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04 月21 日
香港電影金像獎馬後砲 by Kantorates

香港電影金像獎馬後砲

今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由《 桃姐》成為大贏家﹐ 囊括最佳電影﹑ 最佳導演﹑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 主角﹑ 最佳編劇等多項大獎﹐ 整個頒獎大會都滲透出濃烈的香港情懷。 這樣的賽果是否合理見仁 見智﹐ 但明顯地卻惹來不少業界人士的評論聲音。

無疑《 桃姐》的確是一部優秀的作品﹐ 但去年同樣傑出的電影也不少﹐ 例如《 讓子彈飛》﹑《 奪命 金》和《 竊聽風雲2 》等﹐ 都是平均質素甚高的影片﹐ 在個別項目上不會輸及《 桃姐》﹐ 難怪賽後 便有批評指出﹐ 今屆金像獎的評審看來是感性蓋過理性了。

事實上﹐ 評審團主要由本地電影業界人士組成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 近年的確有傾向支持 本土風味電影的趨勢﹐ 例如2011 年獲得最佳電影大獎的 《 打擂台》﹑ 2010年拿下最佳編劇﹑ 最佳 男主角的《 歲月神偷》和2009 年包攬最佳導演﹑ 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 最佳編劇的《 天水圍的 日與夜》等﹐ 都是以香港人情為賣點的低成本製作﹐得獎者也在金像獎的頒獎台上洋洋灑灑地感 性表現出對固守本土工業的堅執之情。 從一個角度看﹐ 金像獎的選擇﹐ 也許反映出在香港電影業 漸漸被內地同化融合﹑ 幾乎消失殆盡之際﹐ 本地電影人對保留本地價值觀的一分堅持﹐對合拍大 片財大氣粗的一種精神抗衡﹐ 以及對昔日光輝歲月的一種緬懷之情。

不過緬懷歸緬懷﹐ 在現實的大環境之下﹐ 無奈業界還是必須向前看﹐ 即使是整部電影均散發著濃 烈香港情懷和社會風味的《 桃姐》﹐ 其實也是一部中港合拍片(對! 很多人可能也不知道) ﹐ 和另一 部同獲多項提名的《 讓子彈飛》一樣﹐ 都是由兩地電影公司合資拍攝 ﹐ 本質上沒有分別。 所以從 另一個比較正面的角度來看﹐ 從《 桃姐》的成功﹐ 或者說影片獲得本地業界的支持可以看到﹐ 合拍 片的出路其實並不狹窄﹐ 而香港電影人在過去十多年的磨合試煉中﹐ 看來也逐漸掌握了遊戲規則﹐ 學會如何在狹縫之中生存﹐ 化局限為機會。 事實上﹐ 除了《 桃姐》﹐ 同年另一部熱門之作《 竊聽風 雲2 》也是合拍片﹐ 但在完全港式地道的故事背景之下﹐ 並不會讓人察覺到其一半的內地身分。

回說今屆金像獎﹐ 另一項引來爭議的地方﹐ 是影片偷步參賽的質疑。 當然﹐ 這個指控就是衝著《 桃 姐》而來。 事關該片只在去年底作小規模公映滿足參賽條件﹐ 然後真正的上畫日期為今年三月。 有 業界人士認為這樣的安排對其他參賽片並不公平。 尤其人的記憶總是淡忘的﹐一同競賽的《 讓子彈 飛》﹑《 竊聽風雲2 》等早在去年初上映﹐和今年初成為全城話題﹑ 被談論得火紅火綠的《 桃姐》比 較起來﹐ 即便質素如何﹐ 也很自然會被比下去。 始終投票的評委都是貴人事忙的業界人士﹐ 有時候 甚至可能未必有機會看遍所有入圍作品﹐在逼於做出投票決定的情況下﹐ 難免會依靠外界訊息 的協 助﹐ 而近水流台﹐ 當時得令地成為新聞話題的影片﹐便自然比較著數了。

金像獎的制度是否需要改變﹐ 不是我們這些觀眾說三道四下就能決定的事情﹐ 不過從近年已非首次 出現同樣爭議的情況下(例如2010 年的《 歲月神偷》也引起相同的關注) ﹐ 看來主辦單位確有檢討的必 要﹐ 否則其作為本地電影頒獎禮之首的權威性﹐ 也會像港產片的地位一樣﹐ 慢慢的被虛耗蠶蝕。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