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6 月10 日
談2006 上半年港片 by 晨曦
香港觀眾的自我增值 by Kantorates

談2006上半年港片

踏入六月中,2006年走過了一半,但港片的產量再創新低,水準亦無奈地未見起息。票房上,最出色的是《霍 元甲》,穩奪三千萬票房,成績令人可喜。但又有多少人視這部為港產片?就連投資公司都是外國公司,影片的 「港產」程度可見一班!

要數僅次的已要數到僅得《黑社會以和為貴》,坦白講,本片只得一千三百萬是令筆者失望,畢竟首集已收得千 五萬,加上首集的口碑及頒獎禮上的輝煌戰績,理應第二集更能製造羊群效應,可惜在普遍觀眾的口碑僅屬好壞 參半,故拖累了影片票房成績。

緊隨其後的有數部收得一千萬的電影,分別為《天生一對》、《春田花花幼稚園》,以及去年底開畫了三日,主 要映期在今年一月的《情義我心知》,均各自取得千萬票房成績。一千萬已能擠身五強,可見今年港片市道之疲弱。

在上半年公映過的港產片中,一些真的上映了也不知是什麼樣的電影,如《血戰到底》、《終極忍者》、《地老天 荒》、《反斗狂奔》。不過當然亦有些票房不佳,但憑口碑而取得知名度的影片,最成功的算是《半醉人間》,上 映時的票房著實不佳,但影片的口碑確實非常不錯,故在影碟市場相信能有一番作為。

而《獨家試愛》、《犀照》等的成績可算高不成、低不就,票房與口碑都中規中矩,在現今市場都尚算有交代。除 了《半醉人間》,筆者都替三部影片不值,分別是《伊莎貝拉》、《四大天王》及《得閒飲茶》,這四部影片的水 準其實相當不錯,絕對有其可觀性,但奈何票房卻未能跟水準成正比例。

往往下半年所推出的影片,都較上半年的戲碼強,起碼今年下半年有陳可辛、爾冬陞合作講述毒品的電影,也有劉偉 強、麥兆輝炮製,梁朝偉、金城武主演的《傷城》,還有杜琪峰的《跟縱》及《放.逐》都令人期待,亦有劉德華主 演的《墨攻》。哈!下半年令人期待的影片,戲名碰巧都是兩個字的!希望下半年的港片爭氣,為沉悶的影市添一點 新衝擊。

晨曦

香港觀眾的自我增值

本地很多觀眾常常批評港產片拍得差﹐ 但問到究竟 怎樣差﹐ 大家往往啞口無言﹐ 或者胡亂漫罵﹐ 罵完後卻又總說不出差在那裡。 究其原因﹐ 我 認為在於大眾對於電影的分析能力的缺乏。

香港很多觀眾都抱人云亦云的態度﹐ 看電影的 指標﹐ 不是依靠自己分析﹐ 或者喜好﹐ 而是「 聽 人講」 。 最簡單的例子﹐ 就是在一些網上的論 壇﹐ 當有人讚一部電影﹐ 其他人想也不想便認 同﹐ 有人彈一部片﹐ 其他人也想也不想﹐ 便決 定不去看。 有些更離譜的是﹐ 說本來想去看﹐ 但 看到一個在網上完全不認識的人的負面留言後﹐ 便打 消念頭。

香港人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是人盡皆知的事實。 我們從小到大﹐ 都受到填鴨式的教育﹐ 過度信奉 所謂的專業權威﹐ 每一個科目也有所謂的天書﹐ 全部都有標準答案﹐ 根本不容許自由發揮。 在這 個學習環境長大下﹐ 我們都被訓練成「 照單全收」 的學習機器﹐ 對於吸取的資訊不會懂得自我消化 和思考。 舉個例來說﹐ 很多人閱讀報章雜誌的影評﹐ 不會對內容提出疑問﹐ 甚至是質疑作者的想法。 他們會不自覺地認為由有名望﹑ 所謂專家的人編 寫﹐ 印得在書本或雜誌上的文章就是權威﹐ 所以 對其內容也是照單全收﹐ 認為內文所述的就是事 實的全部。 就算明知自己想法有異﹐ 也不敢表達 出來﹐ 以免被人譏笑為無知。 但事實上﹐ 究竟這 個世界是否真的有這麼多專家? 專家又是否肯 定不會錯?

所以﹐ 正如我一向所言﹐ 要改變香港電影的生態 環境﹐ 長遠來看的話﹐ 一定要由根本著手﹐ 改變 整個教育架構﹐ 廢除「 八股」 形式的填鴨教育而提 倡獨立思考。 不過大家也明白﹐ 如果這樣做的話﹐ 將會是教育界一次驚天動地的大革命。 以目前香 港的形勢來看﹐ 我想我可以大膽說句﹐ 在我們的 有生之年﹐ 也很難預見這個大改革了。

Kantorates