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周記 - 美國戲院放映華語片的歷史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4年03月02日

2024年03月02日

美國戲院放映華語片的歷史 by Kantorates

美國戲院放映華語片的歷史

近年美國戲院變化不少,人在海外還是能夠看到不少首輪華語新片,這在幾年前來說,實在挺不可思議。

對於移民美國數十年的老華僑,要看來自中港台地區的華語新片,上世紀七、八十代的記憶,應該就是華埠的老戲院。例如在三藩市,華埠的大明星戲院、列治文區的新統一戲院,都有放映不少華語片。事實上,這些戲院大多歷史悠久,早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已不時引進中港電影到美國,為當地的華僑帶來歡樂。不過這些戲院大多都是家族式經營,跟香港片商接觸都是小規模個別進行,並無形成院線體系,隨著時代變遷、家族後人不欲接手經營等不同原因,九十年代以後已逐漸式微。

老華人戲院被時代淘汰,或許也和九十年代起,錄影帶文化興起有關。以往海外觀眾要看電影,只能到戲院觀看,但自從錄影帶這個偉大發明出現,電影不用到戲院看,只要安坐家中看便能欣賞,頓時令到戲院生意大受影響。雖然不少影迷都覺得,在戲院看電影和在家看電視的觀感大不相同,尤其是九十年代前的顯像管電視,畫面頂多不過三十多吋大,加上電視喇叭效果一般,根本無法複製在戲院看電影的質感,但對於絕大多數華人觀眾來說,聲畫質素並不重要,是否能夠看到才是關鍵。因此哪怕錄影帶,或以後流行過一段時間的鐳射影碟、VCD等畫質一般,但還是深受歡迎,搶去戲院不少觀眾。

踏入千禧年後,華人戲院式微,華僑觀眾要在大銀幕看華語片的途徑減少,頂多只能在所謂的藝術院線,或者是影展找到華語片。歐美某些專放藝術片的院線,有時也會搜尋來自亞洲的電影放映,不過大多都是所謂的得獎片,並非普羅大眾之選。相對來說,影展倒是不乏商業大片的播放,例如三藩市國際電影節、亞美電影節或其他專題影展等,每年都會選映一些新片,有時更會邀請香港電影人出席,記得十多年前劉德華現身三藩市國際電影節,便引發哄動。不過電影節只在每年特定時間舉行,除非碰巧新片就在該時段首映,否則很多時候選映的電影,早已推出影碟,對於求新求快的觀眾來說,吸引力始終不強。

這樣的趨勢,一直維持至幾年前才有改變。未知是否移民生態的變化,好幾間小型發行公司看到商機,近來開始有系統地引入亞洲電影,在美國主流院線的戲院播放。雖然規模不大,但由於是較有系統的運作,因此能夠以較穩定的方式,從中港、日韓等地引入新片,而最重要的是,這許許多多的新片,映期和亞洲接近,甚至相同,例如這兩年的賀歲片,包括《毒舌大狀》、《飯戲攻心2》等,都是和香港同步首映,《臨時劫案》更比香港早兩個星期,話題作《金手指》也是同步,其他如《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記》,則稍晚一點,但至少在香港推出影碟和串流前,已經放映。

和港產片相比,印度及中國內地電影的放映,所佔比率更高。或許因為三藩市灣區的中國和印度移民愈來愈多,觀眾層也比較龐大,因此在這裡印度電影上映極多,國產片也不少,而且有價有市,例如早前去看《飯戲攻心2》周日下午場,全場僅五名觀眾,但同時間上映的國產賀歲片《飛馳人生2》,入座率卻至少三十多人,印度片的觀眾更多,就算是已經上映多時的日本片《哥斯拉-1.0》,也有不少觀眾,《年會不能停!》更是連續上映近一個月,可見亞洲電影的潛力不少。作為觀眾我們自是多多益善,希望這個趨勢持續,以解我輩海外影迷的觀影渴求。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