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

香港年青導演洪榮傑獨家專訪(Part I)

前言

隨著社會文化的改變﹐ 同性戀題材在華語片漸漸脫離禁忌。 近年香港和東南亞等地都出產不少富 水準的同性戀電影。 香港年青導演洪榮傑的首部劇情長片《 無聲風鈴》﹐ 便是成功的例子。 這部以 同性戀為背景的影片﹐ 首先在柏林影展首映﹐ 其後周遊列國。 洪榮傑早前到訪三藩市參加影展﹐ 本站十分感謝洪 導演在百忙中抽出寶貴的時間接受我們的專訪﹐ 分享《 無聲風鈴》的拍攝經驗﹐ 並講述其電影製作生涯的經歷。

  • 以下訪問以廣東話進行。

希望大家喜歡吧!

誰是洪榮傑?

洪榮傑﹐ 生於1977年﹐ 香港年青導演﹐ 早年在香港理工大學修讀設計﹐ 後赴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的 電影﹑ 錄像及新媒體學系進修﹐ 獲藝術碩士學位。

洪榮傑於2000 年的在學期間﹐ 主力拍攝同性題材的短片。 首部短片《 有人Invisible People 》﹐ 獲香港IFVA 獨立短片比賽特別獎﹐ 並入圍柏林短片電影節。 2001 年作品《 天使I am Not What you Want 》獲比利時國際 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2003 年﹐ 洪拍攝短片《 窗外Buffering... 》﹐ 獲意大利都靈同性戀電影節表揚。

洪的首部長片為《 無聲風鈴》﹐ 影片為中國及瑞士聯合製作﹐ 入圍2009 年的柏林影展﹐ 其後於香港﹑ 三藩市等地的影展放映﹐ 並定於7 月在香港公映。

Kit Hung

無聲風鈴

動映地帶: 謝謝你接受我們的訪問。 請簡單介紹一下開 拍這部戲的 由來? 作為一部獨立 電影﹐ 資金方面如何籌措 ?

: 這部電影的劇本﹐ 是五年前我在芝家哥念書時開始寫的。 當時故事分為男﹑ 女兩部分﹐ 但我畢業後﹐ 一起編寫劇本的同學找到了一份全職工作﹐ 而且她的身體也不好﹐ 所以便退出了﹐ 故事剩下了男主角的部分﹐ 由我自己繼續發展。 現在回想最初的劇本﹐ 真的是非常好看﹐ 可以說 是一個masterpiece 。 我希望將來累積更多經驗後﹐ 可以再拍這個劇本。 不過話說回來﹐ 現在的劇本﹐ 已和當年的劇本有很大的分別。 本來這是一個香港和紐約的聯合製作﹐ 但因為我後來搬去瑞士﹐ 所以把故事的地點改變了。 我在瑞士時﹐ 找到一個當地的監製﹐ 替我尋找資金。 這部戲的第一組 資金﹐ 來自香港藝術發展局。 我拿到這筆錢後﹐ 首先拍了瑞士的戲份。 其實我早於美國時已見過 不少演員﹐ 他們都很專業 。 記得我在紐約和洛杉機都放了招募演員的通告﹐ 相對於在瑞士放同一 個廣告獲得的六﹑ 七個回覆﹐ 在紐約我收到三百多個﹐ 連電郵戶口也超過負荷。
在瑞士找到男主角後﹐ 再在中國找另一位男主角。 至於攝影師﹐ 是來自北京。 作為一個新導演﹐ 我是有點害怕和一些很有經驗的香港電影人合作﹐ 害怕他們會看輕新導演。 若他們真的看輕新導 演﹐ 工作時不會和你交心﹐ 所以我特別在北京找了一位年紀和我相若﹐ 但經驗比我豐富的攝影師。 我們是非常合拍﹐ 不論是思想方法和態度。 當然﹐ 資金也很重要﹐ 但即使有錢﹐ 也需要一班有心人 共同努力。
拍完瑞士的戲份後﹐ 我剪輯了一個teaser 片段﹐並找到了其他資金。 基本上﹐ 拍完香港的戲份後﹐ 資金都用完了。 我花了三個月時間剪片﹐ 完成後我拿著粗剪版到瑞士申請資金並成功獲批。 所以 說﹐ 這部戲的大部分資金﹐都是來自瑞士﹐ 主要在瑞士做後期。 另外﹐ 三藩市的Frameline 電影節機 構也有一筆後期製作資金提供。 算來整部戲的投資為50 萬美元 (即約400 萬港元)。 電影完成後﹐ 成 功入圍柏林影展首映。

動映地帶: 拍攝這部戲最大的困難和挑戰是什麼 ?

: 拍攝這部電影的最大困難﹐ 是開始時沒有人理會我。 一部關於同性戀的電影﹑ 新導演﹑ 沒有名氣﹑ 以往拍過的短片沒有什麼商業價值﹐ 只有一堆電影節的支持﹐ 這樣的組合﹐ 基本上是沒 有辦法拿到商業上的投資﹐ 也不用這樣做。 當年我做了很多傻事﹐ 就是花很多時間去尋找商業投資﹐ 詢問他們有沒有興趣。 其實當年我尋找投資時四出派發劇本後﹐ 已發現故事被很多人抄襲了。 我 發現突然間有很多東西出現﹐ 和我的劇本差不多。 雖然我有為劇本註冊﹐ 但我不會有錢聘請律師 和這些人打官司。 所以我的心態就是﹐ 原著概念是我的﹐ 抄襲者不知來龍去脈﹐ 不會懂得如何去 表現這些概念。
另外﹐ 也沒有人相信這個拍攝計劃。 別人會跟我說﹐ 你是新導演﹐也沒幕前明星﹐ 真的不懂怎樣 替你做。 到了後來﹐ 我相信是我必須要去令其他人留下印象﹐ 不是靠明星。 其實我也曾經和一些 明星級演員見面﹐ 他們也同意把名字放入電影中﹐ 不過後來都沒有成效。 例如我曾經拿著包括一 些明星的拍攝計劃去尋找投資﹐ 但都不成事。 這些明星看到一個很有熱情的導演﹐ 也很想幫忙﹐ 但他們本身沒有錢﹐ 也不會拿錢出來﹐ 所以沒有辦法。 所以說到底﹐ 你必須去接近那些有心去支 持新導演的人。 在香港﹐ 當年有幾位這樣的人﹐ 包括我現在的電影公司。 另外﹐ 也有一些專門支 持藝術活動的基金﹐ 例如來自瑞士的基金﹐ 大部分都是支持藝術活動的。 這些基金不是專為拍電 影而設﹐ 所以每次撥款都不是很多﹐ 可能只是數千元而已。
開拍前最大困難是資金﹐ 正式開拍的困難﹐ 就是尋覓拍攝班底。 相對於尋找資金﹐ 埋班是比較容 易。 因為當時我已準備所有資源﹐ 我很老實地和大家表示﹐ 我是有心沒錢。 幸好我的攝影師聽到 我的召喚﹐ 看過劇本後便同意合作。 這個世界真的有一些人不在乎錢﹐ 但拍攝技術非常好。
在拍攝途中﹐ 最大困難就是身兼數職。 我記得當時在瑞士開機的第一日﹐ 我是監製﹑ 導演﹑ 助 導﹑ 膳食﹑ 導遊﹐ 什麼都要幫﹐ 什麼都要做。 我現在的胃病﹐ 就是當年在瑞士熬出來的。

動映地帶: 說到尋找投資的困難﹐ 近年香港影壇也有很多支持新導演的活動﹐ 你有沒有 嘗試接觸他們?

: 我的監製沒有讓我這樣做。 其實你見到很多支持新導演的活動﹐ 都有很特定的條件。 這些條件未必適合所有想拍電影的人。 例如劉德華包裝的新星導計劃﹐ 他們可能也對發行﹑ 如何 回收成本作出了很多考量﹐ 相對來說比較商業。 當然﹐ 完成的電影不是每一部都成功 。 相對來說﹐ 我覺得自己比較成功之處﹐ 是一直堅持自己的熱情﹐ 走自己選擇的道路。 譬如說﹐ 我不會是加入了 一個計劃後﹐ 就會比電影公司控制了我的劇本。 在創作上﹐ 我沒有犧牲任何東西。 所以坦白說﹐ 我 認為今次這部作品 ﹐ 比起新星導的所有電影成績較佳﹐ 至少現在已有多個國家發行﹐ 有些在戲院﹐ 有些推出影碟。
另外﹐ 我沒有接觸這些計劃﹐ 是因為同性戀電影在亞洲仍是禁忌。 例如新星導計劃的發行區域﹐ 包括馬來西亞﹑ 新加坡﹑ 菲律賓等地方﹐ 很難讓我說服他們﹐ 我的電影能夠替他們賺錢。
至於香港政府的三億元電影基金﹐ 我記得有位朋友曾表示﹐ 拿到錢後也沒法運作﹐ 最後唯有退回。 因為計劃的限制太多﹐可能是要把所有單據列印﹐ 或者是簽約表明不能更改劇本等﹐ 拿到錢後幾乎 不能運作。 英國名導Peter Greenaway 曾說過﹐ 現在拍電影的一大問題﹐ 是電影太過文學性。 其實電影 和文學分別很大﹐ 有多事情難以透過文字表達。 如果我在文字上寫得很好﹐ 也未必可以以畫面表現。 所以我覺得作為要拍好電影的編劇和導演﹐ 我就不能完全相信文字。 如果完全相信文字﹐ 必須簽約 表明不能更改劇本﹐ 制肘會很大。
話說回來﹐ 我把teaser 片段交給高先GoldenScene 公司﹐ 他們的老闆Winnie Tsang 和專人看過後﹐決定出資 支持我在香港部分的整個製作和發行。 現在大家也對這部戲的效果感到很高興﹐ Winnie 也有去柏林參加首映。

動映地帶: 片中包括不同國籍和語言的演員﹐ 調度方面有什麼對策? 如何幫助演 員間的溝通?

: 在拍攝現場﹐ 我們共有四種語言﹐ 包括英文﹑ 德文﹑ 廣東話和普通話。 我們 溝通主要利用英文﹐ 沒有什麼問題。 我的台前幕後和香港其他攝制組不同的地方﹐ 在 於所有組員都是有心人﹐ 遇著困難會全部攤出來談﹐ 不會在背後組小圈子說是非。 我 聽過任達華談《 天水圍的夜與霧》時說﹐ 有一個鏡頭是六分鐘長﹐ 拍到第三次時﹐ 站在旁邊的人已經 表現不滿﹐ 但導演許鞍華仍然非常友善﹐ 鼓勵演員再試。 台前幕後的組合﹐ 就是必須像許一樣﹐ 有這樣 的信任。 我的拍攝班底互相信任﹐ 即使外國演員聽到我和攝影師以中文交談﹐ 也不會覺得我們在談論是 非。 這也證明了演員本身對自己很有信心。 其實自我拍片以來﹐ 每次拍攝完成後﹐ 大家也會成為朋友。

動映地帶: 由短片過渡到長片﹐ 最同的地方在哪裡?

: 我在意大利都靈見過一個導演﹐ 他大概32 歲﹐ 拍了五至七部長片。 我問他為什 麼不再拍短片﹐ 他明言不會再拍短片﹐ 並表示拍短片和長片﹐ 出力一樣。 對我來說﹐ 短 片和長片分別不大﹐ 我的短片都很長﹐ 有35 分鐘﹐ 也有一個小時的﹐所以我其實是不太 懂拍短片的。 我的短片參加電影節時﹐ 安排上都不容易。 例如一些影展會來信稱﹐ 很喜 歡我的影片﹐ 但要求剪走十分鐘的戲。 我當然沒有理會他們。 短片對我來說﹐ 也是一個 練習。 將來我應該也會拍﹐ 但相信會是很實驗性的東西。

動映地帶: 可否分享在柏林首映的經驗?

: 柏林影展的觀眾很好。 我們共放映四場﹐ 都是全院滿座。 他們的基礎很好﹐ 擁有一班很忠心的觀眾層﹐都很聰明的。 我去過的電影節中﹐ 發問問題最聰明的觀眾﹐ 就是在柏林﹐ 然後是三藩市﹑ 都靈等。 香港的情況則不同﹐ 發問的觀眾不多。 這可能是 因為故事比較個人化吧﹐ 所以觀眾問的不多。 我記得香港華納有位監製看完我的劇本後 說﹐好像是看私人日記一樣。

動映地帶: 電影會否在香港上映 ? 期望如何?

: 現定於7 月23 日﹐ 在百老匯電影中心上映。 我期望曾經支持這部電影製作的所 有人﹐ 都會滿意影片的效果﹐ 以及得到他們想得到的東西。

Kit Hung

訪問的Part II 內容包括洪榮傑導演對同性電影的看法﹐ 以及分享其導演生涯的影響, 請按這里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