下來相當的平庸,立意已經遠不如前作了,但是在視覺上它又保留了前作的某些特點;最後導致 的結果是--它回歸了歐美視覺系的殘暴,卻沒有了前作那種深層深義上的文藝悲情。

很多創意,它又是直接取材於前作--比如用鐵鉗子從人體上活生生地把腳指甲給拔下來,或者生吃人肉;可是當 我看前作的時候其實還很少看到類似的題材用那樣的一種近鏡特寫直接地呈現在眼球之前所以頗為之震撼,但是 這次再看一遍的時候,我完全找不到之前震撼的那種感覺了。

從重複前作的某些經典場景而言,它比近期看的另一部電影的續作《我班Friend好搞野2》(Sex Is Zero 2)要好得多,因 為對於前作的重複它還只是點到即止而不像《我班Friend好搞野2》一樣重複成泛溢。可是就恐怖片而言,如何挖掘出新意 而讓電影依舊可怖才是更重要的;重複前作那些駭人的場景就遠遠沒有原來的那種效果了。正所謂是見怪不怪了, 放在恐怖片的領域裡尤其這樣。所以,就算《我班Friend好搞野2》給我的感覺並不是很好,同樣也遠遠地比不上它的前作, 可是同樣作為續作,就電影的整體而言,它卻要比這部《邪降2》要成功得多;也許,是因為題材不同,所以我對它 們的要求也並不一致。

除了重複前作的幾個經典場景之外,這部電影也有其自成經典的殘酷鏡頭,比如相對而言還不是太直接的強迫性流產, 或者是用特寫鏡頭描摹出來的用別針別住眼皮的鏡頭都足以讓膽小的人望而生畏;但是在看過了前作之後看這部電影, 這些鏡頭幾乎都還算是小菜一碟並不出眾。

這部電影只有一組鏡頭讓我有點毛骨悚然的感覺,那就是男主角的母親借身還魂成功之後還保留著十幾年做鬼的習 慣,在像我們這邊七月節的時候要到門家祭祀那些無處可去的遊魂野鬼時會在門口擺上一大桌的飯菜,在電影似乎 也有這樣的一個節日;然後,她蹲在路邊跟那些遊魂野鬼搶東西吃時狼吞虎嚥的表情實在讓人心裡發怵。但是,僅 僅只有這樣的一個鏡頭是不足以支撐起這部電影的。

這部電影在劇情上的編排遠遠沒有《邪降》來得深沉;這部電影的劇情只能說是及格,不至於弱智;所以它只剩下 一堆血肉模糊的鮮血淋漓。可以說,它是在對前作進行一種完全蒼白無力的劇情梳理;徒勞而無味。

當然,跟其它的泰國恐怖片甚至是世界範圍內的其它恐怖片比起來;它還能算是中等水準。可是比起那些經典而言, 它並不出色。在羅寧七人組的作品裡,它只能算是平庸之作。

朋友說,我是一個已經被恐怖片扭曲了的孩子。因為我看過太多的恐怖片了,以至於這部電影對我而言僅僅只是味同 嚼蠟般的無味。也許,這也是影評的趣味之處;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視角和眼界,每個人也都有其表達觀點的權利。

所以;僅是一家之言。不求苟同。關於劇情方面的細節,我就不談及了;畢竟那會嚴重打擊到那些未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們對電影的解讀。

猛人- Napakpapha Nakprasitte

文: 火神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