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02 月04 日
老戲院的回憶與感受 by Kantorates

老戲院的回憶與感受

UA 時代戲院暫停營業﹐ 吸引不少影迷到場留念。 說來香港戲院發 展變化不斷。 新一代的觀眾﹐ 都習慣了美國式的迷你戲院格式﹔ 老一輩的影迷﹐ 倒是不能忘記昔日老戲院的風光。

記得當年家住九龍﹐ 父母都是愛看電影的影迷﹐ 年紀很少的時候已 常常被帶到戲院看電影。 由於當年香港還未實行電影分級制﹐ 所以 幾乎是什麼類型的電影也能入場觀看(當然色情片除外) ﹐ 很多家戲院 都留下了腳毛﹐ 好像尖沙咀﹑ 尖東﹑ 佐敦﹑ 油麻地等地的戲院。 印 象最深刻的是當年途經油麻地彌敦道一帶﹐ 常常看到普慶戲院門外 的首輪電影海報招牌﹐ 好像《 星球大戰武士復仇》的油畫大海報招牌﹐ 到了今時今日還是歷歷在目。 可惜當年年紀小﹐ 沒有把握機會拍拍照 片﹐ 不像現今戲院結業﹐ 大量影迷湧到戲院拍照一般﹐ 以作留念 。

老式大型戲院的設計﹐ 和現在的多院式迷你戲院頗不相同。 一般來說﹐ 整家電影院只有一個大銀幕﹐ 所以只能放一部電影﹐ 但座位當然比起 現在的戲院為多﹐ 而且分為堂座和超等。 所謂堂座﹐ 就是在地面一層 的位置﹐ 由於銀幕亟大﹐ 坐在堂座觀看其實並不太舒服﹐ 觀眾的頭部 幾乎要全程抬高﹐ 和現在迷你戲院坐在前幾排的感受相若。 可能因為 這個原因﹐ 相對於超等﹐ 堂座的戲票一般較廉宜。 超等即二樓或以上 的位置。 由於老式戲院面積和銀幕較大﹐ 一般都分成幾層﹐坐在超等席 看電影﹐ 在和大銀幕的距離和高度均較理想的情況下﹐ 觀影感受自然 較好﹐ 所以票價也略高。

我已多年沒在香港看電影﹐ 聽聞老式戲院已完全消失﹐ 要感受老戲院看 電影的感受﹐ 或許也只能在電影節期間到文化中心之類的大影院﹐ 但不 論銀幕面積或規模﹐ 都不能同日而語了。 況且以往到老戲院看電影﹐ 除 了看電影之外﹐ 整個環境其實也不乏特色。 例如戲院內販賣爆谷小吃的 小食亭﹑ 常常看到的體重磅﹑ 長長的古老樓梯等﹐ 都是過往看電影的回 憶一部分﹐ 這些體驗現在都不復存在了。

說來在美國﹐ 雖然主流電影院都走迷你路線﹐ 主要院線都被UA ﹑ AMC ﹑ Century 等大企業壟斷﹐ 但難得的是﹐ 各大小城市還是存在著不少古老但 仍在經營的獨立老戲院。 這些戲院大多保持以往面貌(或許也經過一點翻 新) ﹐ 但最重要的是﹐ 還是讓人感受到昔日觀看電影的那種神聖和充滿魅 力的氣氛。 例如在三藩市卡斯楚區(Castro) 的卡斯楚大戲院﹐ 超大銀幕的老 影院能夠容納愈千觀眾﹐ 分為堂座和超等﹐ 便予人濃重的懷舊感覺。 這家 戲院直至今時今日仍然運作﹐ 每年更是當地國際電影節的重要場館﹐ 例如 三藩市亞美電影節的開幕首映紅地毯儀式﹐ 都會選擇在那裡舉行﹐ 不少香 港著名影星和導演﹐ 都曾經到訪。

隨著科技進步﹐ 本地觀眾看電影的習慣也漸生變化﹐ 戲院的影響力不及從前。 不過對於影迷來說﹐ 電影院始終是一個製造夢想的地方﹐ 坐在漆黑的座位上 和其他人觀影的經驗﹐ 始終是無可取締的經驗。 喜愛看電影的年青朋友﹐ 下 次到歐美地區旅遊﹐ 不妨找一找這些戲院﹐ 或許會對看電影產生不一樣的新 體會呢!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