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04 月13 日
影碟市場的何去何從 by Kantorates
手寫日記‧ 第壹章 by 火神紀

影碟市場的何去何從

久居海外﹐ 近日回到香港和赴台灣處理私人事務﹐ 順道搜羅影碟﹐ 發覺現在的影碟市場和以 往變化甚廣﹐ 感觸不少。

記得數年前香港的影碟專門店還是開到成行成市﹐ 例如在旺角﹐ 幾乎是「 梗有一間在左近」 ﹐ 不論新舊猛片﹐ 都不難尋得﹐ 尤其是經典老片價錢便宜﹐ 單是尋覓的過程已是花多眼亂﹐ 往 往由 於銀彈所限而要作出不少艱難的採購決定。

事別數年﹐ 現在香港的影碟店卻幾乎在市面消失。 重回旺角鬧市﹐ 影碟店早已絕跡街頭﹐ 仿彿 煲碟這種娛樂已從大眾的生活之中徹底的消失殆盡一般﹐ 即便是大型連鎖店﹐ 販賣影碟的數 目也愈來愈少。 走入HMV ﹑ 香港唱片等所謂的大鋪﹐ 放眼所見﹐ 不論是影碟種類和價錢﹐ 吸 引力都大不如前﹐ 要尋得一些較罕見的經典老片﹐ 更是不可能的任務。

在這樣的條件之下﹐ 今次在香港的搜畫旅程﹐ 盡是失望和空虛﹐ 最後僅在香港電影資料館覓 得新近推出的費穆版 《 孔夫子 》 影碟(稍後再詳談) ﹔ 另外也在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的影碟 店選購了英版的園子溫 《 愛之剝脫 》 影碟﹐ 這部電影好像從未推出港台版影碟﹐ 而美版僅有正 片且價錢特別貴﹐ 所以包括一小時製作特輯且價錢較商宜的英版﹐ 便成為日本原裝版以外最值 得收藏的版本。

懷著沒有期望的心情之下﹐ 在台灣搜尋影碟倒是 帶來一絲驚喜。 台北販賣影碟的店鋪其實也不 算很多﹐ 但好在種類繁多。 不論是港台新舊猛片﹐ 或者是歐美經典﹑ 日韓電影等﹐ 均比起香港 便宜和齊全。 當中最教我輩亞洲影迷欣慰的﹐ 是台灣﹑ 香港和日本老片的豐富片目。 例如台灣 新電影時期的不少作品﹐ 都以低價銷售﹐ 日本的殿堂大導黑澤明﹑ 溝口健二等老片合集的套裝﹐ 也隨處可見。 雖然這些只售一﹑ 二百元台幣的廉價版影碟的質素或許未能和歐美珍藏版相比﹐ 但對於一般影迷來說﹐ 卻是不能抵擋的選購誘惑。 而我也無可避免地引入不少日本和台灣老片﹐ 好像成瀨巳喜男﹑ 楊德昌等大導演的舊作﹐ 都成為我的收穫。

由錄影帶到鐳射影碟﹐ 再由DVD 到藍光碟﹐ 影碟格式的進步日新月異。 正當藍光格式還未真正 在香港和台灣等地成為主流標準之際﹐ 影碟市場卻以讓人驚訝的速度悄悄地走到盡頭。 隨著現 在網絡科技的發達﹐ 影片串流技術的愈趨成熟﹐ 人們在家觀看電影的模式和習慣正在急劇轉變 之中。 看來再多幾年後﹐ 影碟店真的可以走進歷史﹐ 問年青人影碟是什麼﹐ 也沒有多少人能說 個明白了 。

Kantorates

手寫日記‧ 第壹章

2013年1月29日,淩晨1:31,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刮了鬍子剃了頭,洗完澡,所有一切都以忙和完了之後,坐下來看看時間 已是現在。

父親總在責備我多麼地愧對我現在的這份工作,我似乎也頗懶得去與其爭辯;可是我心裏知道,至少我是無愧於心的。假 如在我寫稿的那個時代有現在如此這般的兢兢業業,至少我就不用面對現在所說的這種窘境了。

自從前陣子買了手上的這枝鋼筆,我似乎就在收到鋼筆的那一刻突然地崩潰了,我那些被隱藏了許久的購物欲似乎從不曾如 此強大而迅猛地席捲了我,然後我又買了一個真皮的筆袋,還有這本真皮封的日記本。

所以現在,我得以坐回到我久已荒廢的書桌前安安靜靜地寫字。我簡單而又純粹地迷戀這種鋼筆筆尖與紙張摩擦時發出的 沙沙沙的聲響,這種聲音要比鍵盤敲打時的那種觸感好太多了。

寫字是需要觸感的,我一直如此感覺。

沒有質感的書寫是一種徒勞的無的勞作。我也許並不喜歡寫字作文,而僅僅只是喜歡這種純粹書寫的感覺。那麼我的許多 的文章,也許僅僅也只是這種追求迷戀書寫時的副產品罷了。

我花了四百五十元買了這枝鋼筆,花了兩百大洋買了這個日記本,又花了近百元買了一個裝筆用的筆袋。

算一算,其實寫這篇日記的成本頗有些高,假如這些花費僅僅只是寫了這篇日記的話;好在我現在寫日記的時間太少太少, 所以折合這千把來塊錢如果能寫了許多年,也許書寫的成本則能夠下降許多。

六斤大人總是很放縱我奢侈的消費觀念,現在想想,花錢的時候倒是挺痛快的,回頭信用卡的賬單寄過來的時候,我會不 會直接被那些數字地炸懵了呢。

是寫下去呢?還是該去睡覺了呢?是夜,01:51。

火神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