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king of Japan

日本沉沒
Sinking of Japan

評分: 4/10
年份: 2006
片種: 劇情
導演: 通口真嗣
演員: 草弓剪剛﹑ 柴崎幸

《日本沉沒》的劇種是什麼?大概是一道看過的觀眾比還沒看的還難以回答的問題。

一如《明日之後》,災難都被科技先進的今天預測得到,而位於板塊邊緣的日本﹐最直接讓人聯想到的天災 定必然是地震。《日本沉沒》以地殼板塊的移動、地理環境的不同等,一開始就以數據連珠炮法式的告訴觀 眾日本沉沒的原因、的必然性,與及真實性,力求增加說服力。當然要說服的不只是觀眾,還有戲內的日本 官員。這一種沒有前車可鑑的預測,是很難改變現代經濟型社會的政府的做法,中間所產生的衝突,是電影 帶出的一個思考的要點。若以民族意識強烈的日本人於災難處理手法上及思量上的差異作比較,香港觀眾對 於故事內提及過的同歸於盡,定必感到新鮮,文化的不同,令《日本沉沒》與《明日之後》的相似性大大減低。

無論電影的名字與及主題,故事都顯然是一部災難片。但大大小小的意外都被預告了,災難的突發性也欠缺了, 而那日本沉沒的危險性、急速性都被故事中的插曲、小故事拖慢了,使整部片的觀感看來三不像,不像災難片, 也沒可能是劇情片,而歸類為愛情片的話,那條感情線的發展又看不出是電影的重點。

男女主角的發展經過,由什麼都沒有,就突然間跑到終點,這段關係的結構性很弱,可說是來得太過刻意。當面 對災難,這些生離死別的話題,觸及到情感上的副線就每每來得必要,但要去釐定清楚故事的要旨,這方面,電 影的創作人就處理得有點低手,沒有好好的把握故事的主題,反而多心的?力發展其他,使電影失去了平衡,有多 好的電腦特技,也不能補充這種失衡,是電影的一大敗筆。

相比起其他相類似的電影,明顯《日本沉沒》仍逃不過自身的民族性,這樣的高成本製作,諸如用人或敘事方面卻 又不能衝破「自我」的問題,似乎很難以吸引其他不同民族文化的觀眾。而日本當然沒有沉沒,反而沉沒的是觀眾 入場前的心。

文: Jo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